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粤教2024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粤教2024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9 10:48:2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第2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共30张PPT)
跨学科主题学习2
七年级
地 理

第二节 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2024新教材】
目录
01
单元学习内容
05
新知讲解
02
课标解读
06
课堂总结
03
学习目标
07
作业布置
04
新知导入
08
知识拓展
01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学习内容
02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1.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 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 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
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 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 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 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
03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04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05
新知讲解
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任务一
时间轴是表示时间的数轴,它能把过去的事物系统、完整、精确地展示在我们眼前,被应用于很多领域。
人类探索太空的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人类探索太空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
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任务一
任务一 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1.搜集人类探索太空大事记。
2.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3.展示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作品。
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任务一
任务一 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1.搜集人类探索太空大事记。
以嫦娥工程为例:
搜集嫦娥一号至嫦娥六号的资料:21世纪教育网
主要内容:
发射时间
探究内容
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任务一
任务一 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2.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以嫦娥工程为例:
根据嫦娥工程发射时间顺序绘制时间轴: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
2014年10月: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舞娣”
2018年12月:嫦娥四号
2020年11月:嫦娥五号
2024年5月:嫦娥六号
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任务一
任务一 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3.展示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作品。
作品样板:
嫦娥五号
水火箭
任务二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由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等组成,其主体部分可以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水火箭可以模拟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回收过程等。
水火箭
任务二
任务二 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
1.查找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水火箭。
2.发射水火箭,优化水火箭设计方案。21世纪教育网

3.水火箭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
水火箭
任务二
任务二 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
1.查找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水火箭。
认真观看视频后准备材料:
水火箭
任务二
任务二 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
2.发射水火箭,优化水火箭设计方案。
根据视频的制作步骤,分组开始制作水火箭:
水火箭
任务二
任务二 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
3.水火箭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
根据各组完成的火箭设计,分组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发射最高的赢: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任务三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是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的辉煌成果。伟大的事业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任务三
任务三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1.了解中国航天故事、中国航天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任务三
任务三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2.撰写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稿。
开场白(约100字)21世纪教育网
引言(约200字)
历史回顾(约300字)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内涵(约300字)
展望未来(约200字)
结语(约100字)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任务三
任务三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3.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在全班上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06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知识拓展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 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截至2021年10月24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393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绘制,动手绘出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2 通过制作,制作出水火箭。
3 通过演讲,歌颂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探究能力 1.通过动手绘制,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2.通过动手制作,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
3.通过演讲,歌颂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探索太空,逐梦航天。包括①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②水火箭,③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三个流程。教材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动手制作一个水火箭,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通过演讲的形式来歌颂我国载人航天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教材通过任务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
2022新课标要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1.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查阅相关资料,说出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历程。21世纪教育网2.综合思维:能把人类探索太空的航天事业整理并串联起来。3.地理实践力:制作简单的水火箭和演讲,运用跨学科知识寻求现实中校园绿化问题的改进之策,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热爱校园的情感。4.人地协调观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太空探索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和技术,这种好奇心是推动他们学习太空探索知识的重要动力,比如对航天英雄事迹、太空站生活、外星探索等方面充满好奇。学习太空探索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太空探索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如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尊重科学规律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 1.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难点 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国航天探究的发展史视频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航天探究的发展历史
讲授新课 任务一: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任务一 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1.搜集人类探索太空大事记。以嫦娥工程为例:搜集嫦娥一号至嫦娥六号的资料:主要内容:发射时间探究内容2.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 3.展示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作品。任务二:水火箭任务二 制作水火箭并模拟火箭升空1.查找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水火箭。 2.发射水火箭,优化水火箭设计方案。3.水火箭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任务三:中国载人航天精神1.了解中国航天故事、中国航天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2.撰写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稿。3.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学生总结:时间轴是表示时间的数轴,它能把过去的事物系统、完整、精确地展示在我们眼前,被应用于很多领域。21世纪教育网人类探索太空的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人类探索太空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学生搜集各种资料:学生绘制:学生展示:样品:学生总结: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由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等组成,其主体部分可以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水火箭可以模拟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回收过程等。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后准备材料:学生根据视频的制作步骤,分组开始制作水火箭学生根据各组完成的火箭设计,分组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发射最高的赢:21世纪教育网学生总结: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是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的辉煌成果。伟大的事业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开场白(约100字)引言(约200字)历史回顾(约300字)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内涵(约300字)展望未来(约200字)结语(约100字)学生总结:在全班上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搜集嫦娥工程的资料让学生绘制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让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太空时间轴作品。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水火箭让学生发射水火箭,优化水火箭设计方案。让学生水火箭模拟火箭发射升空大比拼。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故事、中国航天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故事、中国航天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让学生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演讲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 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截至2021年10月24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393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