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9 16: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新情境新趋势】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素养检测卷
小学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试题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如果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表面的面貌?生物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表面会造成影响吗?
1.(2分)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地震的作用 C.流水侵蚀
2.(2分)下面哪个地形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A.长白山天池 B.东非大裂谷 C.敦煌雅丹地貌
3.(2分)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C.火山喷发是岩层断裂、错动造成的
4.(2分)小明的家乡长春,地处松辽平原。下列地形描述中,符合平原特点的是( )
A.低平而宽广 B.四周高,中间低 C.海拔较高,蜿蜒起伏
5.(2分)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力作用 B.土壤堆积 C.水流侵蚀
6(2分).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内躲避 B. 若在楼房高层,可乘电梯逃生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7.(2分)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 )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颗粒小 B.颗粒大 C.不确定颗粒大的还是颗粒小的
8.(2分)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绿绿的草原 C.茂密的森林
9.(2分)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 )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10.(2分)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有个大溶洞风景区,是由于( )作用形成钟乳石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A.动物植物的作用 B.地震火山的影响 C.酸性水侵蚀、冲刷
11.(2分)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海藻、海螺和鱼类的化石,说明( )
A.喜马拉雅山脉被海水上涨淹没过
B.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底
C.这些生物被捕食者带到山上
12.(2分)火山和地震告诉我们地球内部特征有( )
①地壳在移动 ②内部压力很大 ③内部温度很高 ④地球是个球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13.(2分)下列岩石中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砾岩 B.板岩 C.页岩
14.(2分)熟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相似,其中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5.(2分)如图的河道中,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的是( )
16.(2分)地球的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17.(2分)“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8.(2分)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下列地形与形成原因不符合的是( )
A.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 B.戈壁和沙漠——风的作用 C.弯曲的岩层——地壳运动
19.(2分)如图是教材中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豆泥模拟的是地壳
B.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集中释放
C.番茄泥模拟的是地核
20.(2分)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周围被高山环绕,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21.(2分)城城仔细观察地形图,发现我国地势特点复杂多样,以下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22.(2分) 学校组织春游,在旅途中,小明看到了一条河流(如图),水流湍急,流经弯道,往东流去,河流( )侵蚀比较严重。
A.弯道里圈 B.弯道中间 C.弯道外圈
23.(2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板块上移 B.板块牵拉 C.板块挤压
24.(2分)图片所示的自然现象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25.(2分)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26.(2分)在罐头盒内放入土豆泥,在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囗,将镂头盆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番茄酱冲出,这个实验是模拟(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的作用 D.水的作用
27.(2分)“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 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B.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C. 是作词作者的个人想法
28.(2分)下图中的砾岩、砂岩、页岩都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29.(2分)“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力量。在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塑造中,水的作用是( )的。
A.迅速 B.猛烈 C.缓慢
30.(2分)华华画了地球内部结构图,下列图片最合理的是( )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探究一:针对“下雨是否会对土地产生侵蚀 ”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模拟实验, 如图所示。
(1)堆一个斜坡地形、造一个“悬崖”,模拟的是_______, 用手挤压喷水器喷洒,模拟的是______,接水容器里的径流表示的是_______。
①下雨 ②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 ③在地面流动的水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2)本实验中,我们不需要注意观察的是( )
A.土地表面会不会变化 B.“雨水”降到“地形”上时,细微的现象 C.水去哪儿了
(3)实验中,我们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斜坡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 ②雨水降落到地上时,有一些细沙溅起来
③地形表面新增了小水沟 ④水始终是干净、澄清的
⑤黏土和细沙容易被水冲下来 ⑥径流变得浑浊了,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4)以上现象说明:雨水降落到地上时,会( )
A.对地球表面起侵蚀作用 B.对地球表面起侵略作用 C.对地球表面起流动作用
(5)能证明雨水侵蚀土地的有( )
A. ①③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⑤④⑥
32.(10分)探究二:小明为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盘子,两个盘中分别做好小山丘模型,一个没有植物覆盖,另一个有植物覆盖,其他条件相同。
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两个组不同的实验条件是( )
A.小山丘地形 B.酒水量的多少 C.植物覆盖情况
(2)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黏土和细沙 B.植被 C.石块
(3)科学小组判断土地侵蚀程度的依据是
A.植物是否长高 B.土壤是否变潮 C.雨水带走的泥沙量
(4)本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严重。说明 ( )
A.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侵蚀程度无关
B.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易发生水土流失
C. 植物对土地有保护作用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是( )
A.减小土地的坡度 B.多植树造林 C.减少水量
33.(10分)探究三:火山喷发实验
项目名称:利用“火山喷发”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来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铁罐、酒精灯、铁架台等。
方法步骤:
①在铁罐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状,从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
②往小洞中倒入一些稀释的番茄酱,再用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1)“火山喷发”实验中,土豆泥用来表示自然界中的( )
A.岩层 B.土壤 C.泥沙
(2)“火山喷发”实验中,酒精灯加热火山模型是为了( )
A.模拟太阳的长期照射 B.将罐中的食物迅速烧熟 C.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状态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反映火山正在喷发的是( )
A.闻到土豆泥的香味 B.番茄酱从小洞中流出 C.土豆泥表面变干了
(4)根据“火山喷发”实验的现象,可以推知地球内部是( )
A.冰冷且静止的 B.冰冷且运动的 C.炽热且运动的
(5)下列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中,属于不利影响的是( )
A.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 B.火山灰能改善土壤的肥力 C.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34.(10分)探究四:地球表面的变化
材料一:“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决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一黄河三角洲。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2)夜晚能听到魔鬼城中的“鬼叫”声,其实是( )形成的。
A.动物活动 B.空气流动 C.地壳运动
(3)雅丹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4)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
A.变弱 B.变强 C.不变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1.(2分)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地震的作用 C.流水侵蚀
【答案】C
【详解】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所以黄土高原上千万条沟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故选C。
2.(2分)下面哪个地形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A.长白山天池 B.东非大裂谷 C.敦煌雅丹地貌
【答案】A
【详解】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处积水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A。
3.(2分)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C.火山喷发是岩层断裂、错动造成的
【答案】C
【详解】A.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地震是岩层断裂、错动造成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岩浆运动引起的,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4.(2分)小明的家乡长春,地处松辽平原。下列地形描述中,符合平原特点的是( )
A.低平而宽广 B.四周高,中间低 C.海拔较高,蜿蜒起伏
【答案】A
【详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低平而宽广;丘陵: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故选A.
5.(2分)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力作用 B.土壤堆积 C.水流侵蚀
【答案】B
【详解】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的。由于长江流域的土壤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土壤颗粒被携带至下游,在水流速度减慢的河口区域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肥沃的三角洲平原。故选 B.
6.(2分)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内躲避
B. 若在楼房高层,可乘电梯逃生。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答案】C
【详解】A.高大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或受损,内部可能会发生结构损坏,造成危险,选项不符合题意;B. 在地震中,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导致被困在电梯内。此外,电梯井在地震中可能会变形,增加乘电梯的危险性,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应该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或坠落的物体,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7.(2分)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 )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颗粒小 B.颗粒大 C.不确定颗粒大的还是颗粒小的
【答案】B
【详解】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水流的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故选B.
8.(2分)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绿绿的草原 C.茂密的森林
【答案】A
【详解】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所以荒凉的山坡由于没有植被覆盖,所以土地受侵蚀最严重。 故选 A.
9.(2分)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 )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答案】C
【详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水流的作用。故选C.
10.(2分)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有个大溶洞风景区,是由于( )作用形成钟乳石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A.动物植物的作用 B.地震火山的影响 C.酸性水侵蚀、冲刷
【答案】C
【详解】A.虽然动植物可以影响洞穴的形成和演变,但它们并不是形成钟乳石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 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以影响地壳结构,甚至形成洞穴,但钟乳石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不符合题意; C.地下水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形成弱酸性溶液,这种酸性水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含有碳酸钙的水滴从洞穴顶部滴下时,逐渐形成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洞穴沉积物。符合题意;D.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如形成风蚀地貌,但对于地下洞穴和钟乳石的形成影响较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分)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海藻、海螺和鱼类的化石,说明( )
A.喜马拉雅山脉被海水上涨淹没过
B.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底
C.这些生物被捕食者带到山上
【答案】B
【详解】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龙、海藻、海螺和鱼类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故选B.
12.(2分)火山和地震告诉我们地球内部特征有( )
①地壳在移动 ②内部压力很大 ③内部温度很高 ④地球是个球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B
【详解】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火山活动中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其高温表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火山、地震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地球是个球体不是通过火山和地震得知的,而是通过天文学观测和地理测量得出的结论,故④不是通过火山和地震得出的结论,选B。
13.(2分)下列岩石中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砾岩 B.板岩 C.页岩
【答案】B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板岩属于变质岩。
14.(2分)熟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相似,其中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15.(2分)如图的河道中,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的是( )
【答案】C
【详解】河流流过陡坡时容易产生侵蚀作用,形成河道、峡谷、沟壑地貌;当河流流过缓坡时容易产生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三角洲地貌。因此,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的是河流下游,即C位置。
16.(2分)地球的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分层结构,地球的结构从内向外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 压力也越大。
17.(2分)“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B
【详解】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18.(2分)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下列地形与形成原因不符合的是( )
A.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 B.戈壁和沙漠——风的作用 C. 敦煌雅丹地貌——水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正确;
B.戈壁和沙漠 ——风的作用,正确;
C. 敦煌雅丹地貌——水的作用,错误;敦煌雅丹地貌——风的作用。
19.(2分)如图是教材中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豆泥模拟的是地壳
B.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集中释放
C.番茄泥模拟的是地核
【答案】C
【详解】A.土豆泥模拟的是地壳,正确;B.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集中释放,正确;C.番茄泥模拟的是地核,错误;番茄泥模拟的是岩浆。
20.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周围被高山环绕,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答案】B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盆地的特点是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所以B符合题意。
21. 城城仔细观察地形图,发现我国地势特点复杂多样,以下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答案】A
【详解】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即A。
22.(2分)学校组织春游,在旅途中,小明看到了一条河流(如图),水流湍急,流经弯道,往东流去,河流( )侵蚀比较严重。
A.弯道里圈 B.弯道中间 C.弯道外圈
【答案】C
【详解】在河流的弯道处,水流的速度不同会导致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不同。通常情况下,河流在弯道的外圈会受到更严重的侵蚀,这是因为水流在弯道外圈的速度较快,水流的动能较大,从而对河岸的侵蚀作用也更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河流的螺旋流动效应。 故选C。
23.(2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板块上移 B.板块牵拉 C.板块挤压
【答案】C
【详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壳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喜马拉雅山。故选C。
24.(2分)图片所示的自然现象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答案】B
【详解】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干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根据对火山的认知,图中的自然现象应该是火山喷发。可见B符合题意。
25.(2分)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答案】A
【详解】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是地核。故选:A
26.(2分)在罐头盒内放入土豆泥,在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囗,将镂头盆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番茄酱冲出,这个实验是模拟(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的作用
【答案】B
【详解】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这是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实验需要的材料包括:土豆泥、铁盒子、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其中,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故选B.
27.(2分)“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 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B.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C. 是作词作者的个人想法
【答案】B
【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28.(2分)下图中的砾岩、砂岩、页岩都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B
【详解】我们可以根据形成原因给岩石分类: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都属于沉积岩,所以B符合题意。
29.(2分)“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塑造中,水的作用是( )的。
A.迅速 B.猛烈 C.缓慢
【答案】C
【详解】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所以“水滴石穿”描写的是岩石受到水的侵蚀作用,说明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30.(2分)华华画了地球内部结构图,下列图片最合理的是( )
【答案】C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径约为 3500干米,C符合题意。
31.(10分)探究一:针对“下雨是否会对土地产生侵蚀 ”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模拟实验, 如图所示。
(1)堆一个斜坡地形、造一个“悬崖”,模拟的是_______, 用手挤压喷水器喷洒,模拟的是______,接水容器里的径流表示的是_______。
①下雨 ②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 ③在地面流动的水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2)本实验中,我们不需要注意观察的是( )
A.土地表面会不会变化
B.“雨水”降到“地形”上时,细微的现象
C.水去哪儿了
(3)实验中,我们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斜坡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
②雨水降落到地上时,有一些细沙溅起来
③地形表面新增了小水沟
④水始终是干净、澄清的
⑤黏土和细沙容易被水冲下来
⑥径流变得浑浊了,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4)以上现象说明:雨水降落到地上时,会( )
A.对地球表面起侵蚀作用 B.对地球表面起侵略作用 C.对地球表面起流动作用
(5)能证明雨水侵蚀土地的有( )
A. ①③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⑤④⑥
【答案】(1)A (2)B (3)④ (4)④ (5)A
【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堆一个斜坡地形、造一个“悬崖”,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用手挤压喷水器喷洒,模拟的是下雨,接水容器里的径流表示的是在地面流动的水。
(2)在下雨是否会对土地产生侵蚀的实验中,我们不需要观察雨水”降到“地形”上时,细微的现象;只需要观察土地表面的变化情况和水流的情况。 (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水流在侵蚀土地过程中,会变得浑浊,所以实验中,我们不能观察到水始终是干净、澄清的。
(4)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所以雨水降落到地上时,会对土地表面产生侵蚀作用。 (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所以能证明雨水侵蚀土地的有斜坡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地形表面新增了小水沟;黏土和细沙容易被水冲下来;径流变得浑浊了,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32.(10分)探究二:小明为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盘子,两个盘中分别做好小山丘模型,一个没有植物覆盖,另一个有植物覆盖,其他条件相同。
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两个组不同的实验条件是( )
A.小山丘地形 B.酒水量的多少 C.植物覆盖情况
(2)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黏土和细沙 B.植被 C.石块
(3)科学小组判断土地侵蚀程度的依据是
A.植物是否长高 B.土壤是否变潮 C.雨水带走的泥沙量
(4)本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严重。说明 ( )
A.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侵蚀程度无关
B.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易发生水土流失
C. 植物对土地有保护作用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是( )
A.减小土地的坡度 B.多植树造林 C.减少水量
【答案】(1)C (2)A (3)C (4)C (5)B
【详解】(1)探索“植物对侵蚀影响”的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是植物覆盖情况,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C符合题意。(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黏土和细沙很容易被径流带走,它们的颗粒小和重量轻,很容易被冲走,所以A符合题意。(3)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判断土地侵蚀程度的依据是雨水带走的泥沙量(积水的浑浊程度) 所以C符合题意。(4)本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严重,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较轻,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本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严重,说明植物对土地有保护作用,所以C符合题意。(5)减小土地的坡度和减少水量并不能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水土流失,所以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方法是多植树造林,所以B符合题意。
33.(10分)探究三:火山喷发实验
项目名称:利用“火山喷发”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来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铁罐、酒精灯、铁架台等。
方法步骤:
①在铁罐内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状,从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
②往小洞中倒入一些稀释的番茄酱,再用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1)“火山喷发”实验中,土豆泥用来表示自然界中的( )
A.岩层 B.土壤 C.泥沙
(2)“火山喷发”实验中,酒精灯加热火山模型是为了( )
A.模拟太阳的长期照射 B.将罐中的食物迅速烧熟 C.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状态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反映火山正在喷发的是( )
A.闻到土豆泥的香味 B.番茄酱从小洞中流出 C.土豆泥表面变干了
(4)根据“火山喷发”实验的现象,可以推知地球内部是( )
A.冰冷且静止的 B.冰冷且运动的 C.炽热且运动的
(5)下列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中,属于不利影响的是( )
A.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 B.火山灰能改善土壤的肥力 C.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答案】(1)A (2)C (3)B (4)C (5)A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土豆泥在实验中模拟的是岩层,因为它位于番茄酱(代表岩浆)的上方,类似于自然界中岩浆所在的岩层。故选A。
(2)酒精灯加热是为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环境,这有助于理解岩浆在高温高压下如何喷发。故选C。
(3)番茄酱从小洞中流出模拟了岩浆从火山口喷发情形,是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关键特征。故选B。
(4)实验中番茄酱流动性和加热过程表明地球内部是炽热的,且物质是处于运动状态的。故选C。
(5)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是火山喷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故选A。
34.(10分)探究四:地球表面的变化
材料一:“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决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一黄河三角洲。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2)夜晚能听到魔鬼城中的“鬼叫”声,其实是( )形成的。
A.动物活动 B.空气流动 C.地壳运动
(3)雅丹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4)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
A.变弱 B.变强 C.不变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答案】(1)B (2)B (3)B (4) A (5)B
【详解】(1)雅丹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此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2)夜晚的“鬼叫”声是由于风通过地貌空隙或洞穴引起的空气流动产生的声音,并非动物或地壳运动的作用。
(3)雅丹地貌形成需经历长期的风蚀过程,因此比地震造成的瞬时地表改变要缓慢。
(4)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黄河流至地势平缓区域时流速减慢,泥沙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于泥沙形成的。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泥沙沉积过程,相较于地震,它也是一个更缓慢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