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一、选择题
1、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2、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3、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4、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境内
②与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关
③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④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右图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
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
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柏林墙
的倒塌
A.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B.结束了美苏军事占领,被占领土收复
C.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
D.结束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6、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7、.1963年,法国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8、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柏林墙的修建 图二柏林墙被推倒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9、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斡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 )
A.正逐步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B.靠拢俄罗斯,疏远美国
C.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D.成为政治军事化组织
10、由于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形势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贝克的话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11、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多元并存的世界 B.区域统一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12、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 )
①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政权的颠覆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 ②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消失 ③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2003年,俄罗斯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斯大林模式
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4、一位学者认为:“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15、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情景反映了 ( )
A.两个德国的出现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两德统一在望 D.美苏“冷战”结束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奈在阿尔卑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扰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奈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奈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体”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它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奈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年份 美国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1939 166.8 139 166.2 161.8
1946 252.2 107.5 79.1 119.8
1973 679.4 471.2 561.9 610.5
1983 840.7 588.4 658.2 804.6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谋合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8分)
(2)“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其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其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根源于美国天定命运思想和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1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
——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栗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这种战略包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面以太平洋第一岛链为基础,北起韩国,以日本、台湾为中轴,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西面北起中亚,南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两条战线对中国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圈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潜在挑战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分)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1900年前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 美苏冷战开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依据上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方面,概述20世纪上半期的变化。(12分)
材料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
(3)为什么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8分)
参考答案
1、【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让西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壮起来”,判断是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图片右侧的“镰刀斧头”、中间的“美元”标志,便可得出冷战的结论,选择C。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2、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3、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当前世界局势的根本性变化即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增强,指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实质。材料不能反映A、B、C三项。
4、D 【解析】此图反映了二战后英、法、美、苏分区占领柏林地区,柏林在民主德国境内,故排除①,其他说法正确。
5、C
6、D
7、C
8、B
9、C
10、C
11、A
12、A
13、D
14、D
15、C
16、【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过程及影响。第(1)问,需要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作答,注意角度全面。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第(3)问,一是注意欧洲自身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二是注意与美国对比,分析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答案】 (1)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美国经济援助有限;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让莫奈的主观努力。
(2)1967年成立欧共体(或: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或:欧洲关税同盟成立;统一农业政策实施;统一大市场的动作);2002年欧元正式启动。
(3)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冲击了大国霸权主义,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17、【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①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上重大的积极现象之一,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美国国防部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有三:⑴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的两洋战略;⑵“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际地位上升;(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其实质是为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③中国没有与美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发生冲突,而美国在本地区构建的“小北约”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④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12分)
18、【解析】第一问“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再结合1500年前后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回答即可。
第二问阐述变化主要是把材料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归类,再阐述其对社会的深远意义即可。
第三问分析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的标志时要注意材料所阐述的角度:“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即可。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人类从分散孤立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总之,1500年前后人类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6分)
(2)政治角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经济角度: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科技文化角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每个角度4分,共12分,每个角度回答两点即可)
(3)可从三方面展开。
从欧洲的视角来看,如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结束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从20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0世纪世界进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期,1989年这种对抗局面在欧洲基本结束。(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