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选择题(吉林)
1.(20-21·吉林通化·期末)下列使用酒精灯正确的方式是( )。
A. B. C.
2.(23-24·吉林·期末)水去哪里了:如图所示,小智取了3杯同样多的水,1号杯没有加盖,2号杯加1层盖,3号杯加2层盖。三天后杯子里水量最少的是( )。
A.3号杯 B.2号杯 C.1号杯
3.(23-24·吉林白城·期末)下图温度计的读数正确的是( )。
A.10℃ B.—10℃ C.0℃
4.(23-24·吉林白城·期末)气象预报通常报( )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5.(23-24·吉林·期末)孔明灯升空原理和热气球相同,燃放孔明灯会( )。
A.飘到危险的地方 B.引发火灾 C.以上都有可能
6.(23-24·吉林·期末)上升的“热气球”最终还是落下来了,是因为( )。
A.袋子中的空气跑了 B.袋子中的空气变冷了 C.袋子变重了
7.(23-24·吉林·期末)当“热气球”上升时,里面的空气与外面的空气相比,( )。
A.里面的空气比外面的重
B.里面的空气比外面的轻
C.轻重一样
8.(23-24·吉林·期末)惯惯看到公园里有人在卖孔明灯,就上前阻止,并跟他说了制作“热气球”时的发现。点燃蜡烛,用手贴住塑料袋外壁,过一会儿观察到( )。
A.外壁变热,袋子变鼓
B.外壁变热,袋子变瘪
C.外壁与袋子都没有变化
9.(23-24·吉林·期末)有人把充气的长条气球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下图),说明空气( )。
A.无固定形状 B.无色 C.无味
10.(23-24·吉林·期末)惯惯发现公园里的人们都戴着口罩,这是因为空气( ),感冒病毒等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A.有质量 B.能被压缩 C.可以流动
11.(23-24·吉林·期末)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点燃纸盒里的蜡烛后,纸盒外蚊香的烟会( )。
A.竖直往上飘 B.飘向盒子内 C.飘向四面八方
12.(23-24·吉林·期末)在我们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数字“2”表示( )。
A.无风;微风 B.微风;大风 C.无风;大风
13.(23-24·吉林·期末)“热气球”升空利用了热空气的性质,选择( )的袋子有助于“热气球”起飞。
A.厚实 B.轻薄 C.透气
14.(23-24·吉林·期末)家里的冰箱上面的温度是4℃,下面的温度是-18℃,小明想要把矿泉水冻成冰,他该把矿泉水放进( )。
A.上面 B.下面 C.上面和下面都可以
15.(23-24·吉林·期末)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风扇 B.篮球 C.轮胎
16.(23-24·吉林·期末)在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的温度 B.是否搅拌 C.水量的多少
17.(22-23·吉林·期末)“纸被折成纸船”和“水结冰”这两种现象的相同之处是( )。
A.温度变化 B.不是原来的物质 C.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
18.(22-23·吉林·期末)当人趴在救生圈上时,救生圈有凹陷。这说明( )。
A.空气容易被压缩 B.空气比水轻 C.空气不会流动
19.(22-23·吉林·期末)下列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是( )。
A.白醋和小苏打 B.白糖和食盐 C.沙子和铁屑
20.(22-23·吉林·期末)下面图( )中气温计的度数是0℃。
A. B. C.
21.(22-23·吉林·期末)测量水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手拿温度计的中端
B.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C.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2.(22-23·吉林·期末)生活中(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大部分 B.少部分 C.所有的
23.(22-23·吉林·期末)在进行“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时,可以( )来取食盐。
A.用小勺 B.用手抓 C.用玻璃棒
24.(21-22·吉林·期末)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 )
A.冰 B.冰激凌
25.(21-22·吉林·期末)夏天吃棒冰,刚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棒冰有一层“烟”,这层“烟”是( )。
A.冰 B.小水珠 C.水蒸气
26.(21-22·吉林·期末)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这时的天气为( )。
A.晴 B.多云 C.阴天
27.(21-22·吉林四平·期末)小张观察到外面的雪花都向东南方飘,说明这时的风是( )风。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8.(21-22·吉林四平·期末)下列哪些东西没有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 )。
A.空气枪 B.电风扇 C.往足球里打气 D.气垫船
29.(21-22·吉林四平·期末)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一项是( )。
A.冰雹 B.下雨 C.沙尘暴 D.地震
30.(21-22·吉林·期末)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灯帽灭火 B.用嘴吹灭火
31.(21-22·吉林·期末)明明在口前镇某小学上学,科学课上他测得室外温度如下图,此时气温计显示的是( )。
A.12℃ B.-8℃ C.6℃
32.(20-21·吉林长春·期末)空气受热后会(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33.(20-21·吉林长春·期末)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 )。
A.热量 B.能量 C.空气
34.(20-21·吉林通化·期末)下列天气现象中,( )不是降水的形式。
A.中雪 B.小雨 C.冰冻
35.(20-21·吉林通化·期末)下面的天气符号中,( )表示多云。
A. B. C.
36.(20-21·吉林通化·期末)吹肥皂泡泡时,在肥泡里面的是( )。
A.空气 B.水 C.肥皂
37.(20-21·吉林·期末)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有( )。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
B.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C.读数时温度计离开水面
38.(20-21·吉林·期末)通常情况下,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
A.10℃ B.100℃ C.0℃
39.(20-21·吉林·期末)通常根据一个地方( )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A.6 B.12 C.24
40.(20-21·吉林长春·期末)降雨量是10~24.9毫米的雨是( )。
A.小雨 B.中雨 C.暴雨
41.(20-21·吉林长春·期末)冰融化成水的条件是( )。
A.受热 B.受冷
42.(20-21·吉林长春·期末)由北吹来的风是( )。
A.南风 B.北风 C.东风
43.(20-21·吉林长春·期末)下列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
A.小石子 B.铁块 C.食盐
44.(20-21·吉林长春·期末)叶动红旗展是( )。
A.5级风 B.1级风 C.3级风
45.(20-21·吉林·期末)( )不能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A.把冰敲碎 B.用被子盖住冰块 C.加热
46.(21-22·吉林市永吉县·期末)同一时间,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教室内21℃,教学楼墙角19℃,阳光下25°C,凉亭处22℃。这时气温应记作( )。
A.21℃ B.19℃ C.25℃ D.22℃
47.(21-22·吉林市永吉县·期末)科学小组在自制“热气球”,他们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塑料袋会慢慢鼓起来,慢慢放开手,塑料袋会升空。下面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热空气会向上升
B.空气加热后会膨胀
C.纸筒罩住蜡烛是为了美观
D.纸筒罩住蜡烛是为了更集中地加热空气,减少热量散失
48.(22-230·吉林市永吉县·单元测试)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49.(22-23·吉林市舒兰市·期末)下列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 )。
A.纸团不湿
B.奔跑时感觉凉快
C.转动的风车
参考答案:
1.B 【解析】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C 【解析】1号杯没有加盖,2号杯加1层盖,3号杯加2层盖。由于1号杯没有加盖,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三天后杯子里水量最少的是1号杯。
故选C。
3.B 【解析】图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以下,故图1温度计读数为-10℃。
故选B。
4.C 【解析】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故选C。
5.C 【解析】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孔明灯等都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很多地方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燃放孔明灯会飘到危险的地方,引发火灾,存在火灾隐患。C符合题意。
6.B 【解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冷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所以上升的“热气球”最终还是落下来了,是因为袋子中的空气变冷了。
7.B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当“热气球”上升时,热气球里面的空气与外面的空气相比较,里面的空气体积膨胀,比外面的空气轻,因此,热气球会上升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
8.A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点燃蜡烛后,塑料袋会慢慢变鼓,用手贴住塑料袋外壁,观察到塑料袋外壁的温度变化是变热,松开双手,可以观察到塑料袋上升。A符合题意。
9.A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所以,充气的长条气球可以扎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是说明空气无固定形状。
10.C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会流动。
11.B 【解析】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周围的冷空气之上。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并放到盒子中,盒外蚊香的烟会进入盒子中,盒子里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所以盒子外的空气需要补充进来,所以B符合题意。
12.C 【解析】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来感知风。观测风的时候,应该在较空旷的地方进行,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向与风速。观察风吹的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数字“2”表示大风。
13.B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在做“热气球”升空实验时,选择轻薄的塑料袋,尽量减小重量,有助于“热气球”起飞。
14.B 【解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所以放在上面的水不会结冰;下面的温度是-18℃,小明想要把矿泉水冻成冰,他该把矿泉水放进下面。
15.A 【解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能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轮胎和篮球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风扇利用了空气流动形成风。
16.B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在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搅拌。
17.C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纸被折成纸船”和“水结冰”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8.A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当人趴在救生圈上时,由于空气容易被压缩 ,所以救生圈有凹陷。
19.C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白醋、小苏打、白糖、食盐等;沙子和铁屑不能溶解在水中。
20.B 【解析】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用气温计测量气温,首先气温计挂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高;读数时,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图中A气温计的度数是38℃;B气温计的度数是0℃;C气温计的度数是-5℃。
21.A 【解析】A.手拿温度计的中端,错误;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B.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正确;
C.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正确。
22.A 【解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3.A 【解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在进行“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时,可以用小勺来取食盐,小勺的容量是固定的,这样比较精确。用手抓食盐没有固定的量;玻璃棒是搅拌食盐的。
24.B 【解析】冰激凌是由奶油、糖、牛奶以及水等物质的混合物。而冰就是由纯水组成,而且冰激凌的比热要比水低,而且冰激凌本身就没有冰块冻的那么硬,所以冰激凌融化的比冰快。
25.B 【解析】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夏天气温高,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棒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发生凝结现象变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也就是看到的“烟”。
26.C 【解析】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大于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我们记录为阴天。
27.B 【解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外面的雪花都向东南方飘,说明这时的风是西北风。
28.B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枪、往足球里打气、气垫船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电风扇利用了空气的流动性。
29.D 【解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震属于地壳运动,不属于天气现象。
30.A 【解析】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31.B 【解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根据题干可知,此时气温计显示的是-8℃。
32.B 【解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33.A 【解析】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结冰,是一个凝固过程。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4.C 【解析】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的形式以天气的形式存在。冰冻不是降水的形式。
35.B 【解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读图可知,A表示的是晴,B表示的是多云,C表示的是阴。
36.A 【解析】肥皂进入水里后,会变成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手拉手,紧紧地挨在一起。这时,如果有空气吹入它们当中,这些小颗粒之间就会拉开一定距离,让空气在水面上鼓出一个泡泡。
37.B 【解析】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用温度计测水温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面,不能接触水银部分,AC方法错误,B正确。
38.C 【解析】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凝固变成冰。冰:融化变成水,升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液化变成水,凝华变成冰。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我们把它叫作水的冰点。
39.C 【解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40.B 【解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41.A 【解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42.B 【解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北风是指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43.C 【解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把小石子、铁块和食盐放入水中,可以看到食盐在水中慢慢扩散,均匀地分布到水中,且没有沉淀。小石子和铁块会沉入水底,不能溶解在水中。
44.C 【解析】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本题考查了风力歌,包括: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所以“叶动红旗展”描述的是3级风。
45.B 【解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把冰块敲碎、给冰块加热都能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用被子裹住冰块,不利于冰块吸热,反而融解的更慢。
46.D 【解析】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测量气温的环境要求,应该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测量温度。所以选项D凉亭处22℃。是当时的气温。
47.C 【解析】做“热气球”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袋、一个纸筒和一支蜡烛。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置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置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通过蜡烛燃烧加热空气带动塑料袋上升。纸筒罩住蜡烛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更集中地加热空气,减少热量散失。
48.A
49.A 【解析】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但是空气是有质量的,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奔跑时感觉凉快、转动的风筝都能体现空气的流动性,纸团不湿证明的是空气占据空间,但不能证明空气具有流动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