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45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45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8:09:17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小游戏: 人名速猜
毛泽东 蒋介石 周恩来
孙中山 孙中山夫人 宋庆龄 文学家郭沫若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
民族危机下的合作路——

寻同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观看视频,回顾:20世纪初的中国国面临状况?
列强入侵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1913年
1915-1916年
1917-1918年
1921-1922年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败
失败
尺梳历史
成果被段祺瑞窃取
陈炯明叛变而失败
图说历史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七惨案”
【还原1924年前中国革命的时空】
思考:1. 国共两党的处境有什么共性
革命活动都遭受挫折,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成革命,需寻求新的力量支持
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思考:2. 解决共性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共产国际代表 马林
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他万分感慨地说,在他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30多年来,“只有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
——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页
中共三大:时间、主要内容
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提示:(采用小记者新闻报道法)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 (时间)。现在我们正在 全国代表大会现场。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 ,
(内容、意义)。
……
今天的新闻报道结束,谢谢!
小组合作——来自“两会”的记者报道。(限时3分钟)
要求:1. 小组合作完成新闻稿,组内推选小记者向同学们报道“两会” 情况。
2. 新闻稿必须包含“两会”的基本概况(时间、地点、内容),其余可自由发挥。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三大
国民党一大
1923年6月
广州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革命同盟
为国共合作
做了准备
1924年1月
广州
①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风从“两会”来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探究】
新三民主义“新”表现在哪里?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理论内容 “新之处” 具体举措
民族: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新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军阀);求得各民族平等
明确提出反帝目标;反满到民族平等
联俄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权主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平均地权
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反帝和反封建相结合,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联共
扶助农工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部编版历史八上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

汇洪流——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图1: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图2: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根据P73页的两幅图片,简述两党合作的主要成果。
图说历史
建立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时间:
地点:
学校全称:
校领导:
孙中山
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合作成果之一:黄埔军校
办学宗旨:
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革命军。
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
思考:根据课程表内容,指出黄埔军校的独特之处。
群星闪耀
叶剑英
黄埔军校教官
聂荣臻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陈毅
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
赵一曼
黄埔军校六期生
群星闪耀
林彪
黄埔军校四期生
戴安澜
黄埔军校三期生
郭沫若
黄埔军校政工干部
张治中
黄埔军校教育长
群星闪耀
胡宗南
黄埔军校一期生
杜聿明
黄埔军校一期生
张灵甫
黄埔军校四期生
群星闪耀
南昌起义
黄埔师生的身影遍布中国革命征程
平型关战役
台儿庄战役
淞沪抗战
中国远征军
......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9岁,后归葬于南京中山陵。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汪精卫任主席。
秉承遗志,决定兴师北伐,国民革命高潮随之到来
“和平、奋斗、救中国”
时间:
组织者:
总司令:
军队名称:
1926年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Q1:根据课本补充完整。
Q2: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合作成果之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
时间
目的
总司令
军队名称
北伐对象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
北伐成果
1926~1927年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
湖南 湖北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1.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2.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叶挺
阅读课本P74页,继续梳理北伐战争的概况,完成表格。
材料研读 概括北伐胜利进军原因——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这次讨吴的成功,在大的范围说,是由于得到民众的援助。在湘经过的一、四、七、八各军纪律甚好,故于平江、株洲等役,民众妹妹扰乱敌之后方,间接给我军以魔法的援助。
——蒋先云《北伐战况报告》
材料三:共产党直接掌握的军队虽不多,但战斗力特别强,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李晓红《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材料四: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王检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五:他们又得到苏联在军械和经费的很大援助,从一九二四到一九二六年从苏联运来的武器就有步枪一万五千支,子弹两千万发,还有机枪、大炮、手榴弹等,总值三十九万八千八百二十四卢布。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
两党合作,团结一致
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将士英勇,中共垂范
战略得当,苏联援助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200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革命形式风起云涌之际
国共两党间的合作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分岐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审视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破裂】
材料:【 】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的“一切权力归农会”。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 】,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 ……农民,在那里打翻他们的吃人的仇敌……他们的举动【 】……
国民党右派说:“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是惰农运动。”……蒋介石、张静江诸位先生的意见,颇不以湖南农民的举动为然。
——1927年3月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研读该材料,推测一下,大革命还会顺利么 (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说明你的推测理由:①这时期的农民在乡里造反干什么 ②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说农民造反“糟得很”
③谁又认为农民造反“好得很” 为什么 ④国共双方意见矛盾的根本原因在哪 )
农民
国民党右派
糟得很
好得很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加剧了统一战线本身就存在着的内部分歧与国共两党内部的政治分歧,革命形势很快发生变化。
史料研读
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③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lèi)滔滔,
心潮逐浪高!
【诗词中的历史】
创作背景:
《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创作于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词的意境中有迷茫,有隐忍,有期待,更有乐观的心态与坚定的信念。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既能抒发个人情怀,也能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又踏上了一段全新的革命征程。
(1) 二次北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东北易帜
张作霖
(2) 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张学良
——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思考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
1924,国共合作,
1926,出师北伐,
国民革命,全民动员,
1927,同室操戈,新政府成立,
1928,东北易帜,全国形式上实现统一。
思考1:北伐战争胜利了,是不是说明国民革命的胜利?
没有。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
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镇压暴行”……
材料三:四一二政变后,原属于中共领导人的陈独秀非但没有领导军队去反抗蒋介石的反革命军队,反而叫军队把枪交给蒋介石军队,这种领导错误,是属于右倾投降主义的,是不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没有认清反革命的局势,一味的去迎合,那么中国革命是行不通的。
思考2:根据材料说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
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晚清中国的道路探索几经曲折,证实:
农民阶级爱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地主阶级自救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再度证明:
两党合作的道路难以前行
根本原因: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独立自主
依靠人民
脚踏实地
中国革命
中国式革命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式革命
1923
1924
1926
1927
1928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东北易帜
国民革命运动
合作两利
对峙两伤
课堂小结
中国革命
中国式革命
A
1.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同文馆
D
课堂检测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
A.革命斗争的坚决性 B.国共合作的紧密性
C.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D.革命任务的彻底性
C
C
5.“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该政权的性质是 ( )
A.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
A
C
1. 阅读下列材料: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
课堂练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