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新课标·新教材
CONTENTS
目 录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宇宙
0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03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04
随堂检测
05
CONTENTS
目 录
课标解读
①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情境导入
流浪地球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要进行流浪需要脱离哪个天体系统?地球为什么要流浪大家知道吗?
宇宙
宇宙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四方上下曰______,往古来今曰______。”宇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宇
宙
空间
时间
宇宙
活动:什么是天体?
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宇宙
活动:天体由哪些物质构成?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概念
常见类型
彗 星
卫 星
行 星
恒 星
星 云
流星体
星际物质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星云
恒星
宇宙
天体的构成
气体和尘埃组成,主要物质是氢。
星云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恒星
宇宙
天体的构成
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行星
宇宙
天体的构成
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
流星
宇宙
天体的构成
彗星
拖着长尾,在扁长轨道上运行,云雾状外貌。
宇宙
天体的构成
宇宙
阅读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和夜空中最亮的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者类球状天体。由于肉眼很难发现它们位置的变化情况,因此古人把它们称为恒星。
191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它是一颗橙红色的恒星,距离地球约4.2光年(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即接近40万亿千米。比邻星的亮度比较弱,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天狼星距离地球约8.6光年,是比邻星与地球距离的2倍多。在冬季晴朗的夜空中,我们抬头就能看到它。
宇宙
小组合作:读P5页,找出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层次
概念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层次 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大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层次,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天体系统
月球
地球
地月系
太阳系
其它恒星系
可观测宇宙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活动:找出太阳系的定义及包含哪些天体?
太阳系 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
成员有太阳、______颗行星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其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八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八 大 行 星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地球
地球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
阳
小行星带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注意:地球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金星
火星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探索活动:银河系
不是
地球位于距银河中心10万光年的旋臂上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探索活动:银河系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处于银河系边缘位于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臂内侧边缘
探索活动:银河系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实践: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比较八颗行星的质量、表面温度和体积等数据,试将八颗行星进行分类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日远近(地球=1) 0.39 0.72 1.00 1.52 5.20 9.58 19.20 30.05
质量(地球=1) 0.06 0.82 1.00 0.11 317.83 95.16 14.54 17.15
表面温度/K 440 737 288 210 112 ~ 165 84 ~134 53~ 76 55~ 72
体积(地球=1) 0.06 0.86 1.00 0.15 1321.33 763.59 63.08 57.74
赤道半径/千米 2440 6052 6378 3396 71492 60268 25559 24764
实践:行星的分类
太
阳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小行星带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的特殊星球?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特别是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天体。由此可见,地球又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阅读
地球上具备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尽管科学家推测宇宙中还会有其他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但到目前为止,人们没有找到它们。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它到底具备孕育生命的哪些条件呢
就地球的外部条件而言,首先,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其次,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就地球的自身条件而言,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样大量气体就被吸附包围在地球表面,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试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②
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活动:试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③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小,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液态水资源的存在,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活动:试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情境小结
流浪地球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要进行流浪需要脱离哪个天体系统?地球为什么要流浪大家知道吗?
太阳系
小结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定义
组成
宇宙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外部条件
安全的运行轨道
温度
大气
水
日地距离
体积质量
地球在宇宙中
(特殊天体)
(普通天体)
自身条件
行星的分类
太阳系、银行系
随堂检测
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
B
随堂检测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3.地球的天然卫星A星球是(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冥王星
B
A
随堂检测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这使得地球成为宇宙中一个独特且珍贵的天体。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位置,你认为与地球性质最相似的两颗行星是( )
A.水星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5.在地球上,夜晚能看到的最亮行星是金星,主要原因是( )
A.金星本身能发光 B.金星对太阳光的反射最强
C.金星离地球的距离最近 D.金星公转的方向与地球相反
B
B
随堂检测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火星、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7.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8.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C
C
A
随堂检测
系外行星——Kepler 452b
情境探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一项重大发现: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 452b。Kepler 452b位于距离地球1 400光年的天鹅座,直径比地球大60%,所处位置允许拥有液态水。它围绕的母恒星与太阳非常类似——温度相近、直径比太阳大10%、亮度高20%、年长15亿岁。Kepler 452b到这颗恒星的距离,也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较相近。请小组合作探究:
推测系外行星—Kepler 452b可能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推测系外行星—Kepler 452b可能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
新考法
随堂检测
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
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
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温度适宜,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1
2
3
答案
本课完结,下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新课标·新教材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
1.1 地球在宇宙中(分层练)
【探索太空】
资料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
资料2: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和问天实验舱三个飞行器组成,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实现了空间站的“1+1=1”。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航天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12月4日20时09分,航天搜救队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克服最寒冷、最黑暗的恶劣天气,把神舟十四号航天组安全接回了地球家园。
资料3:“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 颗行星。
(2)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系由太阳、地球、月球组成 B.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C.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地球及其它行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3)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 位, 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答案】(1)3
(2)A
(3)三 海王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2)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A错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B正确;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C正确;地球及其它行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3)读图可知,太阳系中的行星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三位,海王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一、选择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来了解宇宙。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
A.太阳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土星和火星之间
2.我国对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 )
①实施探月工程②访问小行星③占领地外空间④开展火星探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排除ACD,故选B。
2.我国对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开展探月工程,更好的了解月球,故①正确。如图所示,访问小行星是我国对空探索的任务之一,②正确;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除地球之外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因此我国开展火星探测,故④正确。天宫空间站用于科学探测、航天技术的验证,是我国对空探索的任务之一,不是为了占领地外空间,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
某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完成下面小题。
3.“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4.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答案】3.B 4.D
【解析】3.读材料《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如果第一步成功实施,则地球上不会再有昼夜更替现象,位于昼半球的地区温度持续偏高,夜半球的地区温度持续偏低,“适宜的温度条件”将不复存在,B正确;地球终止自转后,地球公转和其他宇宙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安全的宇宙环境”、“适中的日地距离”、“稳定的太阳光照”不会发生巨大变化,ACD错误。故选B。
4.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A错误;木星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D正确。故选D。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6.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 )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答案】5.C 6.B
【解析】5.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是存在于星际空间,有相对稳定的运动轨道,属于天体,A错误;从地球前往火星,穿越地地月系,B错误;从离太阳距离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因此天问一号由地球飞往火星,在远离太阳,C正确;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无需穿越小行星带,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6.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适宜的大气条件,排除ACD,故选B。
读图获取解读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
7.由上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金星与地球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 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8.有一天,《》中的异想天开,想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请问“通地”前行的大约距离及到达的纬度分别是( )
A.6371千米,0° B.12742千米,90° C.5.1亿平方千米,90° D.12756千米,0°
【答案】7.B 8.D
【解析】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遁地”前行的距离约是地球赤道半径的两倍,即6378×2=12756千米,到达赤道纬度是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
10.读图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答案】9.B 10.B
【解析】9.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A错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属于太阳系,B正确;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边缘,属于银河系,而地球又属于太阳系,因此地球属于银河系,C错误;地球存在生命,适合人类生存,D错误。故选B。
10.析地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二、解答题
11.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答案】11.(1)C
(2)火星 木星
(3)两 太阳系 太阳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解析】11.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各大行星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和读图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因此C是地球。
(2)由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轨道之间。
(3)图中包括太阳系、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最高级的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低一级的是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大气层,充足的水资源,适宜的重力,稳定的宇宙环境,强大的磁场等。而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运动轨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大气层,充足的水资源,适宜的重力,图中反映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12.【太空·探索】
材料一: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在此过程中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热爱太空探索的中学生洋洋激动地与美国纽约的叔叔分享这件事。
材料二: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
(1)图1的A-H八大行星中, 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答案】12.(1) D B
【解析】12.本题以太空探索为主题,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太空探索的成就及意义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离太阳由近及远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知,图中D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故选B。
一、选择题
读图获取解读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金星与地球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 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14.图中信息不能显示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
A.近圆性 B.共面性 C.同向性 D.物质性
【答案】13.B 14.D
【解析】13.读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故选B。
14.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共同特点是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系。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统。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5.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天体系统的正中央 B.地球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
C.金星和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D.行星都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16.地球的天然卫星甲星球是(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木星
【答案】15.C 16.A
【解析】15.读图,太阳位于该天体系统即太阳系的正中央,A错误;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B错误;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C正确;八大行星皆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错误。故选C。
16.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故地球的天然卫星甲是月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年热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Π”的撞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拯救地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左图为独行月球影视图,右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
C.地球与火星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
18.影片中男主角背上瓶子里装的是( )
A.饮用水 B.氧气 C.食物 D.电能
19.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②探索地外新家园③观测天体运动④占领太空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D 18.B 19.A
【解析】17.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故选D。
18.空中缺少氧气,所以影片中男主角背上瓶子里装的是氧气,没有氧气马上就会死,B正确。饮用水、食物、电能不用随身携带,ACD错误。故选B。
19.①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步,探索太空有利于了解我们生存的家园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故①正确;②探索太空有利于让我们了解除地球之外的宇宙其他部分,探索地外新家园。故②正确;③探测太空可以观测到天体运动。故③正确;④人类探索太空从来不是为了占领太空范围。故④错误。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目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自转周期 大气层主要成分 温度 水
地球 24小时 氮气、氧气等 -80~60℃ 有液态水
火星 24小时37分 二氧化碳、氮气、氩气,少量氧气 -140~20℃ 有液态水活动痕迹
20.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1.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可能是因为火星与地球( )
①自转周期相近②地表温度相同③液态水都很充足④大气成分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0.B 21.D
【解析】20.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球和火星同为行星,都位于太阳系,地月系中主要是地球和月球,排除ACD,选B。
21.由图表及所学可知,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近,相差不到1小时,①正确;大气成分相似,都有氮气、氧气等成分,④正确;地表温度相差较大,③错误;地球表面有液态水,火星表面只是有液态水活动痕迹,④错误。故选D。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 B.地球是太阳的八大行星之一
C.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八大行星皆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23.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日地距离适中,所以气温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着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22.D 23.A
【解析】22.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地球是太阳的八大行星之一,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ABC正确;八大行星皆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错误。根据题意,本题选D。
23.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着安全的宇宙环境,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宇宙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妙。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读“太阳系模式图”(左图),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右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24.目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5.空间站是在距地面397千米的高度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由于空间站是绕着地球在转,地球绕着太阳在转,所以空间站上也是能看到日出日落的。空间站绕着地球转一圈需约92分钟,下列与神话小说里的“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说法相差甚远的证据正确的是( )
A.在空间站上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日出日落一次只需要约1.5个小时
B.在空间站上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日出日落一次只需要约3个小时
C.在空间站上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日出日落20次左右
D.在空间站上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日出日落24次左右
26.地球本身不会发光发热,能量主要来自恒星太阳。“智能太阳花”是一种能昼开夜合、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电池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的新型太阳能发电板。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完成安装调试后正式并网发电。下图为“智能太阳花”景观图,与传统固定式光伏电池板相比,“智能太阳花”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是因为其能够( )
A.增大太阳高度 B.增加日照时间
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27.2024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嫦娥六号将首次把月球背面的土壤带回地球,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
①维护月球权益②促进科技发展③扩大领土面积④促进太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24.B 25.A 26.D 27.C
【解析】24.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故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CD错误。火星不属于地月系,A错误。故选B。
25.神话小说里的“天上一日,人间千年”,而在空间站上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日出日落一次只需要92分钟,约1.5个小时(1.5个小时=90分钟),A正确、C错误。在空间站上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日出日落16次左右(24/1.5个=16),CD错误。故选A。
2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比传统光伏电池板,“智能太阳花可以“智能追光”,随时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增大了电池板与太阳光线的角度,因此其发电效率大幅提高,D正确;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都与当地地理纬度有关,智能太阳花不能增大太阳高度或增长日照时间, AB错误;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海拔、天气等有关,“智能太阳花"不能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错误。故选D。
27.2024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嫦娥六号将首次把月球背面的土壤带回地球,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①维护月球权益②促进科技发展④促进太空探测活动,①②④正确;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不能扩大领土面积,③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2016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56年,下列两幅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向霍金构想的外星人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息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m/s)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28.(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解析】28.本题以图示为材料,设置3个小问,涉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光年的概念以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地球属于太阳系成员,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成员,所以可以具体描述;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X行星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经计算,用电磁波传达信息,求教信号到达地球已经用5年多了,人类再把地球位置信息发送到X行星同样也得5年多时间,则该行星早已毁灭。
(3)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描述一下地球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并阐述一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2)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3)简要说明一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 。
(5)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活动二:读图“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
(6)读图4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 。
【答案】29.(1)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具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3)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引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4)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
(5)大气圈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6)从低级到高级或者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
【解析】29.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地球在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圈层结构的划分、圈层之间的关系、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同向性:都沿逆时针绕太阳公转。 共面性: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性。
(2)据图可知,太阳系提供了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温度适中,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
(3)太阳活动较弱时,日球层减弱,会有更多的宇宙射线抵达地球;如果此时恰逢太阳穿过银河系银盘上的恒星活动密集区,纷至沓来的宇宙线可能会破坏地球臭氧层;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引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4)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
(5)读图3,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6)读图4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化,从低级到高级或者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1.1 地球在宇宙中 教学设计
【适用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内容分析】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和运动的基本认识。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与太阳、月亮等天体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教材中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包括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科学探索的尊重以及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本课时,已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如对地球、太阳和月亮的基本认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宇宙的直观经验,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宇宙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探究活动来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条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角色,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区域认知: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提高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增强对区域特征的认知。
4.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 教学难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原因。
【教学评活动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流浪地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播放《流浪地球》电影片段,展示地球即将脱离太阳系,开始流浪的壮观场景。 (2)提出驱动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要进行流浪需要脱离哪个天体系统吗?地球为什么要流浪呢?” (3)提出学习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这一节内容,了解太阳系以及地球为什么要进行流浪。” (1)观看《流浪地球》电影片段,关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场景。 (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 (3)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参与讨论地球为什么要流浪的原因。 (4)主动参与学习任务,积极探究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1)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2)使用评价表或评价问卷,收集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评价内容指向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以及地球流浪原因的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好奇。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地球为什么要流浪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整个教学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和地球位置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环节二:宇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驱动性问题:“四方上下曰什么?往古来今曰什么?”“宇宙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天体由哪些物质构成?” (3)学习任务类型:个人任务:阅读教材P5页,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层次。小组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总结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层次。 (1)个人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思考并记录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 (2)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共同阅读P5页内容。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层次。 (1)评价方式: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对天体系统概念及划分层次的理解。 (2)评价工具:问答记录表: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评价表:评价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贡献。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通过个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评价活动: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汇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意义与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掌握天体的构成物质及天体系统的概念,达到教学目标。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问答,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活力。
环节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通过展示太阳系的模型和图片,引入太阳系的定义及组成。 (2)提出驱动性问题:什么是太阳系?它包含哪些天体? (3)学习任务类型:小组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合作,找出太阳系的定义及包含的天体。 (4)探索活动:通过视频和互动软件,展示银河系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索。 (5)提出驱动性问题:银河系是什么?它在宇宙中有什么特殊的位置? (6)行星分类:通过图表和案例,介绍行星的分类方法。 (7)提出驱动性问题:行星是如何分类的?地球属于哪一类? (1)真实问题情境:学生分组,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完成太阳系的定义及天体组成的报告。 (2)探索活动:学生观看银河系视频,记录关键信息,并在小组内分享。 (3)行星分类: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行星的特点,尝试对行星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 (1)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太阳系定义及天体组成的理解。 (2)视频观看记录:评估学生对银河系知识的掌握。 (3)行星分类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星分类方法的掌握。 (4)评价内容:学生对太阳系、银河系的理解,以及对行星分类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太阳系模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知识。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目标达成:通过活动设计,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基本知识,以及行星的分类方法。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
环节四: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驱动性问题: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的特殊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3)学习任务类型: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总结归纳。 (4)教学步骤: ①引入: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位置。 ②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的特殊星球? ③分析:介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体积、质量等适宜生物生存的条件。 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真实问题情境: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学习活动: ①观察宇宙图片,关注地球的位置。 ②分组讨论地球的特殊性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③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评价方式:小组报告、提问回答、课堂表现。 (2)评价工具:评价表、问答记录。 (3)评价内容: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的掌握程度、小组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宇宙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特殊地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学习活动: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评价活动:通过小组报告和提问回答,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评价表和问答记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殊地位和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通过展示宇宙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地球的特殊地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本节课的课堂互动分为引入、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层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逐步深入探讨地球的特殊性和存在生命的条件,提高课堂互动的深度。
【板书设计】
1.1 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
(1)定义
(2)组成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太阳系、银行系
(2)行星的分类
3、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运行轨道
(2)自身条件:温度、日地距离、大气、体积质量、水
【作业与拓展设计】
1. 针对性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并标注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距离、大小比例等关键信息。预计完成时间:1课时。
2. 拓展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包括地球的特殊位置、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等。预计完成时间:1课时。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特色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宇宙探索纪录片、地球在宇宙中的三维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2. 技术手段应用: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学习评价设计】
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或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和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工具:
(1)课堂问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其理解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关注其绘图准确性、信息完整性以及分析能力。
(3)测试或报告:通过测试或报告,评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生命存在条件等关键知识的掌握。
3. 评价内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对生命的影响。
(3)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4. 评价标准:
(1)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和运动轨迹的描述准确性。
(2)对地球生命存在条件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3)对地球在太阳系中特殊地位的认识和阐述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
1.1 地球在宇宙中(分层练)
【探索太空】
资料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
资料2: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和问天实验舱三个飞行器组成,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实现了空间站的“1+1=1”。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航天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12月4日20时09分,航天搜救队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克服最寒冷、最黑暗的恶劣天气,把神舟十四号航天组安全接回了地球家园。
资料3:“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 颗行星。
(2)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系由太阳、地球、月球组成 B.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C.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地球及其它行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3)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 位, 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一、选择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来了解宇宙。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
A.太阳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土星和火星之间
2.我国对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 )
①实施探月工程②访问小行星③占领地外空间④开展火星探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完成下面小题。
3.“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4.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6.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 )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读图获取解读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
7.由上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金星与地球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 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8.有一天,《》中的异想天开,想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请问“通地”前行的大约距离及到达的纬度分别是( )
A.6371千米,0° B.12742千米,90° C.5.1亿平方千米,90° D.12756千米,0°
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
10.读图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二、解答题
11.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12.【太空·探索】
材料一: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在此过程中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热爱太空探索的中学生洋洋激动地与美国纽约的叔叔分享这件事。
材料二: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
(1)图1的A-H八大行星中, 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一、选择题
读图获取解读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金星与地球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 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14.图中信息不能显示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
A.近圆性 B.共面性 C.同向性 D.物质性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系。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统。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5.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天体系统的正中央 B.地球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
C.金星和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D.行星都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16.地球的天然卫星甲星球是(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木星
2022年热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Π”的撞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拯救地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左图为独行月球影视图,右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
C.地球与火星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
18.影片中男主角背上瓶子里装的是( )
A.饮用水 B.氧气 C.食物 D.电能
19.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②探索地外新家园③观测天体运动④占领太空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目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自转周期 大气层主要成分 温度 水
地球 24小时 氮气、氧气等 -80~60℃ 有液态水
火星 24小时37分 二氧化碳、氮气、氩气,少量氧气 -140~20℃ 有液态水活动痕迹
20.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1.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可能是因为火星与地球( )
①自转周期相近②地表温度相同③液态水都很充足④大气成分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 B.地球是太阳的八大行星之一
C.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八大行星皆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23.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日地距离适中,所以气温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着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宇宙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妙。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读“太阳系模式图”(左图),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右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24.目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5.空间站是在距地面397千米的高度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由于空间站是绕着地球在转,地球绕着太阳在转,所以空间站上也是能看到日出日落的。空间站绕着地球转一圈需约92分钟,下列与神话小说里的“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说法相差甚远的证据正确的是( )
A.在空间站上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日出日落一次只需要约1.5个小时
B.在空间站上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日出日落一次只需要约3个小时
C.在空间站上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日出日落20次左右
D.在空间站上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日出日落24次左右
26.地球本身不会发光发热,能量主要来自恒星太阳。“智能太阳花”是一种能昼开夜合、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电池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的新型太阳能发电板。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完成安装调试后正式并网发电。下图为“智能太阳花”景观图,与传统固定式光伏电池板相比,“智能太阳花”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是因为其能够( )
A.增大太阳高度 B.增加日照时间
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27.2024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嫦娥六号将首次把月球背面的土壤带回地球,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
①维护月球权益②促进科技发展③扩大领土面积④促进太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2016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56年,下列两幅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向霍金构想的外星人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息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m/s)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描述一下地球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并阐述一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2)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3)简要说明一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 。
(5)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活动二:读图“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
(6)读图4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