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四大洋》说课课件(17张ppt)+上课课件(22张ppt)+教案+说课稿+视频及动画素材共9份(汪清三中任凤芝)(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四大洋》说课课件(17张ppt)+上课课件(22张ppt)+教案+说课稿+视频及动画素材共9份(汪清三中任凤芝)(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21 08:17:18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授课人:汪清三中任凤芝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四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我要做到:
1. 学会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大小、
位置及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学习目标请你判断大陆、半岛、群岛A B C D E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亚欧大陆马来群岛日本群岛1.按面积大小排列,说出七大洲名称。
2.根据轮廓判定大洲的名称
3.主要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
(2)亚洲与非洲:
(3)南美洲与北美洲:
4.按面积大小排列,说出四大洋名称。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读一读:1.按面积大小排列,说出七大洲名称。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读一读:大洲七兄弟
居住地球村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2.根据轮廓判定大洲的名称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读一读:3.主要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
(2)亚洲与非洲
(3)南美洲与北美洲
读一读: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乌拉尔山、乌拉尔山、
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4.按面积大小排列,说出四大洋名称。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读一读:
“洋”家将
四姐妹
太大印北
四洋贯通赤道 1.大洲的半球位置:
(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2)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3)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4)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5)赤道穿过的大洲?
(6)赤道穿过哪两个大洲的大陆?议一议: 议一议:2. 判定大洲和大洋
的海陆位置:
(1)位于北极的大
洋是哪一个,
说出其周边的
大洲?
(2)说出南极洲
周边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大洋洲三



界2018/11/21拓展训练:1.毛泽东诗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我们学习了四大洋,这五大洋又指哪些呢?请百度网页搜索2.查一查中国位于七大洲的位置?能否查到龙井四中的位置?
请百度地图搜索陆地海洋海陆
面貌大陆
岛屿

海峡
洋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面积
轮廓
位置
分布
课堂小结:2018/11/21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2018/11/21课题
七大洲和四大洋
授课教师
汪清三中任凤芝
时间
2015年11月5日




知识与技能: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和海峡等海陆基本概念。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并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海陆的一些基本概念。
2. 通过读图、填图、拼图、绘图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重点
七大洋和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
难点
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和海峡等海陆基本概念
教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 微课 课件 Flash拼图和填图
环节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总结
1.播放视频:《时间去哪儿?》
2说出与地理相关的信息。
3.落实学习目标。
板块一:探访海陆家族
1.播放微课:《探访海陆家族》
2.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和群岛等。
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
读一读:
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字、面积大小,判别大洲轮廓,认识主要的大洲间界线。
议一议:
七大洲半球位置
(2) 北冰洋和南极洲的海陆位置
3.做一做:
(1)填图活动: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拼图游戏: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地理位置进行拼图。
4画一画:
绘七大洲四大洋简图,各组选二幅,通过展台展示。
板块三:拓展训练《有事问度娘》
(1)百度网页:有五大洋之说吗?
(2)百度地图:我们的家在哪里?
根据思维导图,说出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2. 微课《站在北京看大洲》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观看微课
自主学习
观察地图
认识大洲、大洋
观察地图
认识大洲、大洋
Flash填图
Flash拼图
画简图
网络收集信息
畅谈所得
观看微课巩固
课件17张PPT。毛泽东诗句:敢上九天揽月
敢下五洋捉鳖七大洲和四大洋课




分七大洲
四大洋教材地位课标理解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 课堂系统部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拓展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第二课时, 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课前系统部分2.我对课标的理解:
新课程确定的本节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的理解是: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分布特点 、界线名称。运用地图说出大陆、岛屿、半岛 等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
3.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但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5.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难点: 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 海和海峡4.6.课堂设计理念: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贯穿于教学始终。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新鲜的画面和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二 课堂系统部分:1. 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个初步感知,形成一 定的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和热情。板块一:探访海陆家族
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海陆相关的基本概念。学会在地图上判别,学以致用。
2.学习新课: 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
(1)读一读:
第一: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第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检查学习质量。
第三: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如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列: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排列:太大印北等。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呜)乌(呜)大土(哭)。 (2)议一议:读图观察,合作探究,知道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

(3)做一做:
两个游戏活动:利用flash制作填图、拼图活动,让学生进行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根据轮廓判断大洲,根据七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
(4)画一画:教师在电脑上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进行七大洲四大洋的绘简图,进一步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

3.拓展训练:《有事问“度娘”》
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明确五大洲是指亚、欧、非,大洋洲和美洲 。曾有五大洋划分说法 。
第二题,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我们的家乡在哪里》,了解亚洲、中国、家乡的不同层次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
老师播放用流行歌曲改编的《站在北京看大洲》微课进行总结,学生在欣赏动听的歌曲中结束学习,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而美好。
4课堂小结 七大洲和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陆:七大洲

海:四大洋:太大印北一、探访海陆家族
二、探寻大洲大洋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1)信息技术不再是学科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与学科教学整合,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效果很好。但个别学生不适应,有待进一步提高。《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
汪清三中:任凤芝
导入:奥运会的会旗为什么是五环呢?毛泽东诗句为什么是“敢下五洋捉鳖”,而不是四洋?
题目:七大洲和四大洋
说课:
结构包括: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堂两部分。以课堂教学程序为线索,重点说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一、课前系统部分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第二课时, 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我对课标的理解:
新课程确定的本节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的理解是: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分布特点 、界线名称。运用地图说出大陆、岛屿、半岛 等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但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
5.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
难点: 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 海和海峡
为此我除了使用课件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三个微视频、两个flash填图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运用百度进行搜索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巧妙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6.设计理念: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系统部分:
1、 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个初步感知,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和热情。
2、学习新课
板块一:观看微课《探访海陆家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和海峡。并在地图上进行判别,学以致用。
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
(1)读一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反馈、总结,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
(2)议一议:通过读图观察,组织学生认知七大洲半球、海陆位置,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印象,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3)做一做:
填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填图题,让学生填 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拼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
(4)画一画:
通过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让学生知道大多呈现三角形,我用直动画形式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画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简图,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
通过以上读图、填图、拼图、绘图活动,由浅入深,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穷,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训练:我设计了《有事问度娘》活动: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知道除了四大洋,还有五大洋等其他划分方式。第二题,《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是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了解亚洲、中国、龙井不同层次区域的地理位置。意图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对祖国对家乡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4.课堂小结: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最后为大家送一首歌《站在北京看大洲》。这是我用流行歌曲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改编的微课,意图使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愉快结束学习,又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为学生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5.板书设计:一是突出知识体系。 二是突出学法指导。
6.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但个别同学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汪清三中的地理教师任凤芝。非常高兴来到海兰江畔的龙井四中,和各位老师交流研讨。
奥运会的会旗为什么是五环呢?毛泽东诗句为什么是“敢下五洋捉鳖”?
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大洲与四大洋》。结构包括:课前和课堂两部分。以课堂教学程序为线索,重点说说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根据教材、课标、学情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三个微视频、flash填图和拼图游戏等。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贯穿地教学的始终。
我设计理念是整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新鲜的画面和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我制作的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有个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学习新课
板块一:通过观看我制作的微课《探访海陆家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地图上进行判别,学以致用。
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
读一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反馈、总结,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
议一议:通过读图观察,组织学生认知七大洲半球、海陆位置,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做一做:
(1)利用flash制作填图题,让学生填 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拼出来的世界》是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
画一画:
通过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让学生知道大多呈现三角形,我用动画形式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画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简图,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
3.拓展训练:我设计了《有事问度娘》活动: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知道除了四大洋,还有五大洋等其他划分。第二题,《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是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了解亚洲、中国、家乡的不同层次区域的地理位置。意图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对祖国对家乡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4.课堂小结: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最后我送一首《站在北京看大洲》歌曲。这是我用流行歌曲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改编的微课,意图使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愉快结束学习,又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为学生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5. 板书设计:一是突出知识体系。 二是突出学法指导。
6.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不再是学科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与学科教学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是我参赛后最大的收获。
(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但个别同学还不适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我今年50岁,让我学生接受最好的地理教育是我的理想和追求!我会继续加油。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