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温州市七上科学第四单元多种多样的运动拔高培优试卷A(新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浙江省中考时间为2024 年 6 月 22 日至23日,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 (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2.我国广东省汕头市有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如图所示),刚好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它既是一处旅游景点,又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夏至日,北回归线标志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的图像为 ( )
A. B.
C. D.
3.如图所示,这是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让其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
A.昼夜交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极昼极夜
5. 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下列选项中能表示2024 年夏至日(6 月 21 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 )
A. B.
C. D.
6.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巴黎奥运会比赛的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7. 如图所示,这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可知( )
A.纬线 a是南回归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①处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冬至
C.当太阳直射点在纬线 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8. 下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进行的“观杆测影”实验。一天内,杆影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
9.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特点的是 ( )
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B.公转一周约需 365 天,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
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10. 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
A.家住杭州的小明上午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11.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①当我国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③杭州一年中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离杭州最近的是 (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13. 读图,下列关于学生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B.让球心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C.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 23.5°N~23.5°S
14. 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的 7 s 内通过的路程是70 m,那么该物体在第 2 s时的运动速度是 ( )
A.10 m/s B.50 m/s
C.5m /s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5.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
A.拖拉机在 10 min 内行驶了 2 400 m
B.某同学骑自行车,在105 s内行驶了1 000 m
C.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9.69 s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 km/h
16. 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2020年 6 月 21 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下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
C.这一天杭州白昼最短
D.这一天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18. 图1 是某日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 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无关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19. 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 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 5m /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 10 m/s
C.在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20.(2022七上·鄞州期末)鄞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立竿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方向为该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南方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②所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
D.一年中正午竿影长度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1分))
21.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km/h。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22. 传说公元前585年的某一天,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空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作 。推测那天应该是农历的 ,此现象发生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 。下面五幅图是这种天文现象发生时的完整过程,请按这种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 。
23. 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 A 区时会发生 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 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会发生 现象。
24. 从北极上空看到图中 A、B、C、D四地,处在晨线上的是 地,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地。
25.(2024七上·仙居期末) 2023年5月23日珠峰科考登顶队员再次成功登顶地球之巅一——珠穆朗玛峰,进行了冰芯钻取、冰塔林无人机航测等十多项既定科考任务。
(1)据测量,珠穆朗玛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这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发生 。
(2)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的形成与 (选填“外力”或“内力”)作用有关。
26.(2024七上·南浔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是 板块。
(2)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7.(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28.(2024七上·宁波期末)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倾斜铁丝表示 。
(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 (填“碰撞”或“张裂”)现象。
(3)如图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下列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C.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9.(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30.(2024七上·鄞州期末)2023年12月1日~2日(农历十月十九~二十),“雪飞天”北京首钢大跳台举行了男子单板滑雪的资格赛和决赛,最终中国冬奥会金牌得主苏翊鸣以184.50分夺得第一名,摘得新赛季首冠。
(1)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 (填序号)两位置之间。
(2)当天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 (填序号)。
(3)下列对于比赛期间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
A.宁波昼长夜短
B.宁波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C.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4)12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有关。
31.(2023·钱塘)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观察示意图可知,地球的运动特点是 ;
(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开幕的那天地球的位置大约在图的 处;
(3)地球从D处运动到C处,北半球测量正午时物体影长的变化是 ;
(4)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到B处需要的时间约为 天;
(5)当地球运动到B处时,北极狐的毛色是 色。
32.(2023七上·鹿城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33.(2023七上·台州月考)2021 年 9 月 16 日, 四川泸县发生 6.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 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地震发生后, 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 微观的角度分价, 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 。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 假如你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 突然发生地震, 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 ____。
A.马上跳楼
B.护住头部, 就近躲在桌下
C.躲在窗下
D.坐在位子上不动, 等着老师来救援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6分))
34.(2024七上·鄞州期末)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35.(2023七上·婺城期末)模型法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由图所示可知,倾斜铁丝表示 ,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2)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 。
(3)如图丙所示,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实验,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下列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汶川地震的发生B.大西洋不断扩张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四、解答题(每空1分,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3分))
36. 图1 为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 A、B、C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a、b、c是“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从房门照射到屋内的对应位置。图2 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乙位置时,正午太阳光照射到屋内a、b、c中的 处。
(2)春季学期开学到放暑假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主要运动区间是 (填“甲乙”“乙丙”“丙丁”或“丁甲”),在此期间出现的我国的文化现象是 (填字母)。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放鞭炮,守岁迎春
C. 望双星,鹊桥相会
D. 荡秋千,踏青插柳
(3)当地球公转到图2 中甲位置时,正午太阳位于图1 A、B、C中的 位置。
37. 在学习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 一 处 以 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 不 能模 拟地球自转,也无 法 模 拟 地球公转姿态
小北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地轴与底座面垂直)。
(1)根据评价表,发现该模型的“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该模型的“指标二”进行评价: (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你评价的理由是: 。
(2)小北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如图乙所示,并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本实验中小北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38.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加大对道路限速监控的管理。一种方式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方式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B的速度分别为 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读图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D是冬至。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图中的乙位置。故6月22日、23日,浙江省中考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乙处附近。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长短是不断变化的。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变短,傍晚影子变长。
【解答】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傍晚影子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刻影子长短为零。结合题意可知,A图符合北回归线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图像。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东→南→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西→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答】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读图可知,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2023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读图可知,A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023年夏至日(6月21日)的太阳直射状况与A图相吻合。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故A不合题意;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季早,与地球公转有关,故B不合题意;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描述的是时间差异现象,该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与地球公转有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之间做回归运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图中的abc分别是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解答】 图中的a指的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当直射点在①时,也就是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杭州昼短夜长,杭州市的节气是冬至;当直射点在b赤道上时,杭州市昼夜平分;造成直射点在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选项ABD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①当我国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③杭州一年中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杭州地处于北温带,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距离杭州最近。
【解答】劳动节的时间是5月1日,中秋节的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元旦的时间是1月1日,国庆节的时间是10月1日。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杭州最近的是劳动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物体在开始7s内运动的速度,然后根据匀速直线的特点确定第2s时的速度。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开始7s内的速度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大小相同,那么第2s时运动速度还是10m/s,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求速度的大小,然后对速度统一单位,进行大小的比较。
【解答】 拖拉机的速度为;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
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
载重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v4=30km/h=30×m/s≈8.33m/s。
综上分析可知,速度最快的是百米赛跑。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魏格纳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②相邻的大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农历初一,为新月。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这时发生月食现象,在农历十五,为满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解答】A、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发射的光被月球遮挡,所以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所以宁波昼最长,夜最短,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宁波在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A、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选项观点错误;
B、图1中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因为地球自转,使得日光和立杆处角度发生变化,选项观点错误;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轨道的夹角使得一年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发生变化,选项观点错误;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选项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
B.根据图像可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求出乙车的速度;
C.根据图像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D.在s-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像进行判断。
【解答】 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
乙车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解答】A: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故∠A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
B:宁波市鄞州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影子向北,故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故B错误。
C:②的影长最短,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为夏至日,故C正确。
D: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甲图确定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分别算出物体在1s、2s、3s直到6s时通过的路程,这样得出几个坐标点,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这几个点用线连起来,即得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解答】 由图甲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m/s=18km/h。所以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5m,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依此类推,在6s时通过的路程是30m,然后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如图所示:
22.【答案】日食;初一;月球;②④⑤①③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据此解答。
【解答】 (1)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2)题干中描述的这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做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
(3)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图中天文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②④⑤①③。
23.【答案】月全食;月偏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月食一般包括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分析图片可知,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月全食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是半影月食现象;当月球全部进入B区时,是月偏食现象。
24.【答案】C;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图中黑色表示夜半球,白色部分表示昼半球。昏线是指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是指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据此解答。
【解答】 图中画斜线的表示夜半球,有太阳光线照射的表示昼半球。A、B、C、D四地中,C处位于晨线上,A处位于昏线上,该处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
25.【答案】(1)碰撞
(2)外力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1)据测量,珠穆朗玛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这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挤压,该山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2)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的形成与外力作用冰川侵蚀有关。
26.【答案】(1)非洲
(2)环太平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读图可知,图中的A是非洲板块。
(2)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7.【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移动。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1)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由分析知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2)冬至这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图2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①,所以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① 。
28.【答案】(1)地轴
(2)碰撞
(3)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1)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而地轴是倾斜的。
(2)板块运动的发生有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海沟。 (3)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有六大板块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倾斜铁丝表示地势地球模型围绕转动的地轴。
(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则两本书均向中间运动,模拟了板块的碰撞现象。
(3)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拉伸现象。
A.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的抬升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是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了66.5°的倾角,致使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
【解答】(1)读图1,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由于地球的公转,一年中,夏至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冬至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冬至)光照情况的是①,阳光照进教室内的面积最大。
30.【答案】(1)DA
(2)C
(3)B;C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12月1日~2日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A位置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2)当天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C即下弦月。
(3)12月1日~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宁波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4)12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其方向是自西向东。
31.【答案】(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C
(3)变长
(4)274
(5)白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的定义、特征、公转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周期及四季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掌握程度。
【解答】(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开幕的那天地球的位置大约在如图的C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B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
(3)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从D处运动到C处,阳光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赤道,北半球测量正午时物体影长的变化是变长。
(4)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回到A处需要的时间约为一年,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到B处需要的时间为三个季节,约为273天。
(5)当地球运动到B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季,北极狐的毛色是白色。
32.【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②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③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一“板块构造学说”。故答案为:②③①。
(2)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学说没有任何关系;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海陆变迁,形成了高山;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三者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学说”有关,故C符合题意。
(3)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等。故①②⑤符合题意。
33.【答案】(1)地壳
(2)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处于板块交界处
(4)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本次发生在陆地上的震源深度10千米,所以属于地壳。
(2)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4)A、从五楼跳楼,非死即残,故错误。
B、护住头部,就近躲在桌下是高层避震的好措施,故错误。
C、躲在窗下容易被玻璃刺伤,故错误。
D、坐在位子上不动,等着老师来救援很容易砸伤甚至死亡,故错误。
故答案为:B。
34.【答案】(1)秒表
(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
(3)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
(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35.【答案】(1)地轴;66.5
(2)板块的相撞
(3)B、D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上有南北极点、地轴、经纬线;地球仪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由图所示可知,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6.5度;
(2)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板块的相撞,该运动会形成山脉;
(3)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是板块张裂拉伸的演示,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西洋不断扩张。
故答案为:(1)地轴;66.5;(2)板块的相撞;(3)BD。
36.【答案】(1)C
(2)丙丁;D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进行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1)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乙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位于图中C位置。
(2)下学期开学(3月1日)到放暑假(7月中旬),地球在公转中主要运动区间是丙春分日和丁夏至日,经过春季到夏季,在这期间出现的我国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吃月饼,共庆团圆是在中秋节,A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是在春节,B错误;望双星,鹊桥相会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C错误。故选D。
(3)当地球公转到图2 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高度居中,正午太阳光照射到屋内a、b、c中的B处。
37.【答案】(1)合格;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1)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用手拨动泡沫塑料球,则泡沫塑料球能围绕铁丝转动,这种转动模拟了地球的自转,但不能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姿态,所以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指标二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所以符合合格的条件。
(2)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则手电筒类似于太阳辐射;用手拨动地球仪,则太阳光线在地球仪上能东西移动,产生昼夜更替,体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38.【答案】(1)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如题图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 min,即 h,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150 km/h>120 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2)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1 / 12024年温州市七上科学第四单元多种多样的运动拔高培优试卷A(新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浙江省中考时间为2024 年 6 月 22 日至23日,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 (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读图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D是冬至。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图中的乙位置。故6月22日、23日,浙江省中考这两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在图中乙处附近。
故答案为:B。
2.我国广东省汕头市有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如图所示),刚好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它既是一处旅游景点,又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夏至日,北回归线标志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的图像为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长短是不断变化的。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变短,傍晚影子变长。
【解答】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傍晚影子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刻影子长短为零。结合题意可知,A图符合北回归线塔一天之内影长变化图像。
故答案为:A。
3.如图所示,这是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东→南→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西→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答】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4.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让其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
A.昼夜交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极昼极夜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读图可知,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A。
5. 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下列选项中能表示2024 年夏至日(6 月 21 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2023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读图可知,A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023年夏至日(6月21日)的太阳直射状况与A图相吻合。
故选A。
6.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巴黎奥运会比赛的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故A不合题意;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季早,与地球公转有关,故B不合题意;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描述的是时间差异现象,该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与地球公转有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所示,这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可知( )
A.纬线 a是南回归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①处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冬至
C.当太阳直射点在纬线 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之间做回归运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图中的abc分别是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解答】 图中的a指的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当直射点在①时,也就是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杭州昼短夜长,杭州市的节气是冬至;当直射点在b赤道上时,杭州市昼夜平分;造成直射点在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 下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进行的“观杆测影”实验。一天内,杆影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特点的是 ( )
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B.公转一周约需 365 天,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
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故答案为:D。
10. 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
A.家住杭州的小明上午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选项ABD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C。
11.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①当我国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③杭州一年中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①当我国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③杭州一年中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故答案为:C。
12. 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离杭州最近的是 (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杭州地处于北温带,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距离杭州最近。
【解答】劳动节的时间是5月1日,中秋节的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元旦的时间是1月1日,国庆节的时间是10月1日。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杭州最近的是劳动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A。
13. 读图,下列关于学生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B.让球心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C.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 23.5°N~23.5°S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
故答案为:A。
14. 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的 7 s 内通过的路程是70 m,那么该物体在第 2 s时的运动速度是 ( )
A.10 m/s B.50 m/s
C.5m /s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物体在开始7s内运动的速度,然后根据匀速直线的特点确定第2s时的速度。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开始7s内的速度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大小相同,那么第2s时运动速度还是10m/s,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
A.拖拉机在 10 min 内行驶了 2 400 m
B.某同学骑自行车,在105 s内行驶了1 000 m
C.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9.69 s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 km/h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求速度的大小,然后对速度统一单位,进行大小的比较。
【解答】 拖拉机的速度为;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
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
载重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v4=30km/h=30×m/s≈8.33m/s。
综上分析可知,速度最快的是百米赛跑。
故选C。
16. 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魏格纳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②相邻的大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故答案为:D。
17. 2020年 6 月 21 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下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
C.这一天杭州白昼最短
D.这一天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农历初一,为新月。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这时发生月食现象,在农历十五,为满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解答】A、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发射的光被月球遮挡,所以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所以宁波昼最长,夜最短,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宁波在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 图1 是某日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 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无关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A、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选项观点错误;
B、图1中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因为地球自转,使得日光和立杆处角度发生变化,选项观点错误;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轨道的夹角使得一年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发生变化,选项观点错误;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选项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D。
19. 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 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 5m /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 10 m/s
C.在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从图像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
B.根据图像可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求出乙车的速度;
C.根据图像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D.在s-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像进行判断。
【解答】 A.由图像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
乙车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D。
20.(2022七上·鄞州期末)鄞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立竿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方向为该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南方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②所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
D.一年中正午竿影长度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解答】A: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故∠A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
B:宁波市鄞州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影子向北,故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故B错误。
C:②的影长最短,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为夏至日,故C正确。
D: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1分))
21.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km/h。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答案】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甲图确定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分别算出物体在1s、2s、3s直到6s时通过的路程,这样得出几个坐标点,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这几个点用线连起来,即得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解答】 由图甲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m/s=18km/h。所以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5m,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依此类推,在6s时通过的路程是30m,然后在图乙上作出这几个点,最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如图所示:
22. 传说公元前585年的某一天,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空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作 。推测那天应该是农历的 ,此现象发生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 。下面五幅图是这种天文现象发生时的完整过程,请按这种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 。
【答案】日食;初一;月球;②④⑤①③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据此解答。
【解答】 (1)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2)题干中描述的这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做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
(3)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图中天文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②④⑤①③。
23. 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 A 区时会发生 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 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会发生 现象。
【答案】月全食;月偏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月食一般包括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分析图片可知,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月全食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是半影月食现象;当月球全部进入B区时,是月偏食现象。
24. 从北极上空看到图中 A、B、C、D四地,处在晨线上的是 地,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地。
【答案】C;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图中黑色表示夜半球,白色部分表示昼半球。昏线是指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是指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据此解答。
【解答】 图中画斜线的表示夜半球,有太阳光线照射的表示昼半球。A、B、C、D四地中,C处位于晨线上,A处位于昏线上,该处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
25.(2024七上·仙居期末) 2023年5月23日珠峰科考登顶队员再次成功登顶地球之巅一——珠穆朗玛峰,进行了冰芯钻取、冰塔林无人机航测等十多项既定科考任务。
(1)据测量,珠穆朗玛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这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发生 。
(2)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的形成与 (选填“外力”或“内力”)作用有关。
【答案】(1)碰撞
(2)外力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1)据测量,珠穆朗玛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这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挤压,该山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2)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的形成与外力作用冰川侵蚀有关。
26.(2024七上·南浔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是 板块。
(2)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答案】(1)非洲
(2)环太平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读图可知,图中的A是非洲板块。
(2)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7.(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移动。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解答】(1)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由分析知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2)冬至这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图2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①,所以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① 。
28.(2024七上·宁波期末)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倾斜铁丝表示 。
(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 (填“碰撞”或“张裂”)现象。
(3)如图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下列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C.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答案】(1)地轴
(2)碰撞
(3)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1)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而地轴是倾斜的。
(2)板块运动的发生有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海沟。 (3)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有六大板块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倾斜铁丝表示地势地球模型围绕转动的地轴。
(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则两本书均向中间运动,模拟了板块的碰撞现象。
(3)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拉伸现象。
A.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的抬升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是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
【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了66.5°的倾角,致使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
【解答】(1)读图1,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由于地球的公转,一年中,夏至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冬至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冬至)光照情况的是①,阳光照进教室内的面积最大。
30.(2024七上·鄞州期末)2023年12月1日~2日(农历十月十九~二十),“雪飞天”北京首钢大跳台举行了男子单板滑雪的资格赛和决赛,最终中国冬奥会金牌得主苏翊鸣以184.50分夺得第一名,摘得新赛季首冠。
(1)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 (填序号)两位置之间。
(2)当天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 (填序号)。
(3)下列对于比赛期间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
A.宁波昼长夜短
B.宁波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C.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4)12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有关。
【答案】(1)DA
(2)C
(3)B;C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12月1日~2日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A位置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2)当天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C即下弦月。
(3)12月1日~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宁波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4)12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其方向是自西向东。
31.(2023·钱塘)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观察示意图可知,地球的运动特点是 ;
(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开幕的那天地球的位置大约在图的 处;
(3)地球从D处运动到C处,北半球测量正午时物体影长的变化是 ;
(4)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到B处需要的时间约为 天;
(5)当地球运动到B处时,北极狐的毛色是 色。
【答案】(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C
(3)变长
(4)274
(5)白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的定义、特征、公转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周期及四季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掌握程度。
【解答】(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开幕的那天地球的位置大约在如图的C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B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
(3)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从D处运动到C处,阳光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赤道,北半球测量正午时物体影长的变化是变长。
(4)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回到A处需要的时间约为一年,地球绕太阳从A处运动到B处需要的时间为三个季节,约为273天。
(5)当地球运动到B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季,北极狐的毛色是白色。
32.(2023七上·鹿城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②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③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一“板块构造学说”。故答案为:②③①。
(2)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学说没有任何关系;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海陆变迁,形成了高山;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三者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学说”有关,故C符合题意。
(3)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等。故①②⑤符合题意。
33.(2023七上·台州月考)2021 年 9 月 16 日, 四川泸县发生 6.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 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地震发生后, 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 微观的角度分价, 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 。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 假如你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 突然发生地震, 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 ____。
A.马上跳楼
B.护住头部, 就近躲在桌下
C.躲在窗下
D.坐在位子上不动, 等着老师来救援
【答案】(1)地壳
(2)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处于板块交界处
(4)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本次发生在陆地上的震源深度10千米,所以属于地壳。
(2)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4)A、从五楼跳楼,非死即残,故错误。
B、护住头部,就近躲在桌下是高层避震的好措施,故错误。
C、躲在窗下容易被玻璃刺伤,故错误。
D、坐在位子上不动,等着老师来救援很容易砸伤甚至死亡,故错误。
故答案为:B。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6分))
34.(2024七上·鄞州期末)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秒表
(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
(3)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
(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 (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35.(2023七上·婺城期末)模型法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由图所示可知,倾斜铁丝表示 ,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2)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 。
(3)如图丙所示,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实验,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下列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汶川地震的发生B.大西洋不断扩张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答案】(1)地轴;66.5
(2)板块的相撞
(3)B、D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上有南北极点、地轴、经纬线;地球仪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由图所示可知,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6.5度;
(2)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板块的相撞,该运动会形成山脉;
(3)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是板块张裂拉伸的演示,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西洋不断扩张。
故答案为:(1)地轴;66.5;(2)板块的相撞;(3)BD。
四、解答题(每空1分,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3分))
36. 图1 为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 A、B、C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a、b、c是“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从房门照射到屋内的对应位置。图2 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乙位置时,正午太阳光照射到屋内a、b、c中的 处。
(2)春季学期开学到放暑假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主要运动区间是 (填“甲乙”“乙丙”“丙丁”或“丁甲”),在此期间出现的我国的文化现象是 (填字母)。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放鞭炮,守岁迎春
C. 望双星,鹊桥相会
D. 荡秋千,踏青插柳
(3)当地球公转到图2 中甲位置时,正午太阳位于图1 A、B、C中的 位置。
【答案】(1)C
(2)丙丁;D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进行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1)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乙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位于图中C位置。
(2)下学期开学(3月1日)到放暑假(7月中旬),地球在公转中主要运动区间是丙春分日和丁夏至日,经过春季到夏季,在这期间出现的我国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吃月饼,共庆团圆是在中秋节,A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是在春节,B错误;望双星,鹊桥相会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C错误。故选D。
(3)当地球公转到图2 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高度居中,正午太阳光照射到屋内a、b、c中的B处。
37. 在学习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 一 处 以 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 不 能模 拟地球自转,也无 法 模 拟 地球公转姿态
小北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地轴与底座面垂直)。
(1)根据评价表,发现该模型的“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该模型的“指标二”进行评价: (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你评价的理由是: 。
(2)小北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如图乙所示,并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本实验中小北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合格;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1)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用手拨动泡沫塑料球,则泡沫塑料球能围绕铁丝转动,这种转动模拟了地球的自转,但不能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姿态,所以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指标二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所以符合合格的条件。
(2)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则手电筒类似于太阳辐射;用手拨动地球仪,则太阳光线在地球仪上能东西移动,产生昼夜更替,体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38.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加大对道路限速监控的管理。一种方式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方式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B的速度分别为 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答案】(1)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如题图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 min,即 h,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150 km/h>120 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2)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