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19: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级上册
爷爷总会有办法
菲比·吉尔曼
①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将噩梦通通赶跑。
②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③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背心。”“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了。
④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粘了胶,又沾着颜料,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条奇妙的领带。”“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奇妙的领带去爷爷奶奶家。
⑤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领带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领带!沾到汤,脏了一大块,弄得它都变形了,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领带,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颗奇妙的纽扣。”“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约瑟把这颗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这样,裤子就不会滑下来了。
⑥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他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就是找不到纽扣。约瑟嚷着:“我的纽扣!我的奇妙纽扣不见了!”他妈妈跟着跑来说:“约瑟,听我说。那颗纽扣是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呀!”爷爷难过地摇摇头说:“约瑟啊,你妈妈说得没错。”
⑦第二天,约瑟去上学,他拿起了笔,在纸上唰唰唰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
(选文有删改)
1.读到“爷爷总会有办法”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能想到这篇文章的内容是: 。
2.文章围绕“爷爷一定有办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请你梳理内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3.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4.故事结尾,约瑟写“这些材料还够……”,请发挥想象进行猜想,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语文要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5.省略号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举例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④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文章结尾的省略号属于上面的( )(填序号),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白菜爷爷的大手
①白菜爷爷是从小小的一棵白菜慢慢长大的。随着身体的长大,他的手掌也越长越大,大到他的手掌都能完全抱住他的身子了。可是他很苦恼,怕自己的大手掌不小心碰到身边的蝴蝶、小花,他只好紧紧地抱住自己。
②下雨了,白菜爷爷的手掌像一件雨衣,把调皮的水滴都挡住了。雨水很快汇集成了小溪,小蚂蚁回家的路正好被这条小溪挡住了。
③“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小蚂蚁急得团团转,“要是能有座桥就好啦!”
④( )小蚂蚁( )别着急( )白菜爷爷说着就把大大的手掌放了下去( )搭在了雨水形成的小溪上( )一座宽大结实的桥出现了( )
⑤小蚂蚁顺着白菜爷爷的大手掌走过了雨水形成的小溪,回到了温暖的家。
⑥白菜爷爷很开心。
⑦夏天到了,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花弟弟被太阳晒得垂头丧气的。花弟弟轻声道:“要是能有把遮阳伞就好了。”
⑧……
6.在短文第4自然段的“( )”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7.下列关于白菜爷爷的大手掌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就像一件雨衣,能遮挡雨水。
B.白菜爷爷很开心他的大手掌帮助了别人。
C.白菜爷爷从小就有一双很大很大的手掌。
D.白菜爷爷担心自己的大手掌不小心伤害到蝴蝶、小花。
8.小蚂蚁回到温暖的家时,“白菜爷爷很开心”,这是因为 。
9.结合短文,说一说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好不好,为什么?
10.读一读文中画“   ”的句子,发挥想象,预测一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会施魔法的鼓手
贾尼·罗大里
①从前,有一个鼓手从前线打仗回来。他很穷,身上只有一个鼓。人们打老远就听见他敲鼓:嘭拉冬,嘭拉冬……他走啊,走啊,忽然遇见了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
②“漂亮的小战士,你给我一个铜板吧!”
③“好奶奶,要是我有钱,我可以给你。但我实在没有。”
④“真的吗?你再好好瞧瞧。”
⑤“好吧,为了让你高兴,我再瞧瞧。但我肯定,……咦,这是什么东西?”
⑥“一个铜板。看见了吧!你有钱。”
⑦“我向你发誓,我真不知道。你拿着,我很乐意给你,因为你比我更需要它。”
⑧“谢谢小战士。”身材矮小的老太太说道,“我教给你一种魔法。你每次擂(léi)鼓时,所有的人都得跳起舞来,你不停止击鼓,他们就得一直跳下去。”
⑨“太好了!我不知道这种魔法对我有什么用,但感觉它会对我有用的。”
⑩“对你有用极了!”
“再见,小战士。”
“再见,好奶奶。”
小战士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走啊,走啊……突然,从树林里跳出三个强盗。
“把手举起来,否则要你的命!”
“我从命,我从命,强盗先生。”
“你把钱放在什么地方啦?”
“我可能把钱搁在帽子里了。”强盗们看啊,找啊,搜啊。最后,一个子儿也没找到。
“你真是个穷光蛋。”强盗头子说道。
“算了。我们把你的鼓拿走。”
小战士叹着气说:“拿走前能让我再敲两下吗?”
“行啊,你敲给我们听听。”
鼓手刚开始敲鼓(嘭拉冬、嘭拉冬……),三个强盗就跳起了舞,他们跳啊,笑啊,还开着玩笑。
过了一会儿,他们跳累了,头晕了,想停住舞步,但怎么也停不下来,鼓的魔法逼迫着他们跳呀,跳呀……
“救命啊!”
“我可以拿走鼓吗?”
“怎么样都行,只要你停止敲鼓。”
为了谨慎起见,鼓手在他们已经倒在地上的时候,才停下来拔腿就跑。
为了以防万一,他边跑边不时地敲几下鼓。于是,树林里的动物们都开始跳起舞来……
勇敢的鼓手就这样连走带跑的,一直往家里走去……
第一种结局
鼓手走啊,走啊,看见小路尽头来了一辆马车,车上有三个装满金子的箱子……
第二种结局
鼓手走啊,走啊,忽然看见了一个农民正在鞭打他的驴……
(选文有删改)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12.阅读文章,简要概括鼓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3.你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哪些内容?为什么?
14.请从故事最后的两种结局中选择一种进行预测,并说说你预测的依据。
有趣的小刺猬
①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②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5.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16.短文先写了刺猬的 ,又写了刺猬的 、 、 、 、 ,最后写了刺猬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
17.下列哪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
18.找出短文中描写刺猬偷瓜的动作的词语。
爬→( )→( )→( )→( )→( )→( )→溜走。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小刺猬 的特点。
19.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 之情。
老猫虎子(节选)
季羡林
①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zī)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wěi);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②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quán)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③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dǎn)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得罪过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孙打过它一次,从此结仇。只要他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就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他没有办法,在家中走动,都要手持竹竿,以防万一,否则寸步难行。
④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他伸手去抚摸它,可万万没想到,我们的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这位老同志大惊失色。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
20.仔细阅读文章第②~③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1.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率性而行:
(2)炯炯有神: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出作者对虎子的细致观察,结合下面加点的词语,想象虎子见到“我”外孙时的情景。[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只要他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就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
看月食
管淑平
①黄昏的时候,我们听到广播:晚上有月食,八点十一分开始。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啊,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②吃过晚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表弟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③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④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
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⑤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⑥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23.阅读文章,边读边想象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并补充下面内容。
[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③( ) ④( ) ⑥( )
2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象月光洒落的画面,并将其写下来。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25.文中的月食是天文自然现象,激发了你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请阅读下列出现的自然现象并选出相对应的形成原因。
A.茎部含有一种畏光生长素 B.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C.水中氧气不够,进行换气 D.阳光射到空气中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
(1)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
(2)因为 ,所以下雨之后会出现彩虹。
(3)向日葵跟着太阳转,是因为 。
(4)下雨前,鱼儿总会浮到水面是由于 。
我喜欢的五色梅
我家院子里养着许多花。那盆枝繁叶茂的五色梅,我最喜欢。
五色梅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浅绿色的,后来逐渐变成深绿色。它七月份长出花蕾,八月份开花,九月份怒放。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别致。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样子像一把花雨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衣服。微风吹来,花枝摇摇晃晃,五色梅显得更加美丽了。
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剪下一枝泡在水里,过几天,再把它拿出来,埋在土里,它就会长出一株新的五色梅。它就是这样“传宗接代”的。
五色梅的茎是娇弱的,但谁要想借此欺负它,那无疑是自讨苦吃。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刚把五色梅买回来。我觉得好玩,上去要摸。奶奶告诉我说:“别摸,茎上有刺,会扎着的。”我不在乎,把奶奶的话当耳旁风。我用手一碰,坏了!许多小刺扎在了我的手上。这时我才知道,五色梅看上去弱不禁风,可实际上它长了许多小刺在保护自己呢!
我喜欢五色梅,我爱它娇美的姿态,我爱它迎着风霜不畏秋寒的傲骨,我更爱它不择条件,不屈不挠的旺盛的生命力。
26.本文中五色梅的特点是什么?( )(多选)
A.姿态娇美 B.神奇有趣 C.生命力强 D.可爱活泼 E.茎上有刺
27.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色梅的?( )(多选)
A.五色梅的叶子 B.五色梅的根 C.五色梅的花 D.五色梅的枝 E.五色梅的茎
28.作者把五色梅想象成了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29.第3、4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0.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作者是怎样说明五色梅的茎上有小刺的?小刺起什么作用?( )
A.举事例说明。保护自己。
B.描写小刺的样子。显示它的美。
C.用奶奶的语言说明。显示它的厉害。
32.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参考答案:
1.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情,爷爷都有办法解决。 2.A.外套改成背心 B.背心改成领带 C.领带改成纽扣 3.从毯子的变化以及爷爷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爷爷的智慧与心灵手巧;从爷爷一直在给“我”缝东西,可以看出爷爷对“我”的疼爱和呵护,从中感到爷爷是一位和蔼可亲、温和、有耐心的人。 4.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故事。约瑟将爷爷为自己缝制奇妙毯子、奇妙外套、奇妙背心、奇妙领带、奇妙纽扣的过程作为奇妙故事的材料,写成的故事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 5.④
1.本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爷爷总会有办法》这一题目,我们可以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爷爷都有办法解决,以及不管“我”遇到什么困难,爷爷总会帮“我”解决等方面预测文章内容。如:不管“我”遇到什么困难,爷爷总会帮“我”解决。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③段“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背心”可知,A处应填“外套改成背心”;从第④段“这块料子还够做一条奇妙的领带”可知,B处应填“背心改成领带”;从第⑤段“这块料子还够做一颗奇妙的纽扣”可知,C处应填“领带改成纽扣”。
3.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爷爷将毯子改成外套、背心、领带、纽扣以及多次提到“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爷爷的智慧和心灵手巧;从爷爷不厌其烦地给“我”缝东西,可以看出爷爷对“我”十分疼爱,从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位有耐心、善良的人。
4.本题主要考查想象写话。
这些材料还够做什么事呢,发挥想象进行猜想,如:约瑟做一根神奇的针,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约瑟把这根奇妙的针用来缝家里的布,这样布就永远不会被扯坏了。
5.本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作用的掌握。
从第⑦自然段“这些材料还够……”可知,省略号省略了这些材料可能还会发生有趣的故事,意思还没有表达完,因此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故选④。
6.“ , ! ” , , 。 7.C 8.白菜爷爷用自己的大手掌帮助小蚂蚁安全回到了温暖的家 9.例: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很好。因为白菜爷爷用大手掌帮助了小蚂蚁。 10.例:就在这时,花弟弟头上的阳光被一个大大的黑影挡住了。原来是白菜爷爷伸出了他那大大的手掌为花弟弟撑起了一把遮阳伞。花弟弟在这把大伞下露出了笑脸。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 )小蚂蚁( )别着急( )” 是白菜爷爷是在对小蚂蚁说话,所以应该用双引号来标记出说的话。“别着急”是表达安慰和劝说的语气,所以后面用感叹号来表示强烈的语气。而“小蚂蚁”作为称呼,后面用逗号“,”来称呼分隔和后面的句子。
“白菜爷爷说着就把大大的手掌放了下去( )搭在了雨水形成的小溪上( )一座宽大结实的桥出现了( )” 中,“就把大大的手掌放了下去”与动作“搭在了雨水形成的小溪上”是连贯的,所以中间用逗号“,”来分隔。“一座宽大结实的桥出现了”表示事情的最终结果,且后面没有语句了,应该用句号“。”结尾。
第④段填入标点符号为:“小蚂蚁,别着急!”白菜爷爷说着就把大大的手掌放了下去,搭在了雨水形成的小溪上,一座宽大结实的桥出现了。
7.本题考查分析词句含义。
C.结合第①段中“随着身体的长大,他的手掌也越长越大,大到他的手掌都能完全抱住他的身子了。”可知,白菜爷爷的手并不是从小就很大,是随着身体不断长大的。
故选C。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感情。
结合第⑤段和第⑥段可知,小蚂蚁顺利的回到家里,是因为 白菜爷爷用手掌当做桥帮助小蚂蚁顺利回家,所以白菜爷爷很开心。
9.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阅读文本可知,白菜爷爷的大手掌不仅能在雨天当作雨衣遮挡雨水,还能变成桥帮助小蚂蚁,这显示了它的实用性和变化性。作答时,应该要结合大手掌的所做出的事迹进行分析。
例: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很好,在雨天,雨水汇聚成小溪阻挡了小蚂蚁回家的路。这时,白菜爷爷用他的大手掌搭在小溪上,形成了一座宽大结实的桥,让小蚂蚁能够安全地渡过小溪回到温暖的家。这体现了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弱小者解决困难。
10.本题考查想象和续写故事。
观察划线句子可知,画线的句子是花弟弟的愿望,即希望得到一把遮阳伞来遮挡烈日。这是预测后续情节的重要线索。
示例:白菜爷爷听到花弟弟的请求后,可能会再次伸出他的大手掌,为花弟弟遮挡强烈的阳光,让花弟弟不再被晒得垂头丧气。白菜爷爷的大手掌再次发挥了它的作用,帮助了需要帮助的生物,展现了它的温暖和力量。
11.讲述了一位从前线打仗回家的鼓手在路上帮助了一个老太太,得到了一种每次敲鼓听到的人就得一直跳舞的魔法,最后他用魔法打败了遇到的三个强盗,一路边跑边敲地往家赶的故事。 12.鼓手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尊敬长辈、有礼貌、机智勇敢、细心谨慎的人。 13.我最喜欢鼓手打败强盗的部分。理由:它体现了鼓手的勇敢机智和细心谨慎,我们的冒险之旅正好需要这样的品质。 14.我选择对第一种结局进行预测:鼓手坐上了马车,遇见强盗就敲鼓赶跑他们,一路护送金子直到马车到达目的地,马车主人为感谢鼓手让车夫送他回家。预测的依据:车上有三个装满金子的箱子,而且前面鼓手遇见过强盗打劫。
11.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认真阅读短文,可知本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刚从前线打仗回家的鼓手,因为在路上帮助了一个身材矮小老太太,于是老太太教他一种击鼓的魔法,这种鼓每次敲鼓听到的人就得一直跳舞的魔法,最后他利用这种魔法打败了遇到打劫他的三个强盗,最终他一路边跑边敲地往家走的故事。
12.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短文第③段“好奶奶,要是我有钱,我可以给你。但我实在没有。”可知,鼓手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结合第 段“过了一会儿,他们跳累了,头晕了,想停住舞步,但怎么也停不下来,鼓的魔法逼迫着他们跳呀,跳呀……”可从中看出鼓手是一位勇敢机智的人。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根据文章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根据阅读短文我喜欢士兵遇到老太太的部分,因为鼓手没有因为老太太身材矮小而欺负她,并想办法竭尽全力帮助他,从这里体现鼓手是一位富有善心,温暖的人。
14.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
本题是开放型试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阅读短文书写合理即可。
例:我猜测是第二种结局,因为鼓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看到驴受苦,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救下驴子后,他会回家。
15.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16. 身体 头 眼睛 耳朵 牙齿 四肢 爪子 17.(1)√ 18. 窜 咬 打个滚 扎 翻身 背 聪明 19.喜爱
15.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根据文章第①段“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可知,这个段落写了刺猬的外形和遇到强敌后的表现。
根据文章第②段“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可知,这个段落写了刺猬夏夜的活动。由此可知,这两个段落都是围绕刺猬来写。
因此第①段的“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文章第①段“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可知,作者先写了刺猬的身体,接着写了刺猬的头、眼睛和耳朵、牙齿、四肢和爪子。
17.本题考查比喻。
(1)这个句子把刺猬的刺比作钢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这个句子中的“像”表示刺猬的爪子和老鹰的爪子近似,没有本体和喻体,因此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
18.本题考查找关键词语。
根据文章第②段“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可知,描写刺猬偷瓜的动词有:爬、窜、咬、打个滚、扎、翻身、背、溜走。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刺猬发挥了自己的身体优势,它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
19.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
联系文章第①段“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可知,作者对刺猬持赞扬态度,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0.①虎皮 ②不黑不黄 ③暴烈如虎 21. 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22.虎子见到“我”外孙,脾气立马就暴起来,开始大声吼叫,并且伸出爪子,龇着牙,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文章第②段中“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可知,老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
根据文章第③段中“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可知,老猫的脾气暴烈如虎。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第①段中“率性而行;有吃抢吃……照偷不误”可知,这里指小动物由着自己性子来。故“率性而行”的意思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结合文章第②段中“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可知,这里指虎子的两只眼睛明亮、有精神。故“炯炯有神”的意思是“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首先理解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再结合上文虎子与外孙结仇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描述虎子见到“我”外孙时的情景即可。
例如:虎子见到“我”外孙,神经立马就紧绷起来,开始低声嘶吼,并且展出尖锐的爪子,龇着一口牙,做好随时迎战的姿势。
23. 像小船 像镰刀 像弯弯的细钩 24.示例:那圆如玉盘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银色的月光挥洒在大地上,落在河面上,映得那河面波光粼粼、闪闪发光。 25. B D A C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章第③自然段“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可知月食的变化过程,其中“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是月亮发生变化的形状。据此对应括号内容,按顺序填写即可。
24.本题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和想象写话。
首先理解句子“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的意思,再理解重点词“挂”“落”这两个动词,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对画面内容进行描绘即可。
挂:原义为悬挂,在文中指月亮在高高的天空中,像是挂上去一样。
落:原指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从高处掉下来,在文中指月光洒落下来。
示例:一轮明亮的圆月高悬在夜空中,宛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月光洒落在河面上,形成一片银白的光影,波光粼粼,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整个场景宁静而美好,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25.本题考查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
(1)月食,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故选B。
(2)下雨后出现彩虹,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故选D。
(3)向日葵之所以会随着太阳转动,主要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叫做生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非常怕阳光,当它遇到阳光时,会迅速跑到背光的一面去。故选A。
(4)下雨前,鱼儿浮到水面是因为下雨天的时候天气阴沉,气压降低,这时水里的氧气含量比较低,鱼容易缺氧就会浮出水面来呼吸。故选C。
26.ACE 27.ACDE 28.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衣服。 29.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五色梅的茎是娇弱的,但谁要想借此欺负它,那无疑是自讨苦吃。 30.我喜欢五色梅,我爱它娇美的姿态,我爱它迎着风霜不畏秋寒的傲骨、我更爱它不择条件,不屈不挠的旺盛的生命力。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五色梅的喜爱之情。 31.A 32.C
2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我喜欢五色梅,我爱它娇美的姿态,我爱它迎着风霜不畏秋寒的傲骨,我更爱它不择条件,不屈不挠的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得出,五色梅的特点是姿态娇美、生命力强、茎上有刺。
2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结构和特点,结合文章的内容“五色梅的叶子”“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五色梅的茎是娇弱的”可以得出本文主要从五色梅的叶子、五色梅的花、五色梅的枝、五色梅的茎四个方面来写的。
2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语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衣服。微风吹来,花枝摇摇晃晃,五色梅显得更加美丽了。”可以得出,作者把五色梅想象成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衣服。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思想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内容可以得出,第3段是围绕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句话来写的,第四段是围绕五色梅的茎是娇弱的,但谁要想借此欺负它,那无疑是自讨苦吃这句话来写的。
3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中心句的分析和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本文的中心句在最后一段。仔细阅读原文可以得出原文是围绕我喜欢五色梅,我爱它娇美的姿态,我爱它迎着风霜不畏秋寒的傲骨、我更爱它不择条件,不屈不挠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来写的。结合中心句可以得出,作用是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五色梅的喜爱之情。
3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我觉得好玩,上去要摸。奶奶告诉我说:“别摸,茎上有刺,会扎着的。”我不在乎,把奶奶的话当耳旁风。我用手一碰,坏了!许多小刺扎在了我的手上。”可以得出,作者说明五色梅的茎上有小刺的是通过举事例来说明,结合原文内容“这时我才知道,五色梅看上去弱不禁风,可实际上它长了许多小刺在保护自己呢!”可以得出小刺的作用是保护自己。
32.本题考查的是短文的写作结构 ,结合短文的内容可以得出写作结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的。开头总写那盆枝繁叶茂的五色梅,我最喜欢。中间部分分写了五色梅的叶子、生命力、茎等内容。最后总结我喜欢五色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