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到
三味书屋
百草园
从
1.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保证阅读速度),能养成
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
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能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
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
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比较入手,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
学习生活的乐趣。
评价目标
一、先行预学
①.文化文学知识链接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和 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 》《 》
《故事新编》,散文集《 》,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
《且介亭杂文》等。他的小说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周树人
豫才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是鲁迅辗转流离、心情苦闷时所写。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指到中年后回忆少年时代的事。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八上
《藤野先生》也选自《朝花夕拾》。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如果有补充的生字、生词,请整理后写下来。
确凿(záo) 斑蝥(máo) 秕(b ǐ )谷 蝉蜕(tuì )
狗窦( dòu ) 倜傥(tì )(tǎng ) 云xiāo( 霄 ) tǎng( 倘 )若
和ǎi( 蔼 ) yuān(渊 )博 淋lí( 漓 ) ( )
( ) ( ) ( ) ( )
二、新知研学
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任务一: 【《作业本》第52页“课前预学”(1)(2)】
1、学习默读,能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二、新知研学
1、阅读有关默读的“知识卡片”(《作业本》第44页),请根据“知识卡片”的指导,对课文进行“梳理文意型默读”并记录下默读的速度:全文共计约2500字,本人用时 分 秒。
2、默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了童年的那些事情?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评价标准】
【1.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保证阅读速度),能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
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
问“怪哉”虫的问题惹怒了先生后努力学习
因贪玩而受罚后大家热闹地读书
任务二:能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作业本》第54—55页“导学二”】
二、新知研学
【评价标准】
1.能品析用准确、传神的语言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
2.能理解这段文字里多角度的描写方法。
3.能理清“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里所
安排的描写顺序。
课文第2段是一个经典的景物描写段落。请体会作者灵动的笔触,完成任务。
(1)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几种赏析观点的概述,请细细体会并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热闹、丰富的繁杂中透露出生命的蓬勃。
②从儿童的感受出发,通过“光滑”“肥胖”“低唱”“弹琴”等词语,描绘孩童纯真自然的天性。
③纷杂中却暗藏着富有变化的顺序,特殊的句式看似“不必说”实则意在强调“必说”,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热闹、丰富的繁杂中透露出生命的蓬勃。
形:
“肥胖”“高大”“拥肿”“莲房一般”“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
声:
色:
“碧绿”“紫红”是写颜色
这是从视觉上写
“长吟”“低唱”“弹琴”是从听觉上写
“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
味:
春:
夏:
秋:
菜畦、桑椹、菜花是春末的
蝉鸣在盛夏
蟋蟀则引人想起夏末秋初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热闹、丰富的繁杂中透露出生命的蓬勃。
“肥胖”“高大”“拥肿”“莲房一般”“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碧绿”“紫红”是写颜色,这是从视觉上写;“长吟”“低唱”“弹琴”是从听觉上写;“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
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则引人想起夏末秋初,景物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热闹、丰富的繁杂中透露出生命的蓬勃,且与后文冬天的百草园形成照应,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我”的活动:
(1)摸石井栏
(2)翻断砖
(3)按斑蝥
(4)拔何首乌根
(5)摘覆盆子
其乐无穷
我的乐园
②从儿童的感受出发,通过“光滑”“肥胖”“低唱”
“弹琴”等词语,描绘孩童纯真自然的天性。
说石井栏“光滑”,很可能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和其他
孩子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体态
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殊感受。这一切都描绘了孩童纯真
自然的天性。
③纷杂中却暗藏着富有变化的顺序,特殊的句式看似“不必说”实则意在强调“必说”,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椹”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略写)
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详写)
由低到高写静物
由高到低写动物
从动物写到植物
从植物写到动物
(2)本段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③纷杂中却暗藏着富有变化的顺序,特殊的句式看似“不必说”实则意在强调“必说”,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略写百草园丰富的景致,再“单是……”细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几种顺序配合,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2)学习这段文字中鲁迅行文的精妙之法,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描写一处景物。注意合理安排
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150字左右。
春节到了,不必说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春装,满街满巷的喜气洋洋,也不必说大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年货,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单是那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各色烟花爆竹就让我们这些小孩欢呼雀跃!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的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强劲的东风昂然挺立。
动词填空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我”的活动:
(1)摸石井栏
(2)翻断砖
(3)按斑蝥
(4)拔何首乌根
(5)摘覆盆子
其乐无穷
我的乐园
(6)雪地捕鸟
导学一 【《作业本》第53页】
(1)白草园是童年鲁迅心灵的家园,长大后的鲁迅在字里行间重拾的是孩童的天性,
因此百草园里有:A.热爱自然的本性; B.探索、冒险的勇气;
C.渴寻神秘而又陷入惊惧的矛盾心理;
D.认真尝试、虚心求教的朴实和单纯。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我读到的是( )。
因为 。
鲁迅生动的描写,让我看到了百草园里有那么多活泼有趣的动物、植物,只有真心喜欢、细心观察,才能用如此真挚的情感来形容它们。
A
我读到的是( ),因为
C
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小鲁迅不敢看墙上,
却又希望得到一盒飞蜈蚣,而且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
如果鲁迅请你去他的百草园做客,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我会选择( )去百草园。
因为
那时我可以在皂荚树下听蝉乘凉,可以吃到酸酸甜甜
的覆盆子。
夏天
任务三:
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
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二、新知研学
三味书屋:寿镜吾说,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内容获得深长的滋味。
任务三:
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
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二、新知研学
关于课文中的“先生”这一形象及鲁迅对他的情感的解读,
历来争议较大。下面是三名同学的不同观点,学习课文后,你
认同谁的观点?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请从文中摘录相关
的语句作为依据,评价这位“先生”。
小语:“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鲁迅是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对他予以批判的。
小文:鲁迅对“先生”这个人物是充满调侃意味的,无论是写“我们”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还是写他拒绝回答“怪哉”一问,都是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小兴:“先生”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但这并没有让学生产生厌恶
感,更没有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相反,他以“方正、质朴”的品行以及对学生的宽容等获得了少年鲁迅的敬重。
我的评价:
鲁迅对先生的情感是复杂的。这位先生推崇的是以科举为
目的的封建教育,因此,他拒绝回答小鲁迅有关“怪哉”的提问,教授知识的方式也较为死板,这无疑会让鲁迅觉得遗憾;但是,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却是鲁迅敬佩的,还有先生在学生行礼时的和蔼答礼,读书时好玩的样子,以及有戒尺却不常用的慈善,都让鲁迅很是喜欢,并终生怀念。
1、请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依据。
备选词语:快乐 严谨 勤奋 枯燥 严厉 荒诞
我选的词是:
因为 。
2、假如你有机会去课文中的“三味书屋”求学,你愿意去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写出两点)
快乐
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玩耍,被发现后回屋受罚,趁老师读书入迷“做戏”“画画儿”等细节描写,传递的是与成年人渐行渐远的单纯的快乐。
我愿意去。文中提到先生在读书的时候,总是将头“拗过去,拗过去”,我从未见过一位老师读书如此投入,很有趣;而且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并不那样严厉。
我不愿意去。因为先生严厉、迂腐,扼杀学生的求知欲。
三、迁移拓学
本课的学习生活与今天有一定的距离,请同学们看看与自己的
生活、学习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
生活的乐趣。
鲁迅先生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虽是枯燥的、但也有乐趣。我从小出生在城市里,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百草园,只有假期时偶尔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虽然现在时代发展了,但社会竞争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着上学习班,都比着上哪所好学校,跟过去的孩子来比,我们少了很多乐趣。
四、反思结学
我的收获:
作者通过描绘心中其乐无穷的百草园,表达喜爱和怀念之情;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虽有点枯燥,但老私塾先生的课,使三味书屋充满谐趣,表达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五、达标测学
在鲁迅的散文里,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由于突然而至的
情感的喷发,文章中会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句法或表现手法。
钱理群教授称这些语句为文学创作的“神来之笔”。要领会这些
“神来之笔”的妙处,就要发现其中的不合常理处,探求其合乎
情理处。请仿照示例,选择下面的一处“神来之笔”,围绕加点词
进行赏析。
【示例】
“神来之笔”: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不合常理处:这段话是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而“当然睡不着
的”一句是作者以童年鲁迅的身份突然出现,显得十分突兀。
合乎情理处:这样的表达,有舒缓叙述节奏的效果,更增添了几分
幽默感,也隐含了作者对孩童成长心理的审视和关照。
“神来之笔”:
①(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我选第( 1 )句。
不合常理处:
合乎情理处:
作者用了含义相反的词。“确凿”是不容置疑的肯定,“似乎”却是含糊、犹疑的判断。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写实,和后文的“荒园”相呼应,是
成年人的视角;“似乎只有一些野草”是写实,更是写意,
在童年鲁迅的观察与感觉中,野草丛里还有别的生命,别的乐趣。
“神来之笔”:
①(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我选第( 2 )句。
不合常理处:
合乎情理处:
“Ade”一词是德语,这显然不是小鲁迅能喊出的,而是作者以成年鲁迅的身份强势介人童年语境。
文章写的是回忆,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未必完全就是当时真实的生活,用德语既是情感爆发的“口不择言”,也使笔下的文字轻松、有趣、舒展、自由。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依依不舍。
绣像 木刻的《山海经》 藤野先生所改正的讲义
①绣像是“我”童年期间在三味书屋求学过程中,自己亲手画的,包含了“我”在三味书屋时的回忆与乐趣。
② 《山海经》是长妈妈告假回家时特意买给“我”的,包含了
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她的怀念之情。
③讲义是“我”在日本求学时,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主动帮忙修改的,
包含了他对“我”的关怀、照顾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情。
(1)根据摘录的笔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鲁迅先生丢失了
、 、 等东西。
(2)这些丢失的物品,都令鲁迅先生念念不忘。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任选其中一件物品,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说你的认识。
课后拓展
归纳中心
鲁迅描绘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虽然有点枯燥无味但也有快乐的读书生活,回忆了儿时童年、少年时期不同的欢乐,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的心理。
你觉得寿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学生对寿先生的态度怎样?
恭敬:方正、质朴、博学
理解:不回答我的问题(刻板)
开明:罚跪、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 有哪些趣事呢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游戏画画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补充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先生由于受北洋军阀迫害,愤然离京到达厦门。他本想与创造社合作,干一番事业的,但到达厦门后的现状却使他大失所望,创造社的同仁大多参加北伐去了,他因此失去了战友;而“现代评论派”的势力也从北京移到厦门,并在那里不断膨胀。这些人谋私剥,工于心计,对教书却全不济事。每天除了干些讨好上司,散布流言蜚语,大摆名士架子之类的玩艺外,就是暗中攻击鲁迅,排斥异己。而当局则“正与此辈气味相投”。这种周围是“死海一样”的环境,自然使鲁迅感到极大的苦闷和愤慨,鲁迅先生是在“只剩了回忆”的可能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意在通过对儿时天真、活泼、充满情趣的生活的回忆,反衬出对黑暗、庸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