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7课《说“屏”》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7课《说“屏”》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1 12:0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说“屏”小品文陈从周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7课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
擅长文、史、诗词、绘画、昆曲。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
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苏绣屏风荷塘清趣孔雀牡丹國色天香圖--牡丹長壽長樂圖紅樓夢十二金釵
现代屏风屏风 纳凉帷幕伧俗萤忒韶倚píngnàwéicāngyíngtuīsháoyǐ字词注音字词释义伧俗:
纳凉:
缓冲:
雅俗之分:
因地制宜:粗俗、鄙浅。享受凉爽。纳:享受使冲突缓和。高雅和粗俗的区别。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办法。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屏有哪些作用?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屏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艺术上:雅俗之别。外形上:大小之分。金屏纯银屏风锦屏画 屏石 屏木屏木屏竹屏设置上注意问题大小因地制宜
讲究造型、色彩、绘画
设置与整体相称
曲屏折度、视线远近得体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屏” 合作探究,品味赏析主要说明方法:下定义
举例子
分类别
引用法
2、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提示从内容上与结构上来分析)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出了说明对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明·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锦屏人”:闺中女子。
“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年青时代。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 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作用,又使语言生动有趣,增添了想象的空间。
?“闲倚画屏”? 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抱膝看屏山” ——张恨水《金粉世家》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后两句诗词点出了“屏”是极具文化内涵的物品,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使用屏的愿望。 学法指导: 作者引用古诗词的作用?1、开头一般引出说明对象
2、语言生动活泼,文章富有文采
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从内容上分析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
“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品味感情:拓展延伸 在中国,有着较高审美和使用价值的器物很多,如屏风、茶具,扇子,陶瓷等,现在让你扮演店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向顾客介绍它的质地,特点和作用。智慧快餐1、你能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吗?
(1)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2)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3)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研读赏析
?作业布置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