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9 09:40:10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
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分层练)
填图一 中国气温分布图
(1)读图分析,影响厦门与北京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1月份,甲地平均气温介于 ℃和 ℃之间,乙地平均气温介于 ℃和 ℃之间。甲地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3)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海口与漠河1月气温约 ℃。
【答案】1.(1)纬度因素
(2) -8 0 -16 -24 海拔低
(3)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44
【解析】1.本题通过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和影响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1)影响厦门与北京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厦门纬度低,北京纬度较高。
(2)据图中等温线上的温度度数可得,图中乙处是低温中心,甲处是高温中心; 1月份,甲地平均气温介于一8°C和0°C之间,乙地平均气温介于一16°C和一24°C之间;甲地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甲地海拔低,乙地海拔高。
(3)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海口与漠河1月气温约相差: 16°C-(- 28°C)=44°C。
填图二 中国的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A 、B 、C 、D 、E 、F 区。
(2)C与D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线吻合。
【答案】(1)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
(2) 秦岭 淮河
【解析】本大题以我国温度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分界线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读图可知,A是寒温带,B是中温带,C是暖温带,D是亚热带,E是热带,F是高原气候区。
(2)读图可知,C是暖温带,D是亚热带,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一、单选题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所示的某日,最不可能是( )
A.4月25日 B.7月25日
C.10月25日 D.11月2 日
2.造成全国某日穿衣指数如上图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 B.海拔 C.纬度 D.海陆
3.根据上图,兰州市当天适宜的服装为( )
A.背心 B.衬衣 C.大衣 D.西服
【答案】1.B 2.C 3.C
【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北方地区多穿西服,南方地区多穿短袖,应该是春秋季节,A是春季、CD是秋季,ACD不符合题意。7月25日是我国的夏季,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北方地区也是很炎热的季节,无需穿西服、羽绒服等衣物,B符合题意,故选B。
2.造成全国某日穿衣指数如右图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北方纬度高气温低,C正确。跟文化、海拔和海陆无关,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兰州市位于青海省,当天适宜的服装为大衣,故选C。
下图是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相差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黑粗线丙等温线的度数应为( )
A.0℃ B. 8℃ C. 16℃ D.8℃
5.关于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地点及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形地势 B.青藏高原海陆位置
C.漠河纬度位置 D.漠河一洋流
【答案】4.A 5.C
【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黑粗线丙等温线的度数应为0°C,A正确,甲为-16°C等温线,乙为-8°C等温线,丁为8°C等温线,故选A。
5.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份是我国的冬季,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属于寒温带,气温最低,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C正确,故选C。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冬油菜是指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收获的油菜,春油菜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油菜)。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东段大致相当于( )
A.秦岭—淮河一线 B.800mm年降水量线
C.1月均温—8℃等温线 D.1月均温0℃等温线
7.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
B.门源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海陆位置
C.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
D.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纬度位置
【答案】6.C 7.D
【解析】6.冬油菜区的油菜适宜生长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地区,冬天播种,次年春天油菜成熟,而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8℃的地区,气温过低,油菜不能存活,即为春油菜;因此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冬季-8℃等温线,C正确。据图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与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相距较远,秦岭—淮河一线也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ABD错误。故选C。
7.罗平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而其纬度低,因此影响其开花日期早的因素应为纬度因素,A错误。门源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其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的因素为地形地势,B错误。由图可知,油菜分布密集区为长江流域,C错误。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气温普遍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9.7月“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烧烤饼”的地方可能是( )
A.西宁 B.哈尔滨 C.昆明 D.吐鲁番
10.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宜避暑的是( )
A.拉萨 B.海口 C.武汉 D.广州
11.从我国温度带划分看,广东省大部分位于( )
A.暖温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热带
【答案】8.A 9.D 10.A 11.B
【解析】8.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A正确,BD错误;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不是北方地区,C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7月,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可“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烤烧饼”,D正确。西宁海拔高,气温较低;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不高;昆明四季如春,ABC错误。故选D。
10.夏季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适合避暑,海口、武汉和广州气候炎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从我国温度带划分看,广东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根据下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湿润地区,且农作物两年三熟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3.我们的家乡--永州市,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正确的是( )
A.亚热带、湿润区 B.亚热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湿润区 D.热带、湿润区
【答案】12.B 13.A
【解析】12.塔里木盆地位于干旱地区,不是半湿润地区,A不符合题意;华北平原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湿润地区,且农作物两年三熟,B符合题意;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不是暖温带和半湿润地区,C错误;准噶尔盆地不是半湿润地区,而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D不符合题意。
13.永州市属于南方地区的湖南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故选:A。
下面两幅图为我国传统民居图,甲图为平顶碉房,乙图为船型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图甲和图乙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植被 D.经度
15.图乙中的传统民居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奏叶,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据此推断,该民居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热带 D.青藏高原区
【答案】14.A 15.C
【解析】14.读图可知,甲图为平顶碉房,应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的民居;乙图为船型屋,船型屋聚落所在地植被茂密,推测其气候潮湿多雨,降水丰沛,故导致图甲和图乙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正确,与地形、植被、经度无关,排除BCD,故选A。
15.读题干可知,图乙中的传统民居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奏叶,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反映出该民居所在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降水丰沛。据此推断,该民居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热带,C正确;寒温带和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区全年温度较低,降水稀少,排除ABD,故选C。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等值线走向大致呈 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2)图中D山B河是我国哪条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
(3)服装销售商认为冬季哈尔滨会比拉萨的防寒服销售量更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销售商阐述理由(答对一条即可)。 。
【答案】16.(1)东西 纬度因素
(2)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3)冬季哈尔滨温度更低
【解析】16.本大题以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秦岭—淮河的意义、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等值线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冬季南北气温差大,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读图可知,图中D山为秦岭,B河为淮河,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服装销售商认为冬季哈尔滨会比拉萨的防寒服销售量更大,因为哈尔滨纬度更高,冬季温度更低,气候更寒冷。
17.2022年10月以来,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助推秋冬季转换进程加速。下图是2022年10月18日全国秋冬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目。
(1)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分布呈现出从 向 逐步延迟的规律。这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与内蒙古高原相比,塔里木盆地入冬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较高 B.靠近海洋 C.山脉阻挡 D.海拔较高
(3)黑龙江省和青海省入冬步伐相近,是因为黑龙江省 ,青海省 。
(4)海南岛全年皆夏的原因是 。
【答案】17.(1)北 南 冬季南北温差大 纬度
(2)C
(3)纬度高 地势高(海拔高)
(4)地处热带
【解析】17.本大题以2022年10月18日全国秋冬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分析,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分布呈现出从北向南逐步延迟的规律,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内蒙古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纬度相近,与内蒙古高原相比,塔里木盆地入冬晚,因为塔里木盆地北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南下的冷空气,气温较高,C正确;纬度、海拔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两地都远离海洋,B错误;故选C。
(3)读图分析,黑龙江省和青海省入冬步伐相近,是因为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4)读图分析,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所以海南岛全部为“夏”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岛纬度较低,气温高,地处热带。
一、单选题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研学期间,同学们发现当地气温与路面温度差异较大。下图为当地某路段冬、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冬、夏季路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夏季路面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路段最可能位于( )
A.青海省 B.河北省 C.黑龙江省 D.湖北省
【答案】1.A 2.A
【解析】1.高速公路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路面温度一般高于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故图中①③曲线表示路面温度日变化,②④曲线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日变化,B、D错误。夏季路面温度高于冬季路面温度,因此①曲线表示夏季路面温度日变化,A正确,C错误。故选A。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④曲线表示冬季该地大气温度的日变化,该地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湖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D错误。青海省冬季气温较低,夏季平均气温16℃左右,符合④曲线表示的气温特点,A正确。当地最高气温时,一般是当地的14:00,而此时是北京时间16:00左右,说明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排除东部的河北省和黑龙江省,BC错误。故选A。
(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答案】3.A 4.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列车员穿的服装依次减少,说明其气温逐渐升高,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长春气候寒冷,到海南气温依次升高,南北温差大,应为冬季,所以最有可能是1月。故选A。
4.从Z384次列车乘务员依次更换服装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C正确;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和时差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5.(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关于我国气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较小 B.夏季风反常易造成季风区的旱涝灾害
C.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D.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答案】5.A
【解析】5.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夏季风反常易造成季风区的旱涝灾害,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排除BCD,故选A。
6.(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 B.山脉走向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答案】6.D
【解析】6.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所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②冬季南北温差小③夏季普遍低温④夏季普遍高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7.D
【解析】7.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在-32℃以下,海南达16℃以上,南北温差近50℃。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图为我国入秋时间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地点入秋时间最晚的是( )
A.拉萨 B.包头 C.上海 D.广州
9.拉萨入秋时间比上海早,是由于拉萨比上海(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降水多 D.光照强
10.旅游达人李明想追逐秋天的脚步尽可能多的感受祖国大美秋色,他选择的路线合理的是( )
A.从广州向北到漠河 B.从漠河向南到广州
C.从上海向西到阿勒泰 D.从阿勒泰向东到上海
【答案】8.D 9.B 10.B
【解析】8.纬度越高、入秋越早,海拔越高、入秋越早。读图可知,广州入秋时间为11月1日,时间最晚,D正确。包头是8月1日、上海市9月中下旬、拉萨是8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拉萨入秋时间比上海早,是由于拉萨与上海相比,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入秋时间早,B正确。跟纬度、降水和光照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0.旅游达人李明想追逐秋天的脚步尽可能多的感受祖国大美秋色,他选择的路线合理的是从漠河向南到广州,漠河最早入秋,广州很晚入秋,可以尽情追逐秋天的美景,A错误、B正确。从上海向西到阿勒泰、从阿勒泰向东到上海是东西走向的,入秋时间没有从漠河向南到广州那么明显,CD错误。故选B。
11.(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读等温线分布图,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B.1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低
C.7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洋 D.7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低
【答案】11.B
【解析】11.读等温线分布图,受海洋的影响,1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A错误。1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低,因为B地地处背风坡,气温较高,B正确。受海洋的影响,7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增,C错误。7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高,D错误。故选B。
12.(2020·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②冬季我国所有地区普遍低温
③我国各地降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④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2.C
【解析】12.夏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但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北方低温;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①④正确。故选C。
二、解答题
1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读甲地和哈尔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之差。甲地的气温年较差约是 ℃。
(2)小明7月份想到甲地旅游,通过读图,你提醒小明应注意的事项有 。
(3)通过甲地和哈尔滨气温曲线的对比,推断甲地比哈尔滨的纬度 。
【答案】13.(1)16(误差1℃左右)
(2)携带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浅色衣服等物品/注意防晒避暑等
(3)低
【解析】13.本题以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为材料,涉及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和影响气温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运用能力。
(1)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之差。由图可知,甲地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大约为29℃,最低月均温大约为13 ℃,气温年较差=29℃-13 ℃=16℃。
(2)由图可知,甲地7月份气温大约为29℃,气温高,需要携带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防晒霜、防晒衣、足够的饮水等物品,注意防晒避暑等。
(3)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气温的特点是: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由图可知,1月份,甲地气温高,哈尔滨气温低,所以推断甲地比哈尔滨的位置偏南,纬度较低。
14.(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图是2021年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北方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时间规律是 ,产生这种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2)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比西安更 (选填:早/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 。
(3)北京与长春相比,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 。
【答案】14.(1)越来越晚 纬度因素
(2)晚 海拔高
(3)长春
【解析】14.本大题以2021年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得,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时间规律是越来越晚,春季我国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比西安更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海拔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
(3)北京与长春相比,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长春,该城市纬度较高,气温较低。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适用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内容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其气温和降水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同时提升地理实践力。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等。然而,对于中国的具体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科能力水平,通过生动的案例、直观的图表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探讨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形成全面、系统的地理思维。
3. 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区域认知框架,理解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4.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如观测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气候类型图等,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理解这些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形成全面、系统的地理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 “异样”的春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通过多媒体展示春节期间广州花市的繁花似锦和哈尔滨冰灯展的晶莹剔透,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异样”的春节氛围。 (2)“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同样的春节,广州和哈尔滨会有如此不同的庆祝方式吗?”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气候对人们生活习惯和庆祝方式的影响。 (3)提出本课的核心议题:“探索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春节庆祝方式”,并鼓励学生分组研究,准备分享。 (1)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和视频,感受两地春节的异同。 (2)根据教师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并尝试给出初步答案,同时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入了解两地春节庆祝方式的差异。 (3)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兴趣和能力分工,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为接下来的分享做准备。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给予及时反馈。 (2)各组展示研究成果时,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入度以及展示的创意等。 (3)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展示对比鲜明的春节庆祝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通过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域文化对春节庆祝方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成果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表达能力。评价活动的设计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
环节二: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讲解气温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解释为何将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合理性。 (2)“一天中气温通常测量几次?分别是什么时候?” (3)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解释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指导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 (4)介绍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讲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特别强调0℃等温线的位置及意义。 (1)听讲、记录,并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3)跟随教师指导绘制图表,并尝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 (4)听讲、记录,并尝试在地图上标出0℃等温线的位置。 (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气温概念、观测方法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2)绘制作业:评价学生绘制的气温曲线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派代表分享观点。 (4)问答记录、绘制作业、小组讨论记录表。 (5)评价内容: 知识点掌握情况、图表绘制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和讨论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气温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情况,同时促进课堂互动和深度学习的发生。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气温变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讨论分享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环节三:中国的温度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标出不同温度带的分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南北热量差异。讲述温度带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提问:“为什么中国要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温度带?”“不同温度带下的耕作制度、农作物和水果有哪些差异?”“温度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3)小组讨论:分组探讨温度带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水果的具体影响。案例分析:选取不同温度带的典型地区,分析其温度特点与农作物种植的关系。生活调研: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地区因温度带而产生的生活习惯或现象。 (1)学生分组后,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并总结不同温度带下的耕作制度、农作物和水果的差异。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 (2)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温度带,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温度特点、主要农作物及种植技术。 (3)制作PPT或海报,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班级分享。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生活调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成果展示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PPT、海报或调研报告,评价其研究深度、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交流和反思。 (4)评价内容:学生对温度带划分的理解程度。学生能否准确分析温度带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水果的影响。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观察和分析中。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的温度带”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南北热量差异及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生活调研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板书设计】
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1、气温的变化
(1)时间变化
①气温日变化
②气温年变化
(2)空间变化
①冬季空间变化: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②夏季空间变化: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中国的温度带
(1)划分依据
(2)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作业与拓展设计】
1、针对性作业:设计一系列与中国气温变化相关的作业,包括收集近十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气温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设计一个小型研究项目,研究某地区气温变化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业预计分为两周完成,第一周收集和分析数据,第二周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
2、拓展作业:组织学生参与气象观测站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气温数据的收集过程,增强对气象学的兴趣和理解。选取国内外典型的气候变化案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冰川融化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特色学习资源:利用国家气象局等权威机构提供的在线数据库资源,获取最新的气温数据,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多媒体教学材料制作包含图表、动画和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气温的变化趋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技术手段应用教授学生使用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气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利用GIS技术,将气温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学习评价设计】
1.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2)成果性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报告、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2. 评价工具
(1)评价量表: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表,包括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结论的准确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同伴评价,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共54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新课标·新教材
CONTENTS
目 录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气温的变化
02
中国的温度带
03
随堂检测
04
CONTENTS
目 录
课标解读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气温和降水
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情境导入
“异样”的春节
气温表示大气的____________,在我国用____________表示。
气温的变化
冷热程度
摄氏度(℃)
定义
气温的变化
观测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一般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____________里。



百叶箱
温度计
百叶箱
气温的变化
观测
拓展:为什么要将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里
①温度计测量的是空气的温度,如果放置比较低的话会被地面的潮气湿气等因素影响。
②放在百叶箱里是为了避免阳光直射。
③如果温度计离地太远,又不方便测量,所以要在1.5米左右测温度。
气温的变化
日均气温的观测
气温一天测量四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四次观测到的气温相加并除以4。
图示日平均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14℃+12℃)÷4=9℃
气温的变化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把一个月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并除以本月的天数就到了本年度当月的平均气温。
将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把一天四次观测到的气温相加并除以4就得到了当天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冬季空间变化
夏季空间变化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的判读
步骤一
找最高气温
步骤二
找最低气温
步骤三
计算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就是气温日较差
最高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最低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值___________ 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的判读
读图活动:读图C,北京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多少?
23.6℃
6℃
5:00
14:00
午后2点(14:00)
日出前后
23.6-6=17.6℃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读图活动:读图C,计算出北京该日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气温的平均值。将一天中2:00、8:00、14:00、20:00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就是一天的平均气温。
(8.7+13.2+23.6+17.4)÷4=_________
15.7℃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绘图活动: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绘图活动
用表E中各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参照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步骤,在所给坐标系中绘出北京的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
①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横坐标轴要长短适当)
②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
③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7
26.1℃
1
-4.7℃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7
26.1℃
1
-4.7℃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
④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⑤在适当的位置上写上图名,完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7
26.1℃
1
-4.7℃
北京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北京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绘图活动
26.1℃
7月
-4.7℃
1月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7
26.1℃
1
-4.7℃
说出气温年变化规律:
(要点:说出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化趋势)
一年中,1月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7月时,气温最高,随之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步骤一
找最高月均温
步骤二
找最低月均温
步骤三
计算气温年较差
7
1
最高月均温
最低月均温
最高与最低月均的差值,就是气温年较差
26.1-(-4.7)=30.8℃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读图活动:读图F,说说北京八达岭的四季景观差异,并分析引起景观差异的原因。
北京四季的景观差异主要体现在植被的色彩变化上。导致植被色彩变化的原因是气候的季节变化,而气候的季节变化是因气温的季节变化引起的。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阅读活动:P86页
定义: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特点: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同线等温
同图等差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等温线图的阅读
看等温线延伸方向
看等温线疏密程度
看闭合等温线情况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气温在空间上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①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____ ②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_______ ③ ④ 思维拓展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稀疏
密集
等温线_________,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_________,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稀疏
密集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闭合情况及凹凸方向
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闭合的等温线,若中心气温低,表示该地是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是________________。
低温中心
高温中心
等温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________于周围的气温;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________于周围的气温。


思维拓展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① ② ③ 等温线的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的地方,说明气温主要受 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平行的地方,说明气温受 ______________影响显著,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不大,等温线较_________。
等温线是封闭状曲线的地方,说明气温受 ______________影响较大。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平直
地形
思维拓展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读图G,找出我国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经过的地区
0℃等温线大致位于_______(河流)-_______(山脉)-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读图G,漠河和三沙的1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两地气温相差多少℃?
冬季气温最高处出现在__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__
三沙
23.6℃
夏季气温最高处出现在__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____
漠河
-28.7℃
两地气温相差____________________
23.6-(-28.7)=52.3℃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读图G,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温由南向
北逐渐降低
读图活动:读图G,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南北温差大,气温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读图活动:读图G,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气温的变化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阅读P87页,找出我国冬季(1月)气温温差大的原因
①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一般情况下,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光热就越少,温度越低。
③冬季来自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对我国的北方影响比较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气温的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7月气温最高地
7月气温最低地 读图活动:读图J,找出我国7月(夏季)气温最高点和最低点
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高地位于________,气温大约______℃。
吐鲁番
33.1
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地位于________,
平均气温大约______℃。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8
气温的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吐鲁番盆地成为夏季气温最高点的原因?
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气温最低点的原因?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值在吐鲁番盆地,因为该地深居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值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气温的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读图J,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
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气温的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拓展: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的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方太阳高度角变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夏季北方的白昼时间比较长,接受太阳光热的时间长。
冬季季风消失,夏季季风不断送热,所以南北气温普遍较高。只有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山高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
气温的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冬季空间变化: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空间变化: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2点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7月
最低气温:1月
中国的温度带
划分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中国的温度带
阅读活动: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中国的温度带
农作物
中国的温度带
水果
中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与生活
小结
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冬季空间变化: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空间变化: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最高气温:午后2点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7月
最低气温:1月
中国的温度带
划分依据
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随堂检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展示了我国的一些现象,主要是跨经度范围广造成的是( )
A.A B.B C.C D.D
2.图B现象主要说明了( )
A.我国跨纬度范围广 B.我国跨经度范围广 C.我国多高大山脉 D.我国降水差异大
A
A
随堂检测
2022年某月,从吉林长春一路向南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由厚厚的羽绒服到薄薄的裙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如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完成下面小题。
3.该月份可能是( )
A.12月 B.5月 C.7月 D.9月
4.乘务员依次更换服装的现象反映了我国气候( )
A.夏季普遍高温 B.冬季南北温差大 C.干湿差异显著 D.降水年际变化大
5.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经度位置
A
B
A
随堂检测
我国参考“全年日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天数多于90天的地区才集中供暖”的标准,结合国情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三类“供暖”地区。下图为我国(大陆)供暖类型区分布示意图和温度带分布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不集中供暖区”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年降水量基本在400mm到800mm之间 D.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7.我国供暖开始时间由北向南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面积大小
D
A
随堂检测
结合我国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我国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B.我国气温最高值在海南省,最低值在黑龙江省
C.我国1月气温最高值在海南省
D.我国7月气温最低值在黑龙江省
9.有关我国1月0℃等温线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线以北气温大于0℃,线以南气温小于0℃
B.该线是划分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C.该线是划分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该线经过秦岭一淮河线
C
D
随堂检测
读“中国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普遍高温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值在北方 D.气温自南向北递增
11.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
A.8℃以下 B.16—24℃之间
C.8—16℃之间 D.24—28℃之间
A
C
随堂检测
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亚热带—一年两熟
B.乙一中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丙一中温带—一年一熟
D.丁一寒温带—一年一熟
13.下列温度带与其主要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水稻、甜菜
B.乙—冬小麦、花生
C.丙—春小麦、棉花
D.丁—青稞、甘蔗
C
B
随堂检测
14.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冬季,漠河的气温在-32℃以下,海口的气温在16℃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2)从A→B,气温变化的规律是越来越低,这说明我国气温深受 (填“海陆位置”或“纬度位置”)的影响。
(3)纬度大致相同的C青藏高原与D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夏季气温较低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 ℃等温线吻合。
(5)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适合种植 (填“冬小麦”或“春小麦”)。
 南北气温差异大 
 纬度位置 
 C 
 海拔高,气温低 
 0 
 冬小麦 
本课完结,下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新课标·新教材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
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分层练)
填图一 中国气温分布图
(1)读图分析,影响厦门与北京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1月份,甲地平均气温介于 ℃和 ℃之间,乙地平均气温介于 ℃和 ℃之间。甲地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3)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海口与漠河1月气温约 ℃。
填图二 中国的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A 、B 、C 、D 、E 、F 区。
(2)C与D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线吻合。
一、单选题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所示的某日,最不可能是( )
A.4月25日 B.7月25日
C.10月25日 D.11月2 日
2.造成全国某日穿衣指数如上图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 B.海拔 C.纬度 D.海陆
3.根据上图,兰州市当天适宜的服装为( )
A.背心 B.衬衣 C.大衣 D.西服
下图是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相差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黑粗线丙等温线的度数应为( )
A.0℃ B. 8℃ C. 16℃ D.8℃
5.关于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地点及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形地势 B.青藏高原海陆位置
C.漠河纬度位置 D.漠河一洋流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冬油菜是指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收获的油菜,春油菜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油菜)。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东段大致相当于( )
A.秦岭—淮河一线 B.800mm年降水量线
C.1月均温—8℃等温线 D.1月均温0℃等温线
7.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
B.门源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海陆位置
C.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
D.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纬度位置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气温普遍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9.7月“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烧烤饼”的地方可能是( )
A.西宁 B.哈尔滨 C.昆明 D.吐鲁番
10.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宜避暑的是( )
A.拉萨 B.海口 C.武汉 D.广州
11.从我国温度带划分看,广东省大部分位于( )
A.暖温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热带
根据下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湿润地区,且农作物两年三熟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3.我们的家乡--永州市,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正确的是( )
A.亚热带、湿润区 B.亚热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湿润区 D.热带、湿润区
下面两幅图为我国传统民居图,甲图为平顶碉房,乙图为船型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图甲和图乙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植被 D.经度
15.图乙中的传统民居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奏叶,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据此推断,该民居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热带 D.青藏高原区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等值线走向大致呈 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2)图中D山B河是我国哪条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
(3)服装销售商认为冬季哈尔滨会比拉萨的防寒服销售量更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销售商阐述理由(答对一条即可)。 。
17.2022年10月以来,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助推秋冬季转换进程加速。下图是2022年10月18日全国秋冬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目。
(1)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分布呈现出从 向 逐步延迟的规律。这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与内蒙古高原相比,塔里木盆地入冬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较高 B.靠近海洋 C.山脉阻挡 D.海拔较高
(3)黑龙江省和青海省入冬步伐相近,是因为黑龙江省 ,青海省 。
(4)海南岛全年皆夏的原因是 。
一、单选题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研学期间,同学们发现当地气温与路面温度差异较大。下图为当地某路段冬、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冬、夏季路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夏季路面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路段最可能位于( )
A.青海省 B.河北省 C.黑龙江省 D.湖北省
(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5.(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关于我国气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较小 B.夏季风反常易造成季风区的旱涝灾害
C.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D.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6.(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 B.山脉走向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7.(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②冬季南北温差小③夏季普遍低温④夏季普遍高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图为我国入秋时间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地点入秋时间最晚的是( )
A.拉萨 B.包头 C.上海 D.广州
9.拉萨入秋时间比上海早,是由于拉萨比上海(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降水多 D.光照强
10.旅游达人李明想追逐秋天的脚步尽可能多的感受祖国大美秋色,他选择的路线合理的是( )
A.从广州向北到漠河 B.从漠河向南到广州
C.从上海向西到阿勒泰 D.从阿勒泰向东到上海
11.(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读等温线分布图,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B.1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低
C.7月份平均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洋 D.7月份同纬度A地比B地气温低
12.(2020·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②冬季我国所有地区普遍低温
③我国各地降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④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解答题
1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读甲地和哈尔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之差。甲地的气温年较差约是 ℃。
(2)小明7月份想到甲地旅游,通过读图,你提醒小明应注意的事项有 。
(3)通过甲地和哈尔滨气温曲线的对比,推断甲地比哈尔滨的纬度 。
14.(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图是2021年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北方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时间规律是 ,产生这种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2)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比西安更 (选填:早/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 。
(3)北京与长春相比,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