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莽莽(mǎng) 分外(fēn) 丰润(rùn) 红装素裹(ɡuǒ)
B. 汹涌(yǒng) 摇曳(yì) 腐烂(fǔ) 成吉思汗(hán)
C. 今朝(zhāo) 枉然(wǎnɡ) 娉婷(pīng) 生机勃发(bó)
D. 冠冕(ɡuàn) 红晕(yùn) 谐奏(zòu) 稍逊风骚(xù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娉婷 暇想 鲜妍 秦皇汉武
B. 漂逸 怅惘 嘶哑 风流人物
C. 忧戚 呢喃 激怒 红装素裹
D. 摇曳 腐烂 薄发 一代天骄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两个月来,这个盗窃电动车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摧毁了。
B.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李老师这番话振聋发聩,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醒悟过来。
D.在农村的年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轮滑、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B. 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
C. “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队来收购。”他摘下一颗西红柿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
D. “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7、默写填空。
(1)小时候,________,我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________,你是________!
(4)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作者微妙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1)(2)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1)《_________》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_____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光 赞美光明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10.“风骚”中的“风”原指 ,“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 ”一词。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13.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其中,将“ ”与“ ”对比,歌颂了 ,抒发了
的豪情壮志。
14.“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15.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呼 唤
□ 余光中
就像小的时候
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
一直玩到天黑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总似乎听见,远远
母亲喊我
吃晚饭的声音
可以想见晚年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五千年深的古屋里
就亮起一盏灯
就传来一声呼叫
比小时更安慰、动人
远远,喊我回家去
(选自《余光中诗选》)
1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呼唤”语带双关,一是指小时候,母亲唤儿回家吃晚饭的声音,二是指晚年时,故乡呼唤游子归家的声音。
B.诗歌跨越性比较大,写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构思的。
C.两个小节中都出现了“远远”一词,这两个距离又远又近,“远”是说相隔有一段路程,“近”是说心有灵犀的情感将距离拉近了。
D.诗歌末尾“回家”一词的含义是在呼唤宝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大陆的怀抱,实现和平统一。
17.在诗歌中,诗人所写的“呼唤”主要表现在自己的童年和老年这两个阶段,你觉得诗人更喜欢哪一个阶段的“呼唤”?这是为什么?
18.根据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简要概括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別的晩,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________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黃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_______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________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________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______
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大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选自《经典散文读本》)
19.文章围绕“春天”叙事、写景、抒情。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那“一日的春光”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21.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句,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22.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个题。
蜡梅
余秋雨
①那次我住的医院原是一位外国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树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调零了。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
②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③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蜡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着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④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鈴,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蜡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⑤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蜡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蜡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蜡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⑥依我看来,这枝蜡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A 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二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剰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蜡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蜡梅眼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剰下一个词:冷艳 。
⑦它毎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蜡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人心魄。
⑧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 B 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蜡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的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
⑨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楼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着蜡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的大雪,蜡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⑩春天来了,蜡梅终于凋谢了。病人们一批批出院了,出院前都到蜡梅树前看一会儿。
各种树木都绽出了绿芽,地上的青草也开始抖擞起来,病人的面色和眼神都渐渐明朗,不久,这会儿有许多鲜花都要开放,蜜蜂和蝴蝶也会穿墙进来。
病房最难捱的是冬天,冬天,我们有过一枝蜡梅。
23.本文以为 线索来贯穿全篇,主要写了一件 事。(用四个字概括)
24.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完成问题。
(1)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这种情况”在画横线句中做什么成分?指什么情况?)
(2)第⑥段“在蜡梅眼前,大家全部懂了”中,他们懂了什么?从⑥-11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5.本文对蜡梅花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画线的 A 、 B 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26.全文运用了 的写法,我们学过的文言文 (文章)与此文写法相同。
三、写作
27、题目:最美的时光。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答案
1、C 2.C 3.A 4.B 5.A 6.C
7、(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希望是无所谓有 人间的四月天! (4)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8、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 土地、太阳
9.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0.《国风》《离骚》文学才华文采 11.D 12、D
1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往 今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
14.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15.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16.B(时间顺序。)
17、诗人认为后一种呼唤“更安慰、动人”。因为诗人感到,年老时结束以前的漂泊生活,叶落归根,安息在故乡的一片热土之上,是极大的甜蜜和幸福。
18.诗歌通过两个时间点来写“呼唤”,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及祖国大陆的无限眷恋之情。
19.(1)事情: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引了;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狂风大雪没有完尽的时候;大觉寺看杏花残败。
景物特点:寒冷、惨暗、残败
(2)景物特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繁盛娇艳
心情变化:从悼惜、憎嫌、怨恨转为喜悦、快慰
20.【示例一】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对那“一日的春光”的赞美之情。作者先写九十天里春天的姗姗来迟,默默黄尘中未曾露面已悄悄远引,杏树枝头尽是残花败蕊,表达对春的憎嫌;后写四月三十日春在挂甲屯吴家花园的隆重登场,爱花(海棠)的繁盛娇艳,抒发心中的快慰,表达对春的赞美。
【示例二】
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情达意。如写对于海棠花的深爱,先是以“苏轼恨海棠无香”与“我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对比,突出对“花香”的态度;再以有香的丁香、珍珠梅、玉簪、菊花与兰花、桂花、香豆花、玫瑰对比,突出对花“香”的喜好;最后点明无香的花中最爱海棠。
【示例三】
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写“一日的春光”之美。如写四棵海棠树以“蔚蓝的天”“半圆的月”以及放学的“幼稚园”充满生命力的景象来衬托,突出春之烂漫。
21【示例】关键句: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
作者的思考: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不要报怨,要有乐观的心态,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相信美好的时光一定会到来。
22【示例】
文章的语言与《荷叶·母亲》一样,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如“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中“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等语句清爽明丽、新颖不俗;“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娇美繁茂、活力无限的情态。
23. 蜡梅 病中看梅(病中论梅、病中数梅、梅启奋进、梅促康复等意思对即可得分)
24.
(1)做主语 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
(2)他们懂得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他们懂得了生命和希望只有在困难、病痛和逆境中才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 “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 ,“病人的面色和眼神都渐渐明朗”“ 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病人们从一开始的了无生气,心烦郁闷到后来的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25. A;运用了“涌”字,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梅色彩的纯粹和生命的鲜活,表现了人们初看到腊梅时所带来的震撼及欣喜。
(或拟人的修辞,“娇怯”将花瓣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梅色彩的纯粹和生命的鲜活,表现了人们初看到腊梅时所带来的震撼及欣喜。)
B:环境描写,环境大雪纷飞一片银白衬托出腊梅的醒目,体现出腊梅顽强的生命力及它带给病人们的希望和活力。(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腊梅的超然气质,表现出腊梅顽强的生命力及它带给病人们的希望和活力。)
26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 《爱莲说》《陋室铭》(任意一篇)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