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色时的心情。
2.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打招呼
2.我写你猜游戏,引导观察篆文字形“云”
3.我说你猜游戏,引导根据意义猜“筋斗云”“祥云”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在太阳升起后落下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特别美丽的云,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就叫——(火烧云)
2. 介绍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萧红,课文选自于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她小时候在东北家乡看到的火烧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为什么叫火烧云?引导抓住课文第一句话。
3.这句话里哪个字用的最生动、有气势?(烧)
4.引导体会“烧”字的妙处并指导朗读:范围广、画面活。
5.读词语,相机正音,学习多音字“模”。
四、重读课文,梳理结构
1.默读课文,想象作者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2.交流、小结:霞光、颜色、形状。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欣赏霞光下的变化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霞光的变化。
2.梳理变化景物,并齐读。
3.相机介绍紫檀色。
4.创设情境:体验霞光下事物的神奇变化。
(1)点击画面变色。
(2)说说神奇之处。
5.引导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赞叹之情写出来的,抓住“了”字朗读体会。
6.创设情境:对霞光下的邻居大叔说变化。
7.小结:霞光下的变化充满奇趣。
8.链接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欣赏火烧云的颜色
1.默读第三段,思考火烧云颜色的特点,试着为颜色词语分类。
2.交流:
(1)提取颜色词语
(2)归类:abb,半半,事物比拟
(3)试着自己造词
3.齐读词语,增加积累。
4.火烧云除了颜色多,还变化多。从哪看出来?
(1)引导抓住第一句话
(2)引导抓住四个“一会儿”
5.配乐欣赏火烧云。
6.我圈你说游戏,引导运用所学造颜色词
7.小结: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奇丽
8.带着赞叹齐读第三段
9.链接鲁迅对萧红的评价
10.借助支架背诵第三段
11.总结本课
1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