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9 19: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B.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贴住了。
C.“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D.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及其家穿井 B. 闻之于宋君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 其人舍然大喜
5.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
(3)得一人之使(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________)
(5)身亡所寄(________)
(6)因往晓之(________)
(7)若屈伸呼吸(________)
(8)只使坠(________)
6.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______)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______)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______)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8.下面这段文字用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寓言的特点。请你任选两个角度,对文段论述的寓言的特点加以概括。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内在的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1)
(2)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
9.解释下列词语。
(1)凡人:
(2)庇护:
(3)虚荣:
10.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
12.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13.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是
1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遽(jù):立即,匆忙。②契(qì):用刀刻(记号)。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 )
(2)求闻之若此( )
(3)楚人有涉江者( )
(4)不亦惑乎(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7.甲文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18.乙文中楚人闹此笑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9.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身 亡 所 寄,废 寝 食 者。
2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1. 本文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杞国忧天者是个怎样的人?

22.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3.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现在成了一个成语,请说出它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各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复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6.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2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D
5.(1)从井里取水 (2)待,等到 (3)使唤 (4)像 (5)无,没有 (6)告知,开导 (7)你 (8)即使,纵使
6.(1). ①大模大样 (2). ②张牙舞爪 (3). ③洋洋自得 (4). ④不可一世
7.(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而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2)地是聚积的土块,四处都是,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8.示例(1)寓言内涵丰富(或“寓言内容丰富”)。
(2)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
9.(1)这里指世间的人。(2)包庇、袒护。(3)表面上的光彩。
10.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11.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12.对照 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13.尴尬不堪。
14.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15.(1)挖掘,开凿 (2)消息,传闻 (3)过,渡 (4)迷惑,糊涂
16.(1)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2)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17.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传言。
18.思想僵化,只凭主观愿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19.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0. (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
(2)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21. 语言描写;胆小怕事,患得患失。
22. 反问句;突出强调了“天是不会塌下来”的结论,暗示杞国忧天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
23.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4.(1)移动 (2)离开
25.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26、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27、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