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1 08: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一、选择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这一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 B.服务与被服务
C.监督与被监督 D.管理与被管理
2、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3、1949年成立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6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主席中,党外人士有3个;56个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党外人士有27个;15位政务委员会委员中,党外人士有9个。中共在当时还特别强调:“党外人士既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即应享有与职务相当的权力,履行与其职权相当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 )
A.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拥护
B.中共与各党派真诚合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政治协商、多党合作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很好贯彻
D.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
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5、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7、《中国大趋势》的作者认为,中国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其中,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执政党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8、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9、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
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 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 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 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10、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③在民族聚民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①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某文件明确规定:“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原则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2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1中所说的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什么?
(2)材料2中为什么说“几个党”比“一个党好”?毛泽东提出应与民主党派实行什么方针?
(3)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什么问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 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 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C
6、B
7、C
8、B
9、C
10、 A
11、C
12、A
13、C
14、C
【解析】:从“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除AB两项;从“保护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可排除D项(D项1954年12月颁布,此时已经开始三大改造)。
15、A
16、(1)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因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民主化。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都强调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2)《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政治制度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