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诫子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诫子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9 16: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家书,是亲情的寄托,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那些看似平常的叮咛,凝聚了亲人的殷切教诲。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情深意长,令人动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家庭的温暖与责任,领悟智慧的力量。
熟记“淫、励、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淫慢、节俭”等词语。(重点)
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重点)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读书修身、静心养德的品质。(难点)
2
1
3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早年随父到荆州,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并改造连弩,可一弩连发十矢。
书又称“尺犊”“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可以进谒显贵 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
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
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封书信
《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12年(234年),这一年2
月诸葛亮第5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
原。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沤心沥血的《出师
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了言辞
谆谆的《诫子书》。
背景补充


淫 慢
穷 庐
险 躁
淡 泊
yín
zào
丨ú
dàn bó

suì


suí




suì


夫唱妇随
表承接,就
半身不遂
湖泊
淡泊
语气助词
预习检查多音字

代词,相当于“他”“这”“那”
①【淡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②【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③【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④【广才】增长才干。
⑤【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⑥【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⑦【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文言文词语释义
⑧【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⑨【穷庐】室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
⑩【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文言文词语释义
题目的意思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告诫、劝勉信。
诫 子 书
告诫,劝勉
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停顿。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yín
zào
su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培养
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
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行为,操守
助词,的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节俭自己的欲望
修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表示否定,不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方向,不集中精力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明确志向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必须
志向,这里指立志
学习必须集中精力,而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不学习就无法
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增长才干
学习
才干,能力
成就
学业
需要
表判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连词,表承接,就
修养性情。治,修养。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丧失,消失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表承接,就,于是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
时光
岁月
跟,同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悲哀地坐守着那贫穷简陋的房屋,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疏通了文意,如何把这篇课文读得抑扬顿挫?
⑴读文章时分句与分句之间换气,每一个分句内保持气息连贯。
⑵读“夫”要短暂停顿一下,引出下文;读“也”要悠长一点,肯定一点。
⑶相对而言,虚词要读得轻而短,实词要读得重而长。
⑷从感情角度说,阴、阳、上、去,这四种声调,通常阴平亲和,阳平高昂,上
升强烈,去声哀伤。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1句起笔掷地有声、点明中心,重心落在“静”字上。
1、本文篇幅短小,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各句论述的重点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第2句反面而论,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承前阐述,上下勾连。
第3句以“夫”发语,另起层次,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阐明只有“志”才可以成学,而为学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务须学习。逻辑上仍然是承前阐述、上下勾连的关系。
第4句从反面进一步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情感上扬,自然煞尾。
第一层(第1句):开篇提出观点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二层(第2-4句):阐述“静”与“学习”“明志”“成才”的关系。
第三层(第5句):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诫子书》主要写了什么?
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希望儿子坚定意志,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学有所成。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险躁则不能治性
今义:环境安静,不嘈杂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花费时间长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行为、行动
今义:危险惊险
年与时驰
古义:轻薄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今义:危险,惊险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歌以咏志
可以为师矣
静以修身


消失
离开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介词,用
介词,凭借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目的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做动词,增长。
特殊句式: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倒装句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即“将复及何”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
......也,表判断
1、仔细读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笔勾画出来,说说是从那两方面来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修身和治学两方面进行论述。“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文中的“静”怎样理解?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地沉思,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做到“静”,就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淫慢”“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3、在“静”“俭”二字中,作者重点强调哪方面?
作者诸葛亮从正反两方面重点强调了“静”字的重要性。他从正面阐述要修身养性,心静如水,这样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从反面阐述静不下心就无法振奋精神、修养性情。
同时,“俭”可以清心寡欲,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4、诸葛亮在告诫儿子的时候,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为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②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静心专一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
5、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⑴“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志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⑵“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人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体现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淡泊,立志、为学、广才,方能成为能担当、有贡献的君子,最终“接世”。全文倡导修身与接世并重,培养高尚人格。
6、如何才能修身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7、诸葛亮自己做到的《诫子书》中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吗?
诸葛亮享年54岁,人生分为两个27年。
前27年,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宁静修身,积累阶段。
后27年,身体力行,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行动诠释了志向。
8、探究诸葛亮的“静”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山以后: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出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9、探究诸葛亮的“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的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着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要能容下棺木就行,穿当时的衣服入殓,不需要其他器物来陪葬。
诸葛亮的“俭”
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清平可见一斑。“受赏80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诸葛文化研究者分析,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
10、诸葛亮写这封家信,希望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希望儿子做一个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志存高
远、博学多才、惜时有为的人
11、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诸葛瞻在父亲的教育下,励学成才,忠君报国。在魏军攻灭蜀汉的绵竹大战中,诸葛瞻(时年37岁)带着儿子诸葛尚(时年17岁),浴血奋战,光荣殉国。诸葛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君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准则。
诸葛家族,一门忠烈,三世忠贞,这就是君子的气节与担当。
① 文短意深。本文仅仅86个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深刻透彻,道出了学与静、才与学、志与学的关系,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已成为广为传诵的修身名言。
② 结构严谨。文章逻辑严密,前后相承。先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明“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最后殷切叮咛,强调应该珍惜时光,坚定意志。
③ 对比鲜明。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不断修身养性。他的言辞中
既有慈父对子女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对世人的谆谆教诲。希
望这篇《诫子书》能在我们心中埋下一颗宁静淡薄的种子,让
这些经典语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伴随我们行走一生,砥
砺品德,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1、背诵课文。
2、说说学了本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立志
学习
惜时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志向是个人奋发的源泉,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成就学业。没有志向,就如同失去了方向,难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攀登至成功的巅峰。正值年少的我们,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因此,更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只有怀揣着坚定的志向,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需静心,才华需勤学。对我们中学生而言,保持一颗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心至关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唯有不断汲取新知,方能稳立潮头,把握未来。让我们以勤勉为舟,以好学为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让青春虚度,不让时代淘汰我们。用知识的力量,点亮前行的道路,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时光匆匆,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如同警钟在我们耳畔长鸣。作为中学生,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时光,不让它时光流逝。勤勉学习,不懈努力,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让我们把握现在,迎接未来,不负韶华,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