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素养目标 1. 了解西晋的建立背景、时间,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 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壹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思考:看下图,三国谁的实力最强大?谁的实力最弱?
三国实力对比 国家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国 103万 443万 60万
蜀国 28万 94万 10万
吴国 52.3万 230万 23万
魏最强,蜀最弱。263年,魏灭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西晋疆域图(281年)
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266年
司马炎(晋武帝)
洛阳
(二)西晋的建立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266 年
280年
316年
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统一局面仅持续30多年。
思考:
为什么西晋王朝如此短暂呢?
贰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材料二: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石崇王恺斗富
材料一:
社会风气:①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②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原因:①西晋格外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②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材料研读
1.背景
(1)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课后活动
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积极: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
消极: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2)晋惠帝昏庸无能。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mí)(肉粥)?”
——《晋书·惠帝纪》
译文: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晋惠帝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3)暴政使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过程
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争夺皇位,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五胡乱华
3.结果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4.影响
(1)这场战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
(3)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在西晋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晋元帝司马睿带领文人士大夫和庶民百姓南迁,避难于江南地区。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原文明的南迁,也被称为“永嘉南渡”。
随后,东晋建立,与北方的五胡乱华时期相对,形成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士族豪门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拓展延伸
衣冠南渡
叁
北方各族的内迁
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
长 城
北方各族的内迁
游牧民族:
逐草而居,流动性强
农耕民族:
男耕女织,稳定性强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匈奴、鲜卑、羯(jié)、氐(dī)、羌( qiāng)
少数民族采桑图
少数民族耕作图
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
北方各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有何影响?
各民族在相互碰撞、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人口迁移
促进民族交融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
短暂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背景
过程
影响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诸侯王势力太强
晋惠帝昏庸无能
暴政使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91年开始,先后有八位诸侯王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争夺王位,直至306年结束
是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各族的内迁
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
鲜卑: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266年,司马炎称帝,定都洛阳
316年,西晋在八王之乱和北方民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随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任命的重臣大多是学识与礼教并重的名望人士,他致力于改革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苛政,建立以礼教为基础的国家。这些举措( )
A. 加速了西晋灭亡
B. 有利于维护统治
C. 导致了八王之乱
D. 延缓了统一进程
B
2.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日益骄侈,荒淫怠政,后宫姬妾多达近万”。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穷极珍异,骇人听闻。材料反映出西晋( )
A.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D. 社会生产严重破坏
A
3.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 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 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 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 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A
4.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并让同姓诸侯王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其直接影响是( )
A.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B. 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C. 造成了长期的战乱
D. 维系了西晋的统治
C
5. 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展开了对中央政权的争夺,历时十几年。这场混战( )
A. 形成了豪华奢侈的社会风气
B. 导致了大规模人口迁徙
C.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冲突混战
D. 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B
6. 东汉以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羌族陆续东迁至陇西、关中地区。至西晋时,氐、羌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已占关中地区总人口的一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少数民族首领开始起兵反晋
B.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C. 出现第二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D.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
7. 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该观点旨在强调( )
A. 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 少数民族推进江南开发
C. 文明在交融中焕发生机
D. 少数民族文化更为先进
C
8. 【史料实证】题8图所示文物为发现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砖画。这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
A. 生活习俗的转变
B. 生产方式的转变
C. 思想观念的转变
D. 饮食爱好的转变
B
9.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各族( )
A. 认同中原地区历史文化
B. 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D. 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