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寒号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寒号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9 19: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寒号鸟》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堵、缝”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 8 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 13 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 准确领会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展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种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2. 简单介绍寒号鸟和喜鹊,引出课题《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注意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缝”“号”等字的读音。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5.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的什么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的家在哪里?它们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邻居”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寒号鸟和喜鹊住处的特点。
2. 学习第2-4自然段
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冬天快到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在做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喜鹊 衔枯草做窝;寒号鸟 出去玩、睡觉。
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不耐烦。
引导学生思考:寒号鸟为什么不听喜鹊的劝告?让学生理解寒号鸟的懒惰和得过且过。
3. 学习第5-7自然段
默读第5-7自然段,画出描写冬天寒冷的句子,体会寒号鸟的遭遇。
指名读句子,如“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和寒号鸟的可怜。
第二天,寒号鸟有没有做窝?它又说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寒号鸟的懒惰依旧没有改变。
再次分角色朗读,读出寒号鸟的悲惨和喜鹊的关心。
课堂互动:让学生模仿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的样子,加深对寒号鸟可怜处境的感受。
4. 学习第8自然段
指名读第8自然段,思考:最后寒号鸟怎么样了?
引导学生理解“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这一道理,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过上温暖的生活。
引导学生讨论:寒号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升华,明白寓意
1.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 教师总结: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不能像寒号鸟那样懒惰,得过且过。
(五)拓展延伸
1. 续编故事:如果寒号鸟没有冻死,第二年春天它会怎么做?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没有像寒号鸟一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六)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观察字形结构。
2.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朗、却、将”等字的书写。
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寒号鸟
喜鹊:勤劳 衔枯草做窝(住在温暖的窝里)
寒号鸟:懒惰 出去玩、睡觉(冻死了)
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获得,不能懒惰、得过且过。
六、作业布置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勤劳和懒惰带来的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