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国宝大熊猫》(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国宝大熊猫》(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0 21:52: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1张PPT。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使得自然环境遭受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对于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它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国宝——大熊猫叶永烈教学目标

1、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 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解释标题,导入新课国宝———大熊猫说明对象说明的重点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嬉戏 憨态可掬 濒危 璀 璨
邛崃 浩瀚 栖息 孤僻
分娩 翌日 繁衍xīhānjǖbīncuǐ cànqióng láihànqīpìmiǎnyìyǎn自主学习
本文内容丰富,用语准确,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中能有所收获。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重点告诉了我们有关哪些大熊猫的知识? 4.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5.学生讨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反馈交流
1.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韵,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文章重点告诉了我们有关哪些大熊猫的知识? 明确:(在德国受到“贵宾”待遇。人见人爱。它是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形象:长相俊俏,神态温驯。在国外受到欢迎。分布地域狭窄。大熊猫的得名。属食肉目,却喜食竹,且食量很大。活动范围与季节有关。性情孤僻繁殖艰难。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注意:上述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3.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可根据情况补充下列内容: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
(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壁。)
要求: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 4.学生讨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予以引导和指导。
(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引用说明、举例子等。)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12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大熊猫为什么弃荤食素?用原文话回答。
②指出本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 ③“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中的“有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④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注意:“据科学家研究”不能遗漏。
②列数字。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④主要介绍了大熊猫弃荤食素的由来和吃竹子的有关情况。)(意思对即可。)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整体感知,研读课文1、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 2、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3、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珍贵可爱我国特有
国际公认
古籍记载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活化石暗扣说明中心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外形特点
生长环境
生活习性
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可爱。——人烟稀少,泉水丰富
竹类众多。——喜爱食竹,食量很大,
  性情孤僻,爱独处。
—— 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大熊猫生活现状
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
迫使大熊猫退缩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
大熊猫之所以能在自然历史的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
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
然而大熊猫目前已处于极危状态。50年代至今,其栖息地已消失4/5,
现仅存一万余平方公里,分布于30多个县境内。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
且被分割成20个孤立的小种群。这种小种群随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势必导致大熊猫适应、繁殖和对疾病抵抗等能力的日益下降,
更容易使其陷于极危境地。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威胁,
由于大熊猫完全依赖竹子为生,竹子周期性开花死亡,对环境中竹
种单一地区的大熊猫是致命的打击。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
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濒临灭亡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
请你谈谈 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保护大熊猫1、建立保护区。杜绝一切人类破坏性行为,
建立完善的林业管理 体制,兴建自然保护区,
提高保护大熊猫意识。2、兴建竹子走廊。如二处栖息地相距过远,
可兴建成走廊以连接 各大小栖息地,增加
大熊猫的流动性。3、人工饲养。人工饲养可对大熊猫作出多项
研究。例如食物研究 食物营养方面及人工授孕
等研究。协助拯救大熊猫。 根据你现在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保护它。布置作业,提高认识 拓展迁移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