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1 09: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重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1.他是谁?一.郑和下西洋考考你: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考考你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请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原因),条件各是什么?
1.重要目的是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是永乐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3.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福州占城苏门答腊爪哇古里郑 和 下 西 洋暹罗刘家港锡兰渤泥忽鲁木斯木鲁都束麻林阿丹满剌加1405年榜葛拉天方~1433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红海波斯湾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范围最广设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郑和
是我国和世界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员,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呢?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第一枚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第二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第三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第四枚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功吗?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的运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二、戚继光抗倭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抗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
(1528—1588)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即抗倭原因。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戚继光抗倭抗倭形势图台州大捷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戚继光抗倭成功原因1、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意愿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广大人民的支持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1.戚继光决心将自己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安危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的功名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思考: 说一说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样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么?思
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知识拓展1.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2.说说你的体会:
当今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落后就要挨打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目的、条件、过程、影响民族英雄交 往冲 突明朝的对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