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秋天的图画》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秋天的图画》课时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3: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秋天的图画》课时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ō 1àng dēng guāng píng guǒ
( ) ( ) ( )
1áo dòng zuò chū huí dá měi lì
( ) ( ) ( )
答案:波浪、灯光、苹果、劳动、作出回答、美丽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灯光,灯的亮光。苹果,一种水果。劳动,为了某种目的或在被迫情况下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作出回答,对某问题作出回答。美丽,漂亮,好看。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音节下面画“——”。
燃(rán ráng) 烧(shāo sāo) 勤(qín qíng)劳 灯(dēn dēng)笼 波浪(làng làn)答案: 燃(rán ráng) 烧(shāo sāo) 勤(qín qíng)劳 灯(dēn dēng)笼 波浪(làng làn)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燃烧,燃即是烧。烧,使东西着火:燃~ | ~毁。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
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的熟练程度,对于这些易写错的拼音,应注意辨析,并掌握它们的组词。
3、连一连,写一写
乍 良 丁 平 子
宀 氵 亻 艹
答案:浪、作、字、灯、苹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浪,左右结构,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作,左右结构;作业、作出回答。字,上下结构,写字;灯,左右结构,火字旁,灯光、灯光;苹,是上下结构,苹果。
点评:对于这类的题目,应注意积累,对于课堂上遇到的新词的字形,也应多积累。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天 一( )金子 一( )小鱼
  ( )云 一( )树叶 一( )燕子
  ( )花 一( )池塘 一( )稻子
答案:
  (蓝)天 一(地)金子 一(条)小鱼
  (白)云 一(片)树叶 一(只)燕子
  (红)花 一(个)池塘 一(棵)稻子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情况。蓝天、白云、红花是惯用组合,学生应掌握,一地金子,指树叶满地。小鱼应用量词条。树叶用量词片。燕子用量词只。池塘用量词个,或者片。稻子用量词棵或者片等。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应注意辨析常见量词的区别并加强反复识记并掌握它们的用法。
5、读句子,在意思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的打“×”。
(1)小蚂蚁在秋天忙着贮存食物,准备过冬。( )
(2)秋天到了,树木都要落叶了。( )
(3)小鱼在冬天也要在水里过冬。( )
(4)“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句中的“一片一片”表示:一片( );几片( );许多片( )。
答案:1.√ 2.× 3.√ 4.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熟悉程度。“小蚂蚁在秋天忙着贮存食物,准备过冬”“小鱼在冬天也要在水里过冬。”表述都正确,但是“秋天到了,树木都要落叶了”表述不正确,落叶意思是飘落的叶子,不能做动词。“一片一片”表示很多片。
点评: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熟悉程度,学生应掌握。
6、从右边两列选择合适的搭配。
  苹果露出 A、金黄的 a、火把
  梨树挂起 B、红红的 b、灯笼
  稻海翻起 C、 燃烧的 c、脸颊
  高粱举起 D、金色的 d、波浪
答案: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从而正确的选择词语。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出,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四个句子。
点评: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类题目较为陌生,这是因为对语言表达的感知不足,而且对课文不熟悉,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此类题目。
7、在方框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答案:(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两个重复句子中间可以用逗号。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是一句疑问句,应用问号。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两个并列句中间用逗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应掌握。
8、猜猜下面的字谜,把谜底写在括号里。
 (1)让学两点外出。( )
 (2)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人人爱看它。( )
答案:(1)字 (2)图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谜语的掌握。让学两点外出。就是去掉“学”字的两点,那即是字。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人人爱看它。会说话就是口,冬天才会飘雪花,合起来就是图画的图。
点评: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只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就不难写出正确答案。
9、一字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辶______ ______ 扌______ ______ 亻______ ______
艹______ ______ 宀______ ______ 氵______ ______
答案: 遍、边 打、扫 作、做 草、苹 字、宝 河、湖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熟悉程度。遍、边的偏旁就是辶,遍,量词,边,左边右边。打和扫的偏旁都是扌,表示清理。作、做的偏旁都是亻,作业,家庭作业,做,动词。草、苹的偏旁都是艹,字、宝的偏旁都是宀,河、湖、海等都有水,偏旁都是氵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学生应该积累这类字词,注意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
10、给下面的字组词。
( ) ( ) ( )
( ) ( ) ( )
答案: ( 灯光 ) ( 作业 ) ( 劳动 )
( 灯火 ) ( 作文 ) ( 劳作 )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敏感程度。灯,可以组成灯光,灯火,灯光,灯发出的光。灯火,灯火通明。作,可组成作业,作文。劳,组成:劳动,劳作。劳动,为了某种目的或在被迫情况下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敏感程度,学生应重点掌握好每个生字的组词,教师也应不断强调,考试常涉及。
11、填一填
( )的图画 ( )的波浪
( )的山野 ( )的人们
( )的秋天 ( )的苹果
答案:
( 秋天 )的图画 ( 金色 )的波浪
( 美丽)的山野 (勤劳 )的人们
( 美丽)的秋天 ( 红红)的苹果
解析:
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敏感程度,同时在文中可以找到搭配的词语。( 秋天 )的图画,( 金色 )的波浪,( 美丽)的山野 (勤劳 )的人们,( 美丽)的秋天 ,( 红红)的苹果等都是在文中可以找到的搭配。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能力,只要掌握词语的意思,就不难写出正确答案。

12、根据课文组词
波 (   ) 浪(   ) 灯(   ) 作( )
字 (   ) 苹(   ) 丽(   ) 劳( )
答案:
波 (波浪) 浪(波浪) 灯( 灯光 ) 作(作业 )
字 (写字) 苹(苹果) 丽(美丽 )  劳(勤劳)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灯光,灯的亮光。苹果,水果。美丽,好看,漂亮。勤劳,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生词的掌握,对于这类题型,学生应掌握。
13、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
丽( ) ( ) 劳( ) ( ) 字( ) ( )
浪( ) ( ) 灯( ) ( ) 作( ) ( )
答案:
丽( 美丽 ) ( 壮丽 ) 劳( 勤劳 ) ( 劳动 ) 字(写字) ( 字词 )
浪( 波浪 ) ( 浪花) 灯( 灯光) ( 灯火 ) 作( 作业) (劳作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积累。美丽,好看,漂亮。壮丽,壮阔美丽。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为了某种目的或在被迫情况下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字,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灯光,等发出的光。灯火,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
点评: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生词的积累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的组词的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应熟练掌握。
14、加偏旁,变新字
良——( )( ) 皮——( )( )
答案:良——(浪)(狼) 皮——(波)(玻)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词形的情况。良可变成浪,波浪,海面的波浪。狼,才狼虎豹,一种动物。皮可变成波,波浪,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玻,玻璃。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也应学会加偏旁。学生平时应注意辨析并加强反复识记这类词语。
15、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来了,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苹果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 ),高梁举起燃烧的(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美丽、金黄、红红的、波浪、火把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段选自文中“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只要熟悉课文内容就可以写出。
点评: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6、请根据例句仿写。
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_____挂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墙上挂起喜庆的条幅。太阳露出火红的笑脸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熟悉程度,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动词是挂,可以仿写为:墙上挂起喜庆的条幅。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动词是露出,可以仿写为:太阳露出火红的笑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学生应掌握仿写的技巧,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17、读句子,按要求答题。
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按课文内容填空。(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稻海翻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举起燃烧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色的波浪 火把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中“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文段,我们可以找出,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四个句子。
点评: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类题目较为陌生,这是因为对语言表达的感知不足,而且对课文不熟悉,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此类题目。
18、把成语补充完整
 ( )高气爽 ( )叶知秋
答案:秋高气爽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同时应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19、填空。
秋天的( ) ( )雪梨
( )灯笼 ( )波浪
( )高粱 ( )火把
( )人们 ( )脸颊
答案:图画、金黄的、红红的、汹涌的、挺拔的、燃烧的、勤劳的、红红的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常见搭配。从文中“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可以找出这些搭配,这些为常见搭配,学生一定要掌握。
点评:学生应注意词语搭配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写出答案。
20、将“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变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苹果好像红红的脸颊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为拟人手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掌握拟人手法是什么,只需要理解其用法即可。将其改成比喻句就是:苹果好像红红的脸颊
点评:学生应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就不难写出答案。
21、将“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变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梨好像金黄的灯笼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为拟人手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掌握拟人手法是什么,只需要理解其用法即可。将其改成比喻句就是:梨好像金黄的灯笼。
点评:学生应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就不难写出答案。
22、日积月累。
Yè jīng yú qín huāng yú xī
( )。----韩愈《进学解》
格言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日积月累的词语的掌握。业精于勤荒于嬉,是用来说明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学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词、生句的掌握,学生应掌握这类句子。
23、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改正。
汹涌的玻浪( ) 红红的平果( )
火红的灯龙( ) 红红的脸夹( )
答案:
汹涌的玻浪( 波 ) 红红的平果( 苹 )
火红的灯龙( 笼 ) 红红的脸夹( 颊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形的敏感。汹涌的玻浪,应写“波”, 红红的平果,平应写“苹”。火红的灯龙,龙应写笼,红红的脸夹,夹应写颊。
点评:学生应掌握生字的字形,才能做好这类题目。
2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山野就是美丽的_________。
(2)梨树_____ _起金黄的______ ___,苹果___ ___出红红的_________,稻海______起,金色的____ _____,高粱______起燃烧的_________。
(3)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就是勤劳的_________。
答案:
(1)图画
(2)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3)人们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课文的内容。根据“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可做出回答。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25、课外阅读。
两片秋叶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标题的“两片秋叶”,一片是______________一片是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
  ②不同之处是,前者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
  ①作者为什么“悲秋” 因为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恋秋” 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树上飘落的枯叶 来自大山的红枫
(2)相同之处: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
不同之处: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
(3)①慨叹如枯叶的人生 ②怀念爱我但更爱大山离我而去的“他”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两片秋叶”,一片是树上飘落的枯叶,一片是来自大山的红枫,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相同之处: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不同之处: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作者慨叹如枯叶的人生,所以悲秋。作者恋秋,怀念爱我但更爱大山离我而去的“他”。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