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蜜蜂引路》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蜜蜂引路》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3 11: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蜜蜂引路》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yǐn fù tán dǎo jīng cóng
_____ 路 _____ 近 _____ 天 向 _____ _____ 讶 花_____
答案:引|附|谈|导|惊|丛
解析:
分析:从字的结构上分划分, “引、附、谈、惊”是左右结构;“导、丛”是上下结构。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准确书写汉字,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附”对比“符”中“付”;“引”笔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
2、多音字组词
当dāng_______ dàng_______
闷mēn_______ mèn_______
答案:当然|上当|沉气|沉闷
解析:
分析:当:dāng]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dàng]合宜:恰~、适~、妥~。闷:[mèn]心烦,不舒畅:愁~、沉~、郁~、~懑、~~不乐。[mēn]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气、~热。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如:当: [dāng] (当然) ,[dàng] (上当);闷:[mèn](沉闷),[mēn] (沉气),平时读课文或说话要注意区别。
3、我是拼音小能手
yǐn lù fù jìn tán tiān xiàng dǎo jīng yà huā có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答案:引路|附近|谈天|向导|惊讶|花丛
解析:
分析:引路: 引路,带路的意思。附近: 靠近某地的:~地区、~居民。谈天:闲谈。向导:带路的人。惊讶:惊异;惊奇。花丛:很多花聚集丛生。
点评:理解词义,读准字音,会用这些词语造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要注意“花丛”的“丛”与“重复”的“重”区别,“向导”的“向”与“象”的区别。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二年级下册 第七组第26课《蜜蜂引路》
4、写出近义词
常常—_______ 谈天—_______ 惊讶—_______ 仔细—_______
答案:平常|聊天|惊奇|细心
解析:
分析: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谈天:闲谈。惊讶:惊异;惊奇。仔细:当心;细心;节俭的;不浪费的。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比如:“惊讶”理解为“惊异;惊奇。”那么,它的近义词是“惊异、惊奇”。
5、写出反义词
常常—_______ 陌生—_______ 减少—_______
答案:很少|熟悉|增加
解析:
分析: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减少:去掉一部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如:“陌生”理解为“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那么,它的反义词是“熟悉”。平时多积累。
6、形近字组词
导_____ 蜜_____ 蜂_____ 采_____
异_____ 密_____ 峰_____ 彩_____
答案:向导|蜜蜂|蜜蜂|采访|奇异|茂密|山峰|彩色
解析:
分析:导:[dǎo] 指引,带领:领~、引~。异:[yì] 不同的:~乎、~说。蜜:[mì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密:[mì]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稠~。蜂:[fēng]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峰:[fēng] 高而尖的山头:山~、~巅、~峦。采:[cǎi] 摘取:~撷、~花。彩:[cǎi]各种颜色交织:~云、~虹。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形三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用形近字组成词如:“蜂、峰”都是左右结构,组成词:蜜蜂、山峰。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小山 —____房子 一 ____火车 一____草地
—____园子 一 ____蜜蜂 一____飞机 —____手绢
答案:座|所|列|片|个|群|架|块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点评: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如:一(幅)画 、一(只)小花狗、一(把)小刀、一(条)毛巾、一(座)大山。
8、选词填空。
常常 往常
(1)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____ 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2)放学后,他____ 到后操场打球。
答案:往常|常常
解析:
分析: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常:过去平常的日子,过去的一般日子。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填空就容易了。这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要注意搭配得当,比如:可以说“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往常这时候我还在睡觉。”不能说“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常常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9、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1)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2)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3)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5)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6)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正确顺序:( )
答案:2|1|3|5|6|4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写作顺序,在认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10、我会选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1)____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蜜蜂靠的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答案: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解析:
分析:(1)“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不是……而是……” 表示选择关系:因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2)“尽管……但……” 表示转折关系: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点评:知道每个关联词表达的是什么关系,然后在选择就容易了。比如:“尽管……但……” 表示转折关系: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1、按要求分类
试 引 测 括 误 途 证 冲 阻 超
左右结构___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_
答案:左右结构:试|引|测|括|误|证|冲|阻;半包围结构:途|超
解析:
分析:从字的结构上分划分,“试、引、测、括、误、证、冲、阻”是左右结构;“途、超”是半包围结构。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准确书写汉字,有些容易写错,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括”对比“扩” “引”笔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
12、音近字组词
近_____ 讶_____ 谈_____ 列_____
进_____ 芽_____ 淡_____ 烈_____
答案:附近|前进|惊讶|发芽|谈天|淡水|罗列|烈火
解析:
分析:近:空间或时间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进: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讶:惊奇,奇怪:~然、~异、惊~。芽: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嫩~。谈:说,对话:~天、~心。淡: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水。列:排成的行:罗~。烈: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火、~焰。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音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形三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用形近字组成词如:“谈、淡”都是左右结构,组成词:谈天、淡水。
13、填入合适的词语
一间_____ -座_____ 一个_____ 一只_____ 一轮_____ 一位_____
答案:房子|小山|园子|蜜蜂|明月|同志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让填名词,名词:表示人、事物、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一间(房子)、-座(小山)、 一个(园子)、 一只(蜜蜂)、 一轮(明月)、 一位(同志)
点评: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如: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一块(手绢)。
14、造句。
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谈天:课间,我和其他的同学一起谈天。
惊讶:这消息让人惊讶。
解析:
分析:谈天:闲谈。惊讶:惊异;惊奇。
点评:从这道题的要求看,是用词语造句,首先应理解词义,在此基础上再造句就容易了。比如:惊讶:惊异;惊奇。造句:这消息让人惊讶。
15、词语填空
淡雅的______ 美丽的______
艳丽的______ 密切的______
答案:花蕾|笑脸|蔷薇|关系
解析:
分析: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的+名词”括号里应填名词。淡雅的花蕾、 美丽的笑脸、艳丽的蔷薇、密切的关系。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这道题就是“形容词+的+名词”,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如:茂盛的(枝叶)、最甜的(葡萄)、绿色的(凉棚)、热情的(老乡)、美味的(葡萄干)、红色的(沙果)。
16、我能用另外一个词代替加横线的词,应保持句子的原意。
(1)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______
(2)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______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钟。 ______
(4)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______
答案:(1)留意(2)适合(3)故意(4)大概
解析:
分析:留心:注意。适宜:表达的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有意:有意图;有愿望;有志向;故意。大致:一个副词,有大约的意思,有时也有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的意思。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比如:“大致”理解为“有大约的意思,有时也有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的意思。”那么,它的近义词是“大概”。
17、扩句
(1)公司是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京这家公司是全国闻名的百姓信得过的好公司。
(2)全体同志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志高兴。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考察学生对扩写句子的掌握,(1)在“公司”的前面加上了“北京这家”,在“公司”的前面加上了“全国闻名的百姓信得过的好”。(2)在“同志”的前面加上了“全体”,在“高兴”的后面加上了“得跳了起来”。
18、缩句
(1)我从草原来到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来。
(2)你马上搬个椅子规规矩矩地坐到我这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搬椅子坐。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掌握。(1)去掉“从草原来、这”(2)去掉“马上、个、规规矩矩地、到我这边来”。
19、修改病句。
(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认真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1)“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2)“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1)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谜。
(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1)去掉“难道不、吗”,把“?”换成“。”(2)把“还会”换成“不会”,去掉“吗”,把“?”换成“。”
21、根据意思写词语
闲谈,很随便地说话。______
过去的一段日子,过去的通常情况。______
指自己直接去做。______
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合。______
吃惊,感到惊异。______
带路的人。______
答案: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解析:
分析:谈天:闲谈,很随便地说话。往常:过去的一段日子,过去的通常情况。亲自:
指自己直接去做。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合。惊讶:吃惊,感到惊异。向导:
带路的人。
点评:首先理解词义,并用词语造句。比如:果然:解释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合。造句:妈妈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
2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 )一边( ),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 )的一个园子,园子( )有一所小房子。列宁笑着说:“我有( ),是您的蜜蜂把我( )这儿来的。”
答案:走|看|花丛|蜜蜂|观察|附近|旁边|向导|领到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背得熟,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注意“领”字比较难写,左边是“令”右边是“页”。
点评:主要考擦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学生对课文背得熟,应该没问题。但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比如“向导”不要写成“象导”。
23、改成被字句
(1)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阳被一片乌云遮住了。
(2)我吃完了带去的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带去的水果被我吃完了。
解析:
分析:“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
点评:了解被字句,会写被字句。(1)太阳被一片乌云遮住了。(2)带去的水果被我吃完了。
24、课内理解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1)这一段共( )句。
答案:3
(2)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__________。
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__________。
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__________。
答案:蜜蜂|小房子|养蜂的人
(3)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什么?对的打“√”。
①列宁出乎意料找到了养蜂人。( )
②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
答案:②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理解了课文就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这一段共3句。(2)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蜜蜂。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小房子。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3)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点评:做好每一个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将课文读懂了,才能进行进一步做题。比如(2)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蜜蜂。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小房子。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25、阅读理解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 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经常____( )特别____( )
反义词: 经常____( ) 特别____( )
答案:近义词:常常|特殊;反义词:很少|一般
(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3)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答案:找食物|传递信号|认路
解析:
分析:(1)近义词: 经常____常常、特别____特殊;反义词: 经常____很少、特别____一般(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这句话来写(3)短文分别从找食物、传递信号、认路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1)、(2)问题不大。(3)涉及到课文的理解,一定要认真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