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课件(26张ppt)+教案+说课稿+视频,音频及动画素材共7份(汪清县一中李红梅)(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课件(26张ppt)+教案+说课稿+视频,音频及动画素材共7份(汪清县一中李红梅)(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21 08:20:5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关注生活,
学习有用的地理!
电( )雷( ) 闪鸣( )日( )炎烈炎狂 ( ) 暴 ( )风雨鹅 ( ) 大 ( ) 毛雪成语游戏第 三 章汪清第一中学 李红梅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天气的影响。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读天气现象。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主学习一:读教科书46—47页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二者有什么不同?夏季冬季天
气气
候早晨午后6.昆明四季如春 ( )
1.龙井四季分明 ( )2.东边日出西边雨 ( )3.今天龙井阴,延吉晴转多云( )4.春秋季节,早晚温差太大了( )眼急手快下列描述,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天 气气 候天 气气 侯 气 候 天 气ABCD自主学习二读教科书P48—49页,图3.4—3.5,完成学习任务。 熟悉天气符号的家族成员晴阴多云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小雪中雪大雪 雨夹雪 霜冻冰雹沙尘暴雾考考你的记忆力12342~19°C北京- 1~15°C长春重庆 1~3°C海口西宁 6~5°C 9~22°C成都4~20°C 谢谢!加5分加4分加3分加4分C每题2分AB课题
§3.1 多变的天气(1)
主讲人:汪清一中 李红梅
时间 2015-1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动画、网站等,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难点
重点:天气和气候特点。
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和播报天气预报。
步 骤
学 习 过 程
导入
一、自主 学习
二、合作学习
三、游戏眼急手快
四、分析图片
五、自主学习
六、考考你的记忆力
七、模仿秀
八、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天气与气候
(一)、阅读教科书46—47页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并将知识点标记在书上。
1、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 的。
2、人们经常用 、 、 等来描述天气。
3、气候是一个地区 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
4、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 或 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
(二)、根据图片资料区分天气与气候。
(三)、哪些是天气描写,哪些是气候描写。

二、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三、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要说明 或 内 、 、 和 等的情况。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蓝色表示_____。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 ,云层厚的地方是 。
3、风向是风________,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级数越大,风力越_____。
4、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出现在城市名称旁边。如果一
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说出常用的天气符号
我是小小播报员。
1、下列说法中,描述天气的是 ( )
A、山雨欲来风满楼 B、昆明四季春常在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
2、有关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气与气候一样,都是时刻变化的
B、天气与气候一样,一般变化不大
C、天气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D、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是 ( )
4、卫星云图上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的天气是 ( )
A、晴天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 D、晴转阴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来自汪清第一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等几部分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生活展开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七年级学生认识天气,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的为生活服务,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环境主要为多媒体教室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多媒体展示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动画、网站等,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2.难点: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和播报天气预报。
我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法突破重难点,将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合作探究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
本节教学将通过四个环节,三个疑问进行探究,两个展示活动达成目标。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整合点1:常规教学的导入,只能用描述的语言引入,用音乐导入却改变了语言文字的枯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天气与气候的特点
整合点2:常规教学,教师只能将需要的教学内容写在黑板或图片资料粘贴在有限的黑板上,而通过多媒体的整合播放,与同学分享、交流,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解决了板书耗时长,版面不够用的问题,省时高效,突出了重点。]
第三环节,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整合点3: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倾向。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理念。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整合点4: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和播报天气预报是教学难点,常规教学手段只能利用教材插图,运用教学用语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无法感受动态图像和切身体验;而通过信息整合,以视频、图片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带着已有知识去判读,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总之,本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而且使本节课变得动态、立体,并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调动了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又起到了教学的高效的作用。
当然,如何使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更加有效和高效,还需要我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