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统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考试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统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考试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9 15: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六单元考试试题
语 文(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校填写在本试题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请在试题对应题目上作答,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4.请用黑笔在试题上作答。字迹要清晰,卷面要整洁。
5.考试结束后,本试题收回。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运用(3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规范、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2分)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3分)
(1)海上生明月,tiān yá共此时。
(2)我的母亲很hé ǎi,对人很温柔。
(3)我要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生命科学的zī liào。
3.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5分)
①一丝不( ) ②眉飞色( ) ③风雨同( ) ④理直气( )
写出像词语①一样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写出像词语②一样含有人的头部部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写出像词语③一样含有“风雨”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1)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
(2)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
(3)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
(4)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5.默写。(6分)
五行:____、木、水、____、土。
五谷:稻、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音:宫、商、角、________ 、__________。
五彩:黄、青、________ 、白、_________ 。
6.选择题。(答案唯一,只写序号。10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肆虐(niè) 荞麦(qiáo) 遨游(áo)
B.承载(zài) 铁锹(qiāo) 拐杖(zhàng)
C.蹚水(tāng) 威胁(xié) 村郭(gē)
D.璀璨(cuī) 恩赐(cì) 盘踞(jù)
(2)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迥然不同(差别很大) B.别出心裁(安排取舍)
C.前功尽弃(完全,全部) D.暴露无遗(遗憾)
(3)(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B.同学们拿到试卷后一定要全面浏览,仔细读题,切不可断章取义。
C.高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应接不暇。
D.在党的生日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贡献我们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4)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睡眠对健康很重要,但并非睡得越多越好。过多的睡眠可能会使人精神不振,因为它会改变睡眠
和觉 醒的正常周期,导致人体生物钟节奏紊乱,使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大脑掌管睡眠的细胞群
疲劳,醒后就会感觉头晕、不适。
A.睡眠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
B.睡眠会使人精神不振。
C.睡眠并非越多越好。
D.人睡醒后会感觉头晕、不适。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九曲/黄河/万里沙
D.如今/直上/银河去
第二部分:阅读·知识·赏析(35分)
二、阅读理解与提升。(共35分)
7.诗句连线巧搭配。(3分)
不知细叶谁裁出 映日荷花别样红
葡萄美酒夜光杯 春光懒困倚微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师塔前江水东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片冰心在玉壶
接天莲叶无穷碧 欲饮琵琶马上催
8.语文要素分解1找出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理清文章思路。(4分)
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红树林占全球地表面积极少,看上去很不起眼儿,但它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却是“多才多艺”。首先,红树林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其次,红树林是抵御灾害的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御台风、海啸、风暴潮。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固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语段先点明说明对象是①__________。先写了它②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然后写它③_________的作用;最后写它具有④____________的重要作用。
技法点拨:理清文章思路,应抓住下列关键句:①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等;②能体现文章写作顺序的句子,如含时间顺序词(早中晚等)、空间顺序词(东南西北等)、逻辑顺序词(首先、其次、再次、由主及次等)的句子;③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
9.课内阅读。(10分)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1分)
节制( ) 慷慨( )
(2)文段主要表述的观点是_______。其中,第一自然段是写________,第二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5)尝试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以“水”或“空气”为话题写一两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重庆市的轻轨线路图,完成练习。(3分)
(1)图示中轻轨1号线和2号线都经历的两个站点是 _______和_______ 。
(2)判断对错。
①王明要以最快的速度从校场口到大坪,坐轻轨2号线最合适。 ( )
②李明要从袁家岗到小什字,可以先坐轻轨2号线到大坪,再换乘轻轨1号线,也可以坐轻轨2号线到两路口,再换乘轻轨1号线。 ( )
③刘明要到嘉陵江畔欣赏夜景,可以坐轻轨2号线到李子坝下,也可以到曾家岩下。( )
④轻轨1号线不经过牛角沱。 ( )
11.阅读理解。(15分)
风的故事
①冬天的风衰老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躁,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②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③ 。
④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焕然一新。
⑤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⑥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⑦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⑧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⑨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⑩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嚎。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拥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本文讲述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2)请你根据上下文将第③自然段的表示回忆的一句话补写在横线上,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2分)
(3)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4分)
A春风:__________ B夏风:__________
C秋风:__________ D冬风:__________
(4)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 (用文中词语回答)(4分)
A对待春风:________________ B对待夏风:__________________
C对待秋风:________________ D对待冬风: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提示: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过渡、写作顺序等方面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写作·表达·能力(35分)
综合实践与习作。(共35分)
12.实践运用。(5分)
选择“普通市民、消防队员、环卫工人、鞭炮厂工人”中的一个身份,来谈一谈春节到底该不该
燃放烟花爆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习作乐园。(30分)
生活中还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要求:①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②语句通顺,格式正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六单元考试试题
语 文(基础卷)
参考答案
1.2.天涯、和蔼、资料
3.苟 舞 舟 壮 五颜六色 四面八方 口是心非 目瞪口呆 风雨无阻 风调雨顺
4.(1)比喻(2)反问 (3)拟人(4)比喻 拟人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6.(1)B(2)D(3)A(4)C(5)B
7.
红树林 维持生物多样性 抵御灾害 净化水质、固炭
(1)控制 大方(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矿产资源形成时间长且不可再生,需要人类节制开采。 人类随意毁坏和滥用自然资源,导致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3)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4)举例子 列数字(5)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0%,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足 3%。每一滴水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浪费水资源就是浪费生命之源。
(1)大坪 较场口 (2) × × √ √
11.(1)拟人(2)风回忆着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是多么受人们欢迎啊!(3)柔情万千 热情洋溢 沉静和煦 衰老疲惫 (4)虔诚感激 欣喜若狂 爱戴敬佩 置之不理 (5)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风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词语运用上,准确地选用了一系列四字词语来形容四季风的特点和人们的态度,使表达简洁明了。文章在过渡上自然流畅,从冬天的风引出对四季风的回忆,再回到冬天的风,结构清晰。写作顺序上采用了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四季风的不同特点和人们的态度,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风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风的情感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