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9 09:1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的第一课,时序上承接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为下面学生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作铺垫。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本课主要讲述了官渡、赤壁二战以及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对于汉朝的兴盛与衰亡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东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的历史特征,为后来官渡、赤壁等战的爆发以及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历史基础。把握这一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习理解本课所学内容。通过观看视频、表格归纳、分析史料、观察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的历史规律。
三、教学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1.立足史料实证,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将人物、现象置于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中,提升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自主学习、表格归纳,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3.通过归纳、总结感受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四、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表格法、视频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播放林俊杰《曹操》歌曲的音频片段)三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走进三国时代。 聆听音乐,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歌曲,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官渡之战
1.背景 【提问】(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和两则材料)结合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回答】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通过解读材料,发现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官渡之战的双方 【引导】(出示历史地图和战争双方材料)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发生了什么战争? 【提问】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分别作哪些战争准备? 【回答】官渡之战。 【回答】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准备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回答】曹操率大军攻取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河北岸一战略要地。 通过阅读地图和双方力量,知道官渡之战的名称和战争双方。
3.概况 【提问】(出示视频和表格)请大家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 知识拓展(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围绕材料探讨问题: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回答】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②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③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补充】曹操善于用人、多谋善断;袁绍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通过观看视频,总结官渡之战的概况。 通过知识拓展,深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
贰·赤壁之战
【讲授】(出示图片和诗句)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豪情诗句。已经52岁的曹操,他的“壮心”是什么? 【回答】统一全国。 通过分析曹操“雄心壮志”,为下一部分赤壁之战的学习作铺垫。
1.背景 【讲授】(出示历史地图和图片)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观看历史地图,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 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概况 【提问】(出示视频资料)请大家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 知识拓展(出示史料、文字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回答】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瘟疫横行。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③曹操骄傲轻敌。 表格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提升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1.背景 【讲授】(出示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赤壁之战后的社会形势是什么样子的? 【回答】刘备向西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曹操退守北方,经营关中和西北地区,完成北方统一。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三方力量,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2.三国鼎立的形成 【引导】(出示三国地图)请大家观看课件,三方是否具有统一天下的条件呢? 【回答】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通过分析得出历史结论。
3.三国经济的发展 【引导】(依次出示课件)确实,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呢?请三个小组结合课件和组内交流并为大家介绍。 【组1回答】(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组2回答】(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组3回答】(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 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分析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问】(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会他们谋生技术,帮助改进生活。 【回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三) 课堂小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虽然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但局部统一也为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认真听讲,知道局部统一也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九、 随堂练习 3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