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一节
地
势
与
地
形
导入新课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流向:
东南流向西北
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的总趋势:
目 录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中国的地势特征
02
随堂检测
03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势的特征。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掌握三级阶梯分界线及主要地形、海拔。
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中国地势特征的影响。
3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中国的地势特征
02
自主学习
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
01
02
我国哪些主要的地形类型?
03
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概念辨别
三者是地理学中相互关联的概念。地形描述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地势关注地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地形区是根据特定地形的分布划分的区域。
拥有某一地形特征的区域,其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
地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常用起伏大小和方向高低来形容。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5种主要类型。
【地形区】
【地势】
【地形】
中国的地势特征
1.参照《地理图册》,在图B中绘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界线。
2.在图B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地势三级阶梯的名称。
中国的地势特征
【地势特征】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低
高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中国的地势特征
第一阶梯
我国西南部的________为地势的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米以上。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
4000
中国的地势特征
第二阶梯
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_________米,这里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主要分布着______和______。
【第二阶梯】
1000-2000
盆地
高原
中国的地势特征
第三阶梯
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______米以下,这里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主要分布有_____和_____。
【第三阶梯】
500
平原
丘陵
中国的地势特征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1
昆仑山脉
2
祁连山脉
3
横断山脉
昆
仑
山
脉
祁
连
山
脉
横
断
山
脉
中国的地势特征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1
大兴安岭
2
太行山脉
3
巫山
雪峰山
4
巫山
雪峰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中国的地势特征
X
√
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
中国的地势特征
我国规定以在青岛海域测得的黄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海拔起算面。图C为2006年建成的位于青岛海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标志。
阅读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 米以上 。
界线:
第二阶梯 、 。
界线:
第三阶梯 多在 米以下 、 。
知识小结
4000
高原
1000-2000m
高原 盆地
500
平原 丘陵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国的地势特征
讨论
海平面
气候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降水。
这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产极为有利。
自西向东流
中国的地势特征
交通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中国的地势特征
水能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气候 地势西高东低→利于_____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利于发展_____
交通 地势西高东低→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_____交通→加强_____与_____的联系
水能 呈阶梯状分布→_______________处水能资源丰富→利于_____开发
知识小结
大河东流
水汽深入
水能丰富
东西
沿海
内陆
暖湿
降水
农业
阶梯交界处
水电
拓展延伸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此图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中的(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区面积广大
2.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随堂检测
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36°N)”,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
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向海洋倾斜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这一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中西部的降水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B.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随堂检测
三级阶梯分界线(各阶梯海拔、地形)
地势的影响(气候、交通、水能)
课堂小结
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