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看雪》课时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mián huā chūn jié ɡù xiānɡ xuě jǐnɡ jié bái
( ) ( ) ( ) ( ) ( )
答案:棉花、纯洁、故乡、雪景、洁白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纯洁,比喻纯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故乡,家乡。雪景,下雪的情景。洁白,汉语词汇,指品行清白纯正;纯净的白色。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在正确的读音右边画上√。
雪花( xuě xiě ) 洁白(bái bèi )
答案: 雪花( xuě√ xiě ) 洁白(bái√ bèi )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雪花,是一个汉语常用词语。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像花,所以叫雪花。洁白,汉语词汇,指品行清白纯正;纯净的白色。
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的熟练程度,对于这些易写错的拼音,应注意辨析,并掌握它们的组词。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铺:______( )
______( )
答案: 铺:pù ( 当铺)
Pū (铺开)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读pù,形声。从金,甫声。本义: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当铺”,读pū,把东西展开或摊开。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多音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4、区别字组词
故( ) 候( ) 讲( ) 凉( )
胡( ) 侯( ) 进( ) 惊( )
答案:
故乡、时候、讲话、凉快
胡子、侯爷、进入、惊讶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辨析的情况。故乡,家乡,胡子,男人的胡须。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侯爷,古时代的官职。讲话,说话。进入,进与出相反,凉快,凉爽。惊讶,惊讶,汉语词汇。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动词。有惊异;惊奇之意;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掌握生字词,并加强反复识记并注意辨析,同时掌握它们的组词。
5、看拼音写词语。
tónɡ nián diǎn tóu shānɡ diàn yín zhuānɡ
答案: 童年、点头、商店、银装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熟悉程度。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学的时间段。点头,表示赞同。商店,买东西的地方。银装,这里指银色的装扮。
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的熟悉程度,学生应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6、选择适当的词语
银装 光芒 雪花 积雪 雪毯 台湾 棉花 雪人
飘着( ) 美丽的( ) 堆着( ) 洁白的( ) 披着( ) 厚厚的( ) 铺着( ) 耀眼的( )
答案:雪花、台湾、雪人、棉花、银装、积雪、雪毯、光芒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从而正确的搭配词语。飘着的是雪花,雪花集聚在一起就是积雪,积雪可以堆成雪人。厚厚的雪层就是雪毯;所以应该是飘着雪花,堆着雪人,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台湾很美丽,光芒是耀眼的,棉花是洁白的,积雪是厚厚的。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并学会正确的搭配词语;
7、根据课文组词
讲( ) 打( ) 指( ) 接( )
惊( ) 故( ) 候( ) 奇( )
答案:
讲话、打仗、手指、接着
惊奇、故乡、时候、惊奇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生词的词义的掌握。讲话,说话。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手指,指前肢的一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特指除拇指之外的四指之一;接着,顺连着;惊奇,惊讶奇怪,故乡,家乡。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惊奇,惊讶奇怪。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的生词,才能写出正确答案。
8、填一填成语。
( )款款 ( )不已
答案:深情款款、惊讶不已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掌握,款款是诚恳的意思,深情款款就是表达满含着诚挚的深情。惊讶不已,惊讶得不能控制自己。
点评: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只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就不难写出正确的答案。
9、写出含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亻( ) ( ) ( )
氵( ) ( ) ( )
答案:
仗 (打仗) 住 (居住) 停(停止)
洁(洁白) 海(海洋) 河(河流)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熟悉程度。仗、住、停的偏旁部首一样;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居住,住下。停止,停住,止住。洁白,汉语词汇,指品行清白纯正;纯净的白色。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学生应该积累学过的生字词,才能完成这类题目;
10、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你看过真的雪吗( )
(2)下课了( )同学们在踢足球( )跳大绳( )打沙包( )做各种游戏( )玩得真开心呀( )
(3)你家离这儿很远吧( )
(4)啊( )下雪了( )我们可以去打雪仗了( )
答案: (1)?
(2)。、、、…!
(3)?
(4)!。!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问号用于疑问句中,而感叹号一般用于感叹句中,顿号用于句中的停顿。第一句和第三句是疑问句,应该用问号,第二句的踢足球、跳大绳、打沙包属于并列,应该用顿号;第四句是感叹句,应该用感叹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了解,教师也应不断强调,考试常涉及。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冬天,天上飘着( ),地上铺着( ),树上披着( ),到处一片(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 )雪人,( )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老师望望大家,( )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 )。”
答案:
(1)雪花、雪毯、银装、洁白、堆、打
(2)深情
解析:
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敏感程度,根据课文: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 打雪仗,玩的可高兴了!老师望着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可以写成正确答案。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只要多读,就不难写出正确答案。
试
12、选词填空。
匹 座 台 支 面 块
一( )歌曲 一( )计算机 一( )旗帜
一( )老马 一( )大城市 一( )纪念碑
答案:支、台、面、匹、座、块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中的量词的使用的掌握。歌曲应该用一支;计算机应该用一台;旗帜应该用一面。马应该用马匹。大城市应该用一座。纪念碑应该用一块。
点评: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对于这类题型,学生应掌握。
13、判断对错
(1)北京会下雪。( )
(2)台湾很难看到雪。( )
答案:√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以及“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可以得出答案。
点评: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回答,对于这类题目应熟练掌握。
14、加偏旁,变新字
井---( )( ) 京-----( )( )
答案:井---( 讲 )( 进 ) 京----( 凉 )( 惊 )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情况。井可以变成讲和进,讲话,说话。进入,进与出相反,京可以变成凉和惊;凉快,凉爽。惊讶,惊讶,汉语词汇。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动词。有惊异;惊奇之意;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也应学会加偏旁。学生平时应注意辨析并加强反复识记这类词语。
1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
(2)今天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3)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答案:
(1)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
(2)今天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3)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问号用于疑问句中,而感叹号一般用于感叹句中,第一句是完整的句子,用句号,第二句是疑问句,应该用问号;第三句是感叹句,应该用感叹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了解,教师也应不断强调,考试常涉及。
16、把下列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
(1) 北京 老师 在 的 故乡
。
(2)小朋友 看雪 想 的 台湾
。
(3)打雪仗 小伙伴们 雪地上 在
。
答案: (1)老师的故乡在北京。
(2)台湾的小朋友想看雪。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仗。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句子衔接的熟悉程度,将这些词语连接成句子,应该注意主谓宾的选择和位置;第一句连接成:老师的故乡在北京。老师是主语;第二句是台湾的小朋友想看雪。第三句是: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的理解,学生应掌握技巧,才能正确连接成句子。
17、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 )( ) ( )( )
寸 白
( )( ) ( )( )
答案:
( 讨 )( 讨厌 ) ( 泊 )( 漂泊 )
寸 白
( 村 )( 村庄 ) ( 柏 )( 柏油 )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情况。寸可以变成讨和村,讨厌,指令人烦恼;惹人心烦。村庄,村子。漂泊,piāo bó,漂泊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状态;柏油,,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能除温清热,解毒杀虫。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也应学会加偏旁。学生平时应注意辨析并加强反复识记这类词语。
18、读读写写。
shēn qíng
(1)老师望着大家,( )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2) tǎn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 ),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答案: 深情、毯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深情,是指深长悠厚的情感。雪毯,厚厚的雪铺成的类似于毯子的雪层;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生字拼音的掌握,需要注意积累。
19、选字填空
惊奇、奇怪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 )地问。
你看那个独自走在路上的人很( )。
答案: 惊奇、奇怪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同时注意辨析。惊奇,表示惊讶奇怪。形容词性。奇怪,神秘、古怪,含有贬义。
点评:学生应注意生词的积累和辨析,才能正确选出答案。
20、填填记记
(1)北京的小朋友正_____着和_______的小朋友一起玩呢!
(2)_____雪人 _____雪仗 _____雪景
答案:(1)盼着、台湾 (2)堆、打、看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课文,“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可以填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学生应注意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和片段,这是理解和赏析课文的前提。
21、找出错别字
(1)小伙伴在雪地上对雪人。
(2)老师的古乡是北京。
答案:(1)对(堆) (2) 古(故)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堆雪人,堆,堆积、集聚。不是对;故乡,家乡。故,有旧的意思。不是古。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学生应掌握这类题目。
22、填空
(1)______是我国(中国)的宝岛,富饶美丽,是一个适合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2)_________是我国的首都。
答案:台湾、北京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台湾是我国(中国)的宝岛,富饶美丽,是一个适合休闲旅游的好地方,素有宝岛台湾之称。而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这种题型;
23、填填写写
(1)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 )。那是用洁白的( )做成的。
(2)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 )了( )地图上的北京。
答案: (1)雪景、棉花 (2)指、指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根据课文“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和“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可填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学生应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才能正确的写出答案。
24、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问。
老师说:“不算太远。”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思考:
(1)为什么台湾的小朋友很想看到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冬天,天上_____着雪花,地上_____着雪毯,树上_____着银装,到处一片_______。
答案: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飘、铺、披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所以,台湾的小朋友很想看到雪;根据“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可正确填写第二题;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25、课外阅读。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思考: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羞涩美艳,平和恬静。
C.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从文中“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和“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不难看出“朔方的雪”的特点。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