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题型 查找规律 锻炼能力 迅速涨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题型归纳
三、图表类
(1) 题型解析:
表格信息题,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此类试题的做法见例题
如题: (2009高考)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思路一:阅读图表,提取信息
1.表格式材料首先看表头(如本题: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明确表格内容)和材料出处(寻找可能有用的信息,比如说人物,国家,时间等等)
2.然后看表格的内容:数字看变化、项目(帆船,汽船)分类别。注意表格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纵横向综合比较:如横向看表格中的数字变化,不难发现帆船吨位数在下降,汽船吨位数在增加;再进行比较:汽船吨位数超过了帆船吨位数.
思路二:分析信息,联系史实——考察知识迁移能力、调动运用已学知识能力
1、用时间、人物、国家等信息确定课本知识范围史实。统计图表的历史性体现在统计图表的时间上,通过统计图表的时间首先判断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一时期,明确了时间,自然就联系上了史实。(本题时间:1870——1910;国家:世界;领域:世界)
2、扩大视野,以经济数据为原点,拓展联想。经济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多元的。1870-1913年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对外等多个领域。所以,联系所学知识,一定要注意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联系,为图表提供的信息寻找到更准确的史实定位,从而实现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完美对接。
答案: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二)针对训练:
1.(2012江苏卷)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
2.(2010福建卷)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
3.(2010广东卷)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l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5.(2011·安徽文综·3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
状况。
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
6.(2011·上海历史·39)工业年代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唐山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题型归纳
三、图表类答案
1.(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2.(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3.(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9分)
4.【答案】(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5.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
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6.(2)
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0分)
PAGE
2
凝结集体智慧 成就卓越力量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