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23: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ié) 水何淡淡
B.山岛竦峙(shì) 左迁龙标
C.秋风萧瑟(sè) 夕阳西下
D.子规啼(tí) 枯籐老树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歌以咏志(表达,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6.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7.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
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二)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之交,泊船北固山下。
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C.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
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
13、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的哲理。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14.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5.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6.两首诗歌中朋友离开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17.朋友离去,李白和王维都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在文字的最后都配了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猜测两人分别会配上什么表情?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A.微笑 B.生气 C.大哭 D.愁苦
(1)李白表情: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
(2)王维表情: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①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都刻画了 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 的气氛。
19.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妙处,请结合画线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①急看紫巉岩②。
注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②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20.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字相呼应,写出了       。
21.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22.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3.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寿阳曲·远浦归帆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注】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酒旆(pèi):酒旗,挂在酒店门前招徕顾客的幌子。
24.全曲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哪些景物是远景?哪些景物是近景?
25.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C 2.B 3.C 4.D 5.C
6.(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1)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示例:
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8、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9、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10、杨花 子规
11、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12、A
13、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14、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15、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16.两首诗中的朋友都遇到了不如意之事。李白诗中的“左迁”“愁心”,王维诗中的“不得意”都可看出朋友们生活不顺。
17. D 李白带着愁绪写下诗句,“杨花”“子规”等意象都带有愁情,且诗中一个“愁”字也直接点明李白因王昌龄被贬不得不离开而感到哀愁,所以配上愁苦的表情。 A 在王维诗中,虽然朋友也因不得意而离开,但王维除了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外,也抒发了自己的羡慕之情,“卧”“莫”“无尽”等词道出了他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所以配上微笑的表情。
18.(1)答案:漂泊孤独
(2)答案:凄清伤感
19.答案示例:《天净沙 秋思》中画线句借“夕阳”这一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断肠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以声写静,暗示诗人因愁绪满怀而难以入眠,含蓄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思。
20.忽 船行之快
21.急切、好奇、惊喜。
22、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
23、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24、“酒旆”是近景,“夕阳”“两三航”是远景。
25、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渔人晚归图。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