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9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太阳系部分天体及运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比上图所示天体系统低一级别且不包含③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 B. 木卫系 C. 银河系 D. 火卫系
2. 由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 )
A. 火星与木星之间 B. 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C. 土星与木星之间 D. 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我国某河口三角洲形成前河口不断向陆地方向退缩,在河口形成海相沉积物。下图为该三角洲形成前不同时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沉积物a、b形成的外力作用为( )
A海水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海水沉积 D. 流水沉积
4. 地质剖面图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甲丙丁乙 D. 丙甲乙丁
5. 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唯一的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下列关联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生命存在条件各要素关系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下列能源组合中,全部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①水能②风能③生物能④核能⑤潮汐能⑥地热能⑦煤炭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⑤⑥⑦
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溶洞附近,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质的钙华“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该处钙华“梯田”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水沉积作用为主,P处沉积作用强于Q处
B.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P处侵蚀作用强于Q处
C. 流水沉积作用为主,P处沉积作用弱于Q处
D.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P处侵蚀作用弱于Q处
8. 可快速获取钙华“梯田”面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VR B. BDS C. RS D. GIS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日05:21多国观测到了在太阳活动区AR3842爆发了X9.0级耀斑,刷新第25太阳活动周以来的最强记录,本次耀斑爆发短时间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目前该活动区位于日面中心附近,在3天内又爆发了多个朝向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多地发布了强地磁暴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太阳活动区AR3842的X9.0级耀斑爆发时并没有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影响因为( )
A. 此次太阳活动区背向地球 B. 我国已经发布预警
C. 此次耀斑爆发级别比较低 D. 大部分地区为夜间
10. 本次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
①高纬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②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③威胁太空中宇航器安全④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某中学地理实践研究小组在我国某地考察后,绘制了当地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工程治理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荒沙化 C. 水土流失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2. 该工程最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 B. 东南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金沙江谷地P处发生多次山体滑坡,在滑坡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后因滑坡体多次垮塌导致湖水外泄,形成多个河流阶地。左图为谷地地形水系图,右图为左图中Q处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地壳稳定前提下,滑坡体至少垮塌( )
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
14. 黄土状沉积物形成时期( )
A. 气候较为干旱 B. 气候较为湿润 C. 河水下切较快 D. 河水侧蚀较快
15. 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是古生代后期造煤的重要物质条件。该成煤植物为( )
A. 蕨类木本植物 B. 蕨类草本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2024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一)16点,浙江杭州某中学生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太阳位于天空西南方向,并手绘了月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同学观测时日地月位置关系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该同学手绘的月亮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年9月18日20时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中a、b、c为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甲、乙为圈层分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岩石圈 B. 地壳 C. 地核 D. 地幔
19. 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横波由a进入b速度加快 B. 横波由b进入c速度加快
C. 纵波由a进入b速度降低 D. 纵波由b进入c速度降低
甲、乙为两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所在地以定向风为主 B. 甲所在地气候干燥
C. 乙所在地以定向风为主 D. 乙所在地气候湿润
21. 甲、乙照片所示地貌形成外力作用为( )
A. 甲—风力沉积 B. 甲—风力侵蚀 C. 乙—风力沉积 D. 乙—风力侵蚀
22. 下图为某同学在挪威西部拍摄自然景观照片,此处海湾深入内陆很远,海湾两岸岩壁陡峭。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地理事物形成的外力作用与上图所示海湾相同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 B. 长江三峡 C. 北美五大湖 D. 黄土高原沟壑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藏北高原,是除南极、北极以外体积最大的冰川,与戈壁沙漠、湖泊相互伴生。在湖泊与冰川之间,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在戈壁沙漠东部还分布着连续的新月形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区域沙丘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偏西风携带戈壁滩细小沙粒 B. 偏东风带来河床的细小沙粒
C. 沙源可能来自冬季湖泊湖床 D. 沙源可能来自夏季河流河床
24. 普若岗日冰川体积大的气候原因有( )
A地势较平坦,冰川移动缓慢 B. 偏西风带来水汽,形成降水
C. 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D. 地壳稳定,对冰川破坏力小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影响海陆分布。美国东南部的新奥尔良所处位置在距今4300年仍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持续消融及陆地河流的影响,在距今4000年新奥尔良所处位置形成了陆地。同时在沿岸流(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作用下,新奥尔良东侧形成了狭长的陆地,并将海水包围形成了现在的庞恰特雷恩湖。下图为某区域距今5000年至距今4000年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
(1)图示区域在新生代______大冰期后冰川持续消融,海平面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淹没了部分海拔较低的陆地。
(2)图示区域至距今4000年形成的陆地2地貌名称为______,促使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_____。根据新奥尔良东北方向的陆地3面积变化可知,图中新奥尔良东侧的沿岸流向______方向流动。
(3)距今4300年图示区域北部海域仍是海湾,当新奥尔良附近的陆地2与陆地3连接在一起时,这部分海域演变为湖泊,其水体盐度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请分析原因。
(4)图示区域在距今5000年至距今4000年时间内陆地面积变化是______(填“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影响距今5000年至距今4600年、距今4300年至距今4000年这两个时段的陆地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流域地势落差大,河流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由于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在时间上变率较大,我国在长江上游流域实施“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生产战略。图1为长江流域局部区域图,图2为乙地附近著名的凯江大回湾河流地貌景观图。
(1)图1中甲乙丙三地中太阳能资源由丰富到贫乏的排序是______,影响甲乙两地太阳能资源多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2)图2中B、C两岸,______(填“B”或“C”)岸以流水堆积为主。与A地比,简述B地发展种植业的优缺点______。
(3)“光水互补”中冬季为发电高峰的是______(填“光伏”或“水力”)发电,“风光互补”中黑夜为发电高峰的是______(填“风力”或“光伏”)发电。简述我国在长江上游流域实施“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生产战略的意义______。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答案】1. B 2. B
【答案】3. C 4. A
【答案】5.D
6.
【答案】A
【答案】7. C 8. C
【答案】9. D 10. A
【答案】11. C 12. D
【答案】13. B 14. A
【答案】15.A
【答案】16. B 17. 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答案】18. AB 19. AD
【答案】20. BC 21. BD
22.
【答案】AC
【答案】23. AC 24. BC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5.
【答案】(1) ①. 第四纪 ②. 上升
(2) ①. 三角洲 ②. 流水沉积 ③. 西南
(3)下降;陆地淡水河流注入,与海水分离。
(4) ①. 先变小后变大 ②. 气候 ③. 流水作用
26.
【答案】(1) ①. 甲丙乙 ②. 地形
(2) ①. B ②. 优点:地形平坦、面积大、取水方便;缺点:易发生洪水
(3) ①. 光伏 ②. 风力 ③. 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清洁能源,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电网稳定性,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