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俄罗斯人祖先是
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俄国的兴起
9世纪晚期
基辅罗斯等
早期国家形成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俄国的兴起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
崛起
16世纪初
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专制统治
彼得一世
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实力强大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世纪,荷兰有
“海上马车夫”之称
17世纪中期,法国成为欧陆首强
彼得一世
英国
法国
荷兰
俄国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俄国
俄国农奴制度占着统治地位,工业生产水平很低,生铁、弹药等许多重要工业品和军需品不能自行生产,依赖西欧进口。在军事上,不仅武器装备陈旧,而且没有正规陆军,也没有海军。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学校数量很少,全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技师、军官都要到国外去聘请。
拖延就是死亡,改革!
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彼得一世改革
壹
彼得一世改革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阅读教材P7,归纳改革措施: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先后征兵53次,约有284000人被强征入伍。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改革前的俄国全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到彼得一世去世时,全国已建立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推行文化教育,派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胡须税”牌
意义: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位于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铜像
意义:②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彼得一世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改革者是沙皇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历史镜头一:明斯克州一个女地主,她把铁链系在农奴的颈上,用开水和烧红的烙铁残害农奴,并强迫其吃蚂蝗。
历史镜头二: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地主毒打农奴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贰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何?根本原因何在?
资本
技术
原料
市场
劳动力
缺少自由劳动力
市场狭小
技术落后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俄国海军的木帆船
英国海军的蒸汽战舰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材料:近代科技战争的第一次发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新式武器的大规模运用更是第一回。战争爆发之后的俄国根本就不是英法联军和土耳其的对手,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沙皇的统治阶段遭遇了危机。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更是失去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暴动(革命)
农奴制改革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的脚面。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内容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摘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积极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性质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材料2: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861年2月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史料研读
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农奴主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为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
农民先笑了,后来又哭了;
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
1861年前后俄国农民情感状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虽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政治上仍然是沙皇专制统治。贵族地主仍控制着大量土地,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彻底有效的解决。
——《教学参考用书》
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归纳俄国的两次改革
事件
背景
时间
性 质
积极影响(意义)
局限性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世纪初
1861年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俄国历史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进一步强化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相似、相同之处
背景相似
方式相同
意义相似
随堂练习
1.(2024·江苏常州·12)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024·江苏扬州·16)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