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洪 涛知识 方法 能力2016云南省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建议2016年3月12日大理
2016年3月13日玉溪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马克思·冯·劳厄,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 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三重表征思维方式。
化学教学的层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近两年中考化学试题趋势分析 趋 势 回归基础 回归教材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突出化学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重视“双基”、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实验考查、关注科学探究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 2014年、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分析
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样题)分析
二、中考常见考点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3.物质的分类的有关概念4.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6.水相关知识7.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8.金属活动性顺序15.化学计算10.实验探究和科学探究9.基本实验操作及技能11.化肥相关知识12.化学与健康(6大营养素、元素与健康) 14. 化学与环境 13. 化学与能源和材料八个重要的探究活动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活动3.燃烧的条件
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活动6.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三、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复习时立足《化学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立足教材、夯实双基,不要盲目地拔高、追新,一味追求高难度。指导思想:系统性、针对性、高效性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归纳 认真研读 “考试说明”,重点研读“考试内容及要求”和“复习建议”,必须做到每个考点逐一过关,心中有数。
复习时重点练习昆明市近三年、云南省近两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要做到精析精练。对于重点知识和内容,每年都是考查的重点,只不过是考查试题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只要同学们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试题将万变不离其宗。 2.“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中考总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稳步推进,及时检测与反馈;一定要紧扣《考试说明》,回归教材,考点逐一过关;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抓基础,加强巩固,珍惜时间有效地进行复习。(1)简明梳理基础知识,构筑知识体系。 CH4⑾重联系 定 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本身不改变定 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反应)化学变化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A+B+……=D(多变一)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征: D =A+B+…… (一变多)(2)熟练掌握解题规律,稳步提高迁移能力①是要注意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
如:化学用语的书写有无错误、概念是否清晰,能不能准确地运用、化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否欠缺、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如何、思维是否缺乏深度、广度及灵活度、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对某些新题型中问题的指向是否清楚,会不会答非所问等等。 ②是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推理和辨析,
例.请判断以下推理是否正确?
A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例.“达菲”是应对流感暴发的储备药,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是合成它的主要原料。莽草酸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判断是“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
分子的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是要注重思维的延伸和发散,要能够举一反三
④是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 2、丙二醇为化合物1、丙二醇为纯净物3、丙二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4、每个丙二醇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构成5、每个丙二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7、丙二醇的碳、氢、氧元素质量比
为9:2:88、丙二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4%丙二醇
(化学式为C3H8O2)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健康
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有损健康的化学物质:CO、甲醛、黄曲霉素等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PM2.5(3)复习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用化学的视角看社会热点问题 3.五大主题的复习角度(1)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化学规律
——物质构成奥秘和物
质的化学变化的复习(2)用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我身边的化学物质及
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复习(3)立足教材实验
——科学探究的复习4.中考复习中学生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常见的问题
(1)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某些新情景题中问题的指向不清楚,读不懂题,无从下手
(2)表达不规范
(3)概念混淆,答非所问
(4)欠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5)各科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差
(6)思维缺乏深度、广度及灵活度教学建议:
深刻理解《课标》
注重教材和基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注重方法的总结和传授,注重思维的养成
注重教材中实验探究的教学
注重适当拓展和延伸
注重逻辑性的培养
关注实际应用,关注信息搜集
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更正与反思
精选教辅资料 “四研究”、“三到位”。
“四研究”即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标与考试要求;研究教材;研究中考信息,把握方向,少走弯路;研究学生,把握每一名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处理好分层教学问题,实现每位同学的最大提高。
“三到位”就是做到重要知识和方法复习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查缺补漏到位。 复习中要做到四、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复习课的基本特征:3、精选例题和习题1、构建知识框架2、赋于恰当方法习题课也应精选精讲,不能泛讲,更不能对答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除了答案,讲评课中还要讲什么?应有所侧重课例分析2. 2009年昆明市中考试题的讲评示例:为了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l2、CaCl2得到较纯净的食盐,可用如下的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水溶解;⑤加过量的盐酸;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②⑥⑦⑤①③ B.④⑥⑤⑦①②③
C.④⑦②⑥⑤①③ D.④⑦②⑥①⑤③23.(4分)A、B、C各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均易溶于水,甲、乙是两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并且乙不溶于稀硝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1)A是_____;B是_____;只含有三种元素的C可能是____。(2)甲是____。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A、B、C、D、E、F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各为酸碱盐中的一种,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1)E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0玉溪)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的单质,F为红色固体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2011玉溪)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uSO4、K2CO3、NaCl、Na2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②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7;③过滤,往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入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该白色粉末中
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
可能含有 。(2011玉溪)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气体,B为红棕色固体,E为浅绿色溶液,G是一种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2013玉溪30)下图中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A常温下是液体,H是红色固体,在反应②中实验现象由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2013昭通22.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24(4)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可能有多个选项)A.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2)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小静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硫酸钠、碳酸钾、氯化钡、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小华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并分别取样进行了两两滴加的实验,结果现象记录为:A + B有白色沉淀生成;B + D有白色沉淀生成;A + C有气泡冒出,请你根据现象进行推断:
①A、B、C、D依次是 。
②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5分)(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右 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①若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甲是____。(填化学式)
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则甲是______。(填化学式)推荐几本优秀的杂志和练习册云南教育出版社
《云大附中45分钟单元检测题》
张老师:13508801967
《云南教育报—学生新报》
邱老师:0871-65191713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张莹老师:0871- 65844725考前应该做的几件事情①重视讲评,针对学生实际,面向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做到查漏补缺;
②向学生培训中考过程中的得分技巧, 包括审题训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书写过程训练、化学用语规范化训练、计算技巧训练等。防止学生在考试中会做的题由于解题不规范而丢分,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③回归教材,全面阅读教材
④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理调适教育,健康的心理,在考前比多做题更重要。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学氛围:民主、宽松、和谐与各位老师共勉!谢谢大家
敬请各位老师指导!云大附中洪涛
2016年3月12日 大理
2016年3月13日 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