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5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4.5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8 19: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苏科版八上物理第4章 物态变化
4.4~4.5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
知识点清单: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水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球水循环系统。
(1)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凝固成小冰晶。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高山地面,就是雪。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雨,落向地球表面。
(2)积雪升华,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
(3)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2.露、雾、霜、云、雨、雪、雹的形成
(1)露与雾的形成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当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是雾。
(2)霜的形成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3)云的形成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微小,能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
(4)雨、雪的形成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后,再凝华到小冰晶上。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如果在下落过程中的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冰晶就会熔化形成雨.
(5)雹的形成
夏季,上升的气流很强、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遇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气流无法托住它时,它就会落向地面,这就是冰雹.
3.珍贵的水资源及其保护
(1)水的用途:供人、畜饮用;水发电、灌溉、航运;创造了自然美景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淡水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冰川和地下水,他们的总和仅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2.5%;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还不到。
(3)破坏水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地球上的淡水将会越来越少;破坏土壤质量,给农业带来损失;造成水域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腐蚀船只、桥梁、房屋,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等。
4.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1)节约用水
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在用水时要注意使用合理的方法,循环使用;卫生间内的冲洗可分为大水和小水,推广节水器具。
(2)水资源保护
不向河流水域抛扔生活垃圾;不允许工厂排放未经处理净化的污水;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①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
②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生活用水得不到保证;
人类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
③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受到制约。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雾 B.霜 C.雨 D.冰雹
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放热形成的
3.下列各物态变化中均为放热的有( )
A.熔化 凝华 B.升华 汽化 C.凝固 液化 D.液化 熔化
4.水是地球上生命之源。下列水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北方冬天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的冰晶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上出现的小水珠
C.春天在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小溪流水
D.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泡壁变黑——升华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结冰——凝华
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冰淇淋冒“白气”
C.秋天,草叶上打霜 D.冬天,冰雕逐渐变小
8.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且甲杯内有液体出现,杯壁上有小水珠生成,冰的上方有白气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但杯壁上生成了一层薄霜,干冰上方有白气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的液体是冰熔化生成的水,此过程放热
B.乙杯中的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C.甲杯上的小水珠出现在杯子的内壁上,乙杯上的薄霜生成在杯子的外壁上
D.生成白气是汽化现象,此过程吸热
9.气象部门用飞机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实现人工降雨,这是利用了“干冰”的(  )
A.汽化吸热 B.升华吸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放热
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混合物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在冰中加盐可以使冰的熔点升高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升华时要吸热
1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
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12.如图所示是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B.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了小水滴
C.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了小冰晶
D.过程③中有的小冰晶放热后会熔化成小水滴
13.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
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4.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窗花”,“窗花”是水蒸气 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
15.如图所示的“泼水成冰”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泼水成冰”中冰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的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盛夏时节,重庆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40℃,气象局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泪”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当我们吹灭蜡烛时会看到一缕白烟,“白烟”其实是固态的小颗粒,这个“白烟”是蜡蒸气 形成的。
18.人工降雨常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来实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从固体变成气体,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寒冷的冬天,居民窗户玻璃表面会结“冰花”,“冰花”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其形成在玻璃的 。夏天的早上,室外温度低,窗户玻璃表面会出现一层水雾,其形成在玻璃的 。(后两空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20.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 成小水滴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的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为黑色碳粉。(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中国是世界上实施人工降雨最多的国家,因为人工降雨可以有效缓解旱情。那么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呢?人工降雨时通过向云层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物质,利用干冰、碘化银快速 (填物态变化)并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云层内部温度急剧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迅速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当其足够大时便开始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小冰晶又 (填物态变化)成了小水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23.去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 (填“吸热”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24.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 成为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 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以上3空均填物态变化),此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地上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 又变成水,汇入小溪,最终进入江河,注入大海。
25.如图所示,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请依次写出甲、乙、丙物态 、 、 。

26.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 (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
三、实验题
27.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如图甲,小桔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福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桔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于400℃。于是推翻了小福的观点,因为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并且 (以下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目的是: ;过一段时间会观察到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管壁有附着的碘成小颗粒状,说明了碘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
28.生活中我们常使用高压锅烹煮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1)使用它可以增大锅内气体压强,使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食物熟得更快。
(2)食物烹煮好后,打开锅盖时,能看到大量白雾,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与之相同的是 (选填相应选项字母);
A.冰箱冷冻室内壁形成霜
B.樟脑丸不见了
C. 雾气逐渐消失
(3)利用图示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请写出其中一点: 。
29.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气而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降低),说明 。
四、科普阅读题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相应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体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C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答案 D B B
14. 凝华 内
15.放出
16. 升华 凝华
17. 非晶体 熔化 凝华
18. 升华 凝华 熔化
19. 凝华 内表面 内表面
20. 凝华 熔化 吸收
21. 升华 凝华
22. 升华 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
23. 吸热 重复利用生活用水
24. 液化 凝固 凝华 放热 熔化
25. 气态 固态 液态
26. 升华 凝华 多一些
27.(1) 升华 A
(2) 熔化 汽化
(3) 使碘蒸汽降温 凝华 放出
28.(1)升高
(2) 液化 放热 A
(3) 98 沸腾时温度不变
29.(1) 酒精灯及其火焰 铁圈
(2)液化
(3)冰块
(4) 升高 见解析
30. 汽化 凝华 液化 汽化 升华 吸收 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