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拔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拔高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0 14: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2024黑吉辽,6—7)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1971年,墨尔本新机场投入运营,埃森登机场转变为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职能为主的专用机场。随着机场职能的改变,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以下最可能成为其客源的行业是(  )
A.金融服务业  B.仓储物流业
C.批发零售业  D.休闲旅游业
2.埃森登机场区域发展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①市场规模较大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劳动力价格低  ④空陆交通便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新课标,4—6)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上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4.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2023江苏,20—22)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6.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7.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8.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2022湖北,4—6)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10.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2022广东,1)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12.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022浙江6月选考,17—18)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3.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14.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15.[2023浙江6月选考,26(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1)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4分)
(2)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三年模拟练
  (2024山东烟台二模)铁路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开上铁路专用车辆,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汽车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驮背运输(  )
A.安全性较高  B.运输成本高
C.运输效率低  D.灵活性较强
2.下列最适于铁路驮背运输的工业品是(  )
A.手机  B.食品  C.机床  D.鞋帽
  (2024四川成都外国语三模)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到达的空间范围。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据图判断,对该城市所在区域推测合理的是(  )
A.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
B.东北部交通通达度高
C.西北部城郊发展较快
D.东南部发展潜力较小
4.图示地区出现的甲、乙两块“孤岛”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高级住宅区  B.地铁终点站 C.长途客运站  D.绿色生态园
  (2024广东江门一模)支线机场是指年度旅客吞吐量在300万人以下或大于300万人但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机场。该类机场多以国内和省内航班为主。近年我国支线航空不断发展,旅客吞吐量占比不断上升。下表示意2022年我国三个省(区)支线机场航线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省(区) 西藏 宁夏 S
省(区)内航线 12.12% 0% 5.65%
省(区)外经停 0% 36.36% 0%
省(区)外甩飞 19.70% 50.91% 19.35%
省(区)外直飞 68.18% 12.73% 75.00%
 注:省(区)内航线:航线始终点、中间经停点全部在省(区)内的航线。
  省(区)外经停:至少有一个航点在省(区)外的,以本机场为中间经停点的航线。
  省(区)外甩飞:至少有一个航点在省(区)外的,以本机场为始终点的航线。
  省(区)外直飞:直飞省(区)外的点对点航线。
5.在客源方面,对支线航空构成较大竞争的是(  )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普铁   D.高铁
6.宁夏区内航线占比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面积
C.地理位置  D.地形
7.S省(区)可能是(  )
A.海南  B.河南  C.贵州  D.内蒙古
  (2024重庆二模)过江桥梁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随着近年长江过江桥梁数量不断增多,可达性提升,长江南北两岸地区(市)间过江最短路径由高度依赖某几座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中介中心性越高,表示在区域交通网络中对该桥梁依赖度越强)发展为多座过江桥梁共同分担。目前,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表 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6月)
地区 上游 中游 下游
过江桥梁数量(座) 70 30 28
过江 桥梁 密度 按岸线长度计算(座/100km) 1.35 4.08 2.98
按GDP计算(座/104亿元) 16.53 12.35 2.14
按常住人口计算(座/107人) 11.16 9.92 3.03
8.长江上游过江桥梁总量占比高是因为上游(  )
A.地形崎岖   B.江面狭窄
C.干流距离长  D.城市数量多
9.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下游(  )
A.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
B.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
C.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
D.江面宽阔,建设成本高
10.(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秦岭作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秦岭终南山隧道于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作为纵贯我国南北的西部大通道包(包头)茂(茂名)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省西安至安康高速的关键性工程,隧道的开通对陕西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秦岭终南山隧道是我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隧道单洞长18.02千米,双洞共长36.04千米。作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特大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技术难题,为保障隧道高质量建成,施工团队利用已有的秦岭隧道Ⅱ线作为平行导洞,实现了“长隧短打”。图1示意秦岭终南山隧道入口,图2示意“平行导洞”隧道辅助坑道结构。
(1)简述秦岭终南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6分)
(2)说明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平行导洞的原因。(6分)
(3)分析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开通对该区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根据材料可知,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其职能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为主,该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和城市商业融合,成为新兴商业中心,因此最可能成为埃森登机场客源的行业应为商业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属于商业性服务业,A正确。
2.C 据材料可知,埃森登机场位于墨尔本近郊,曾是综合性国际机场,因此基础设施完备、空陆交通便捷,有利于商业中心的形成,②④正确;由材料“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可知,该新兴商业中心位于墨尔本西北部,人口较少,市场规模较小,①错误;埃森登机场的主要职能为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因此依托其发展的新兴商业中心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劳动力价格较高,③错误。故选C。
3.A 修建国道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之间(而不是城市内部)的联系,据此可知图中旧国道穿过县城,主要目的是方便县城对外运输,故A正确。
4.C 新国道通车前,过境县城的车辆均需从旧国道通过,则旧国道车流量过大,③正确;图中旧国道与多条城市道路相交导致路口过多,④正确;新旧国道均为国道,等级相同,①错误;图中旧国道长度要比新国道短,②错误。故选C。
5.A 新国道绕过县城,没有穿过县城内部道路,过境车辆受县城内部交通影响小,过境速度会提高,A正确;新国道通车后,过境县城的车辆可选路线增加,走旧国道的车辆较之前会减少,交通拥堵程度得到缓解,车辆穿城用时可能会减少,B错误;县城汽车保有量、商业发展受县城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与新国道通车关系不大,C、D错误。
6.D 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这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选线方案的影响差异小,各种优选方案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均较好且差异小,与城市发展比较均衡的逻辑一致(城市空间分布比较均衡,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空间差异小,对高铁运输发展的支撑能力以及高铁线路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差异小),D正确;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主要指城市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完善有序,城市职能分工明确,这不是江苏高铁常有多种优选方案的主要原因,B错误;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
7.A 读图可知,京杭运河沿线地区城市数量较多,分布较密集,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可满足沿线较大的交通运输需求,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A正确;江苏省内地形较平坦,修建高铁的自然条件整体较好,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B、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
8.D 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改善不同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区域间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高水平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D正确;高铁以客运为主,A错误;高铁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高铁对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
9.B 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无法实现“出门见路”,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也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均与题意不符,C、D错误。
10.C 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公交车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运输费用较低,可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但公交运营成本并没有降低,①错误、③正确;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要依靠生产环节,而不是运输环节,④错误。故选C。
11.A 由材料可知,“便民惠民、助推发展”是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目的,“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加强了城乡之间人员和物资的联系,可助力乡村振兴,A正确;促进物流发展的目的也是助力乡村振兴,B错误;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城镇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关系不大,C错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
12.B 图解如下:
13.C 市郊线运行五年后,核心区沿线街道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的人口规模,故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错误;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减小,B错误;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运行,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正确;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略有缩小,D错误。
14.A 市郊线开通,使交通更为便捷,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故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错误;交通便捷,出行时间缩短,有利于居住用地空间的分散,D错误。
15.答案 (1)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间的交流;促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2)城市带内城镇密集,城市间距离适中;各城镇经济发达(或资金充足);生产协作条件优越;经贸往来频繁;市场需求大(或客流量大)。
解析 (1)本题需抓住“产业分工格局”这个关键词进行解读。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产业的生产条件(生产要素)有较大的影响,如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不同城镇的区域优势不同,可以促进同类产业的集聚,加强企业合作和交流,形成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交通发展还可以使区域之间不同类型的产业进行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
(2)建设高铁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资金、技术、车辆设备等投入条件,还包括出行需求,如人员流动、城镇距离及数量等。图示区域是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经贸往来频繁,对高铁出行需求大。
三年模拟练
1.A 结合材料中铁路驮背运输的定义可知,铁路驮背运输是汽车借助铁路干线运输,其本质就是铁路运输,因此其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长距离运输而言,铁路驮背运输比公路运输的成本低,B错误;铁路驮背运输可以一次性驮运多辆汽车,运输效率高,C错误;与铁路驮背运输相比,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更强,D错误。
2.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铁路驮背运输的本质就是铁路运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且铁路驮背运输是火车直接拉装载货物的货车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汽车自行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直接驶往运输目的地,说明产品不便于搬运、装卸,或搬运、装卸成本高,所以适合运输机床,C正确;手机、食品以及鞋帽等装卸方便,不需要使用铁路驮背运输,A、B、D错误。
3.D 读图可知,由市中心到达30分钟等时线的距离在西北方向上距离最大,说明西北部的地势相对平缓,交通通达度最高,A、B错误;读图可知,西北部市内1小时到达的距离最大,说明西北部的交通通达度最高,但城郊发展快慢无法推知,C错误;图中显示,该城市东南部等时线密集,说明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变化明显,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迅速降低,因此推测该城市东南部地势起伏大,多山地,交通条件较差,发展潜力小,D正确。
4.B 读图可知,甲、乙两块“孤岛”位于1小时交通圈之外,但与市中心的交通用时低于60分钟,这说明与周围区域相比,这两块“孤岛”处交通通达度较好,地铁与市中心联系便利,甲、乙两块“孤岛”又位于城区外围,因此最可能是地铁终点站,B正确。高级住宅区、绿色生态园交通通达度无法判断,均不可能形成“孤岛”,A、D错误。长途客运站车辆运行速度较慢,不会出现交通通达度在该处突然明显增大的情况,C错误。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铁速度快,价格相比航空运输低,性价比高,高铁的快速发展对航空运输在中短程航线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在客源方面,对航空运输构成较大竞争的是高铁,D正确;公路运输适合短途运输,对航空长途运输的影响小,A错误;水路运输速度慢,主要承担货运,与航空运输竞争小,B错误;普铁速度较慢,运输效率较低,与航空运输竞争小,C错误。
6.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航线的设置要考虑始终点之间的距离长短。宁夏面积较小,区内城市之间相距较近,适合设置航线的城市少,因此区内航线占比小,B正确;人口数量可以影响旅客市场大小,对航线及机场等级也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区内航线建设的主要因素,A错误;地理位置、地形对宁夏区内航线建设影响不大,C、D错误。
7.A 图解如下:
8.C 修建过江桥梁主要考虑过江运输需求,与地形崎岖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江面狭窄,修建过江桥梁工程量相对小是客观事实,但不会仅因为工程修建难度较小就去修建,关键还是要看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B错误;读表可知,长江上游按岸线长度计算每100km桥梁平均为1.35座,但上游总桥梁数最多为70座,这说明长江上游干流是最长的,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数量不及中下游地区多,D错误。
9.D 图解如下:
10.答案 (1)隧道长,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难度高;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
(2)增加隧道作业面,加快工程进度;利用已有隧洞,为正洞开挖提供地质参考,降低施工难度;利于物资的运输;可作为正洞施工时排水和通风廊道,保障施工安全。(答出三点即可)
(3)增强西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短秦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降低民众的出行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沿线地区建筑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破我国南北方向上的地理屏障,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经济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为我国在超长隧道建设和管理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基建能力。(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1)由材料“秦岭终南山隧道是我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隧道单洞长18.02千米,双洞共长36.04千米”可知,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工程量大;由材料“建设过程中面临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技术难题”可知,该隧道所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由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可知,终南山隧道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2)利用已有的秦岭隧道Ⅱ线作为平行导洞,可以增加隧道作业面,加快工程进度;平行导洞和正洞相邻,两隧洞内的地质条件应十分相似,可以利用已有的隧洞,为正洞开挖提供地质参考,降低施工难度;可以利用平行导洞运送建设物资;正洞建设过程中面临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技术难题,平行导洞可作为正洞施工时的排水和通风廊道,保障施工安全。(3)终南山隧道是陕西省西安至安康高速的关键性工程,隧道的开通可以增强西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隧道使交通线的长度缩短,提高了秦岭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缩短了秦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降低民众的出行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沿线地区建筑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纵贯我国南北的西部大通道包(包头)茂(茂名)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利于打破我国南北方向上的地理屏障,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经济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秦岭终南山隧道是我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成功建成开通为我国在超长隧道建设和管理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基建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