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19: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五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你首先会看到墙壁上挂着的 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内,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刀砍、焚烧、刺戮、活埋、水溺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装的国民党军人,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中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句话的作用是
A.更能表现日寇的残忍
B.更能表现日寇杀的人数之多
C.更能表现日寇杀人的手法残酷
D.更能表现日寇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长
2.文中画“ ”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A.升华主题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开启下文
3.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4.说说第三段“永远趴在橱窗里”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惦念一片绿
高满航
①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
②列兵咬一口,鲜嫩脆香,觉出这明显是刚从蔓上摘下来。列兵惊奇:“这是从哪里摘来的黄瓜?”
③“明天带你去,一看便知。”班长笑着对他说。
④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
⑤这天,结束训练时,夕阳尚未完全落山。“去不去?”班长笑问。“去。”列兵喜滋滋回应,他一直在等着班长呢。“走。”班长出了宿舍后直奔厨房。班长挑了两桶厨房攒下的废水正往外走。列兵赶忙去接扁担,对班长说:“我来我来。”班长努努嘴对列兵说:“你的在那边。”列兵扭头,看见洗漱池边装满水的两只铁桶。铁桶里的水是战友们洗漱完的废水经过滤后存下来的。
⑥挑着两桶水走在沙地上真是艰难,落地时脚后跟陷在沙里,起脚又换成脚尖戳进沙里,才走出几十米,列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⑦班长似乎不是跟列兵走在同一条路上,他随着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走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又麻利,很快就把列兵甩在了身后。
⑧“就在这里。”班长打开了手电筒。
⑨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
⑩“黄瓜在这里活得成?”列兵迫不及待地走进大棚。
“咱们能在这里扎下根,咱们种下的菜肯定也能活。”
班长跟在后面给列兵打光。列兵看到,空间狭小的大棚里只有四行菜,每行约五六米,大概也就十来株。除了黄瓜外,还有一行西红柿,一行豇豆,一行茄子。在电筒的光照下,四行菜和它们的四行影子根挨着根,就像八队整装待命的士兵。
“慢点,可千万别踩着了。”列兵弯腰往里走的时候,班长急忙叮嘱。列兵顿时紧张起来,不时看着脚下,就像他踩着的不是菜地,而是地雷阵。他也惊喜,在这干旱的荒漠里,竟真就长出了嫩绿的蔬菜。
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走吧,回。”班长担着空桶走在前面。
列兵把不舍的目光从菜地里收回,挑起空桶紧跟在班长身后。班长大踏步走在前面,列兵紧跟着他投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列兵的家在南方,19年的人生里,他从未如此惦念一片绿色。
“加快速度。”班长在前面催了。“哎——来了。”列兵匆忙回应。
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
(文章有删改)
5.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请根据内容梳理并填空。
惦念一片绿 起因 ( ),列兵想明白其中原因。
经过 列兵跟随班长,( )。
结果 班长担着空桶,列兵( )。
6.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班长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
7.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可以删掉,不影响文章大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8.挑战题 文章中提到“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如果此时你是列兵,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你的心理活动。
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
温馨提示:可以从惦念蔬菜是否安稳生长、蔬菜在荒漠生长的启示等方面想象哦。
二十年后的家乡
①在2042年,我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自然科学研究员。我趁着假期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广州。
②我坐在飞机上,细细回想着二十年前的广州。那时的广州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楼房,街道上也经常堵车。整个城市拥挤不堪,没有一丝自然的气息。“不知道广州现在怎么样了?”我忧虑地想。
③在飞往广州的飞机上,我迫不及待地透过舷窗往外看,只见一片片的浮云像棉花一般洁白美丽。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地面,那仿佛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风景画:大片大片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再加上色彩明丽的楼房。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家乡的变化可真大!”
④我走出了飞机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泥土芳香,使人神清气爽。但是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一头大象迎面向我走来,并且大象背上还载着几个人,那些人看起来十分愉快,大象似乎也乐在其中。
⑤身边的向导亲切地向我介绍:“在广州,动物并不是关在动物园里面,人类把动物驯化得个性温和,又大量增加绿化面积,使动物与人类能够和平相处,还可以让动物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有价值,比如说,可以让动物们当交通工具。”我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不住地点头称是。向导又接着说:“但是人们并不是把动物当作一种工具,而是把它们当作合作的伙伴。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使动物与人类能够在同一个环境下生存,这个环境便是大自然。”
⑥我看着眼前的景象,感觉似乎真的来到了童话的世界:城市不再挤满人类,动物与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家乡的变化似乎也在鼓励着我要努力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9.理解填空。
(1)第②自然段写的是 ,第③至⑥自然段具体写了 ,作者运用 的手法来写。
(2)第④自然段中写“我”看到 ,第⑤自然段写的是向导向“我” 。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 。
10.作者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11.如果让你来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你想选取哪些材料?
12.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月亮(节选)
卞毓麟
①“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答案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1)关于“月球的起源”,文中介绍了三种学说,分别是 、 、 。
(2)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
(3)“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关于“月球的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说法,主要是根据天文观测事实进行推测。
B.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很多,而它的直径与地球比较相差并不悬殊。
C.这篇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月球起源的几种说法。
D.月球被太阳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它的卫星。
冬季去南方看绿
梁惠娣
①与北方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冬景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冬天是绿色的。
②南方的山是绿的。山上的桉树、尤加利树、榕树……一身古朴庄重的墨绿,像穿着一件绿衣裳,这件绿衣裳仿佛穿了千年,仍不肯褪下,因为那是它们生命力的象征。
③南方的水是绿的。严寒时节,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水仍是清莹莹的绿。不知名的绿色藤蔓爬满了江堤、河畔,把冬水映得更绿了。藤蔓长出无数细碎的嫩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一袭轻纱,绿得轻盈,绿得热闹。水面上,满眼翠绿的水浮莲就像一片绿海。一池绿意舞冬风,心里不禁氤氲浓浓的诗意。
④南方的田野是绿的。田野上,新种的番薯长出新叶,是一片喜人的新绿。菜畦上,小青菜、生菜、小葱、小辣椒……长势旺盛,每一棵都是鲜嫩的绿,这是小家碧玉的绿,绿得可人,绿得诗意。这种绿,新鲜而嫩碧,带着湿湿的雾气,带着泥土的芳香。冬天的菜畦,仿佛一首绿色的诗,读着读着,就能把你的眼睛染绿。寒冬的晚餐上,当人们看到这一棵棵青绿,该是多么的温馨和亲切啊!
⑤南方的村庄是绿的。竹子是南方的村庄里最常见的植物。竹子在南方的冬风里越发显得挺拔、清朗。高高的竹子直插云天,尖细的竹叶像纷披的绿缎。董必武《病中见窗外竹感赋》里说:“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写的就是竹在寒冬里的清劲样子。风吹来,绿竹摇曳,绿意流淌,竹林是一片绿海。有鸽子在竹林间翩然翻飞,远看,仿佛绿海上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⑥冬季的南方,景色如画。翻看唐宋诗词,唐代白居易的《早冬》这样描写南方的冬天:“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在冬季的南方,赏绿观花、饮酒持蟹,是多么闲适的人生乐事呀!
⑦冬天南方的绿,让你养眼,让你舒心。冬天,且到南方来看绿。
13.“ ”是选文的文眼,作者围绕这一文眼,从 、 、 、 等四个方面写了南方冬天的美景。
14.选文第四自然段中,南方田野的绿有什么特点?
15.下列对选文引用董必武的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竹竿长得很高,直插云天。
B.写出了竹子在南方的冬风里挺拔、清朗的特点。
C.写出了竹子在寒冬里的清劲、挺拔的特点。
16.选文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浮莲的 的特点,从而写出了南方冬天的水的 ,表达了作者 。
17.你觉得南方的冬天还有什么是绿的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忧国与爱国(节选)
梁启超
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①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唯忧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唯爱之之故!”忧国之言,使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忧国之言,使人堕颓②放之志;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思想,此其所短也。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③;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④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既欲哭之,又欲歌之。吾哭矣,谁与踊者?吾歌矣,谁与和者?
【注释】①曷为:为何,为什么。②堕颓(tuí):堕落颓废。③莫中国若:莫过于中国。④愈益:更加。
18.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 短:
(2)吾唯忧之之故 唯:
(3)吾唯爱之之故 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
20.阅读选文,谈谈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初衔接·与初中教材重合一词多义训练(此为拓展栏目,不赋分值)
2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和常考义项:①暖;②谦和;③应和;④和乐。
(1)谁与和者
【成语助记】(2)风和日丽
【初中课文】(3)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4)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2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的首句写了 、 、 、 等景物,绘成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2)表达这首诗的主旨语句是“ ”,诗人借南朝后主的故事讽刺了晚唐统治者。
(3)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唱歌,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 2.B 3.形容南京大屠杀后南京城荒凉恐怖的样子。 4.“趴”运用了拟人,把陈列在橱窗里的“助广”军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无比愤恨之情暗示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1.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句子“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出现在文中第二自然段,这句话中专门提出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和婴儿,意在表明日寇的残忍。
2.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句子出现在第五自然段,第一到第四自然段叙述了日寇残忍的杀害了了我国同胞,尸骨累累,而这一段叙述了室外的卵石广场,这一句话既提到了前面所述也开启了后文的内容,属于承上启下的句子,起过渡作用。
3.此题考查句子理解能力,文章主要讲述南京大屠杀中日寇的罪行,杀人无数,手段残忍,大屠杀后的南京就像一座鬼城,而句子“万户萧疏鬼唱歌”就可以让人感受到大屠杀后南京城荒凉恐怖的样子。
4.此题考查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句子“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中的趴将军刀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无比愤恨之情暗示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5. 班长拿出新鲜的黄瓜分给大家,列兵觉得干旱荒漠能长出黄瓜很稀奇 来到了蔬菜大棚里,还帮助班长浇菜 担着桶去追班长 6.表现了班长对蔬菜的爱惜与珍视 7.我觉得不能删去,第④段借列兵的心理说出了他们所处的环境,为下文在荒漠中种出了蔬菜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8.这些娇嫩的蔬菜,能在这茫茫荒漠中扎根生长,真不容易,希望这些蔬菜能够茁壮成长,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和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可知班长拿出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分给大家,列兵不明白干旱荒漠中怎么能长出这么鲜嫩的黄瓜,想明白原因;
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可知列兵跟着班长,来到蔬菜大棚;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可知列兵帮助班长浇水;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可知班长担着空桶,列兵追在班长后面。
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所给第 自然段句子“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抓住关键词“轻轻地捋起”“小心翼翼地理好”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就像一个公道正派的司务长在给士兵分配给养。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从中可以感受到班长对这些蔬菜的珍视与呵护。
7.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描写了列兵内心的想法,这一想法也为我们点明了战士们生存的环境:驻守在干旱荒漠中;为下文班长在荒漠中搭建了蔬菜大棚,种出了绿色蔬菜做了铺垫。因此这一自然段不能删去。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想象列兵见到荒漠中生长出绿色蔬菜的内心想法,组织语言表达,如:荒漠中也能长出这样嫩绿的蔬菜,这些蔬菜就像班长一样坚强,以后我也要像班长一样扎根荒漠,为祖国戍边。
9. 二十年前的广州 二十年后的广州的变化 对比 一头大象载着几个人的现象 解释原因 听到的 10.动物与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 11.我来到街道上,看见机器人在清理垃圾,街面转眼间就变得很干净;我来到公园,公园里的娱乐设施都是高科技,里面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
9.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1)从“细细回想着二十年前的广州”可以知道第②自然段写的是二十年前的广州;从“我看着眼前的景象,感觉似乎真的来到了童话的世界”可以知道第③至⑥自然段具体写了二十年后的广州的变化。
(2)从“有一头大象迎面向我走来,并且大象背上还载着几个人”可以知道第④自然段中写“我”看到一头大象载着几个人的现象。从“身边的向导亲切地向我介绍”可以知道第⑤自然段写的是向导向“我”解释原因。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听到的。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从第⑥段的“我看着眼前的景象,感觉似乎真的来到了童话的世界:城市不再挤满人类,动物与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可以知道作者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是动物与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选一两个方面来写下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
示例:学校的体育馆里不但各种设施齐全,而且还有游泳池。孩子们的教练都是智能机器人,技术自然也比以前好的多。
12.(1) 俘获说 同源说 分裂说
(2)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月球和地球的密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地球直径和月球直径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3)不能删去,因为说月球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被证实。如果删去,表达不科学、不严谨。
(4)D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抓取能力。
由第③段,最后一句话“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可知,本段介绍了“俘获说”;
由第④段,倒数第二句话“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可知,本段介绍了“同源说”;
由第⑤段,最后一句话“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可知,本段介绍了“分裂说”。
(2)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列数字: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字“3.34克”“3/5”,准确说明了地球的密度比月球大。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地球的直径和月球的直径进行了比较,说明二者直径相差不太悬殊,地球俘获月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实用性。不准确的信息不要有绝对的表达,要讲究科学性与严谨性。
第③段句子“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可能”的意思是也许,或许。这里是说月球或许是一颗小行星,不是说月球就是一颗小行星。如果删去,就违背了说明文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第③段“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可知这只是一种推测。
故选D。
13. 绿 山 水 田野 村庄 14.喜人、鲜嫩、小家碧玉、可人。 15.A 16. 比喻 水浮莲 绿海 多 绿 对南方冬天绿水的喜爱之情 17.示例:南方的街道是绿的,你看路边的一棵棵大树,绿意盎然,像一个个绿衣卫士,挺拔威严,尽职尽责,保护着我们的街道。
1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
文章围绕“冬季去南方看绿”为主题展开,描写了“南方的山是绿的”“南方的水是绿的”“南方的田野是绿的”“南方的村庄是绿的”赏心悦目景象。故选文的文眼是“绿”,从山、水、田野、村庄四个方面写了南方冬天的美景。
1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
第④自然段中写了南方田野的绿,从“新种的番薯长出新叶,是一片喜人的新绿。菜畦上,小青菜、生菜、小葱、小辣椒……长势旺盛,每一棵都是鲜嫩的绿,这是小家碧玉的绿,绿得可人,绿得诗意。这种绿,新鲜而嫩碧,带着湿湿的雾气,带着泥土的芳香。冬天的菜畦,仿佛一首绿色的诗,读着读着,就能把你的眼睛染绿。寒冬的晚餐上,当人们看到这一棵棵青绿,该是多么的温馨和亲切啊!”可知,南方田野的绿是喜人的、鲜嫩的、小家碧 玉的、可人的、诗意的、温馨的、亲切的。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
通过阅读第⑤自然段董必武《病中见窗外竹感赋》里说:“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可知写的就是竹在寒冬里的清劲样子。并没有写竹竿长得很高,直插云天。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使用和本诗主旨情感。
第③自然段“水面上,满眼翠绿的水浮莲就像一片绿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浮莲比作了一片绿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水浮萍长得很茂密的特点。,也写出了南方冬天的水的绿,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冬天的水的喜爱与赞美。
17.本题是开放性回答。
根据自己知识的积累书写即可。
如:南方冬天的树木绿色依然顽强地存在着。虽然不如春夏那般鲜亮,但那份坚韧与不屈,却让人更加敬佩。在寒风中摇曳的绿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屈与顽强。
18. 不足、缺点 只是 原因、缘故 19.(我)更加爱它,就更加为它忧虑。 20.表达了作者的忧国、爱国之情。 21. ③ ① ④ ②
18.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1)“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翻译:“你为何喜欢说国家和人民的不足?”故“短”词义为不足;
(2)“吾唯忧之之故”翻译:这只是我忧虑它的原因。故“唯”意思为只是;
(3)“吾唯爱之之故”翻译:这只是我爱它的原因!故“故”意思为原因。
1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原句“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中“愈”:更加、越;“益”:增加;“爱”:喜爱;“忧”:忧虑、忧愁;翻译句子时将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意思连接起来就是句子的翻译。
故本句翻译为:(我)更加爱它,就更加为它忧虑。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
梁启超的《忧国与爱国》一文,旨在阐述忧国与爱国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忧国是爱国的先决条件,只有真正忧国的人才能真正爱国。忧国与爱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真正忧国的人,才能真正爱国;而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能真正忧国。因此,他呼吁人们要树立起忧国意识,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表达了作者对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之情。
21.本题考查解释词语。
(1)谁与和者:谁能与我应和呀。和:应和。故选③;
(2)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和:暖和。故选①;
(3)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和:和乐。故选④;
(4)言和而色夷: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和:谦和。故选②。
参考译文:有忧虑国家的人,有爱国的人。爱国的人对忧虑国家的人说:“你为何喜欢说国家和人民的不足?”(忧虑国家的人) 说:“这只是(因为)我忧虑他的原因!”忧虑国家的人对爱国的人说:“你为何喜欢说国家和人民的优点?”(爱国的人)说:“这只是(因为)我爱它的原因!”忧虑国家的言论,能够让人更激动悲愤;爱国的言论,能够让人更有进取之心,这是它们的优点。忧国的言论,能够让人堕落颓废、丧失志气;爱国的言论,能够让人固守旧的思想,这是它们的不足。当今天下让人忧虑的,莫过于中国;天下让人喜爱的,也莫过于中国。因为我更加担忧它,就更加爱它;(我)更加爱它,就更加为它忧虑。既想为它哭,又想为它歌唱。我哭,谁能与我同哭呢?我歌唱它,谁又能应和我呢?
22.(1) 暮霭 月光 河水 沙滩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D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诗歌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是作者夜泊金陵秦淮河畔所作。诗借南朝陈后主沉溺声色,终致亡国的史实,讽刺抨击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作者将其感慨寓于秦淮河烟雾弥漫、月色朦胧的凄清景色之中,与晚唐社会的衰颓之势融为一体,达到了意境的和谐统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句,讽喻尤为委婉而深警。
故表达这首诗的主旨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