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3 13: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jué bó liú liǔ líng lù
( )句 停( ) 河( ) ( )树 西( ) 白( )
答案:绝 泊 流 柳 岭 鹭
解析:
分析:从字的结构上看,这6个字可分为:上下结构:鹭;左右结构:绝、泊、流、柳、岭。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准确书写汉字,“鹭”字比较难写,上边是“路”下边是“鸟”。“柳”左边是“木”右边是“卯”。
2、多音字组词
háng( ) bó( )
行 泊
xíng( ) pō( )
答案:行列 行走 泊船 湖泊
解析:
分析:行:[háng]行列:字里~间、罗列成~。[xíng]走:~走、步~、旅~~踪。泊:[bó]停船靠岸:~船、停~。[pō]湖:湖~、水~、血~(一大滩血)。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如:行:[háng]行列,[xíng] 行走;泊:[bó] 泊船,[pō] 湖泊,平时读课文或说话要注意区别。
3、我是拼音小能手
jué jù tíng bó hé liú liǔ shù xī líng bái lù
( ) ( ) ( ) ( ) ( ) ( )
答案:绝句 停泊 河流 柳树 西岭 白鹭
解析:
分析: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停泊: 船只停靠;在泊位停住。柳树: 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树枝展向柳树四方,使庭院青条片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西岭:西岭雪山为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著名景区。白鹭:别名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中型涉禽,属于鹭科白鹭属。
点评:理解词义,读准字音,会用这些词语造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要注意“西岭”的“岭”与“年龄”的“龄”区别。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二年级下册 第五组第17课古诗两首《绝句》
4、给加点的字选着正确读音。
一行(xíng háng) 门泊(bó bé) 翠(cuì huí)柳
答案:háng bó cuì
解析:
分析:行:[háng]行列:字里~间、罗列成~。[xíng]走:~走、步~、旅~~踪。泊:[bó]停船靠岸:~船、停~。[pō]湖:湖~、水~、血~(一大滩血)。翠(cuì)柳,不读huí。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如:行:[háng]行列,[xíng] 行走;泊:[bó] 泊船,[pō] 湖泊,翠(cuì)柳,平时读课文或说话要注意区别。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欣赏。“黄”“翠”“白”“青”反映其色彩美;“鸣”“上”“含”“泊”反映其动态美;“鸣”反映其声音美;整首诗的意境表达了大自然的形象美,故选D。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仔细体会整首诗的意境表达了大自然的形象美。
6、形近字组词
绝( ) 含( ) 舟( )
决( ) 令( ) 船( )
答案:绝句 决定 包含 命令 小舟 轮船
解析:
分析:绝:jué,断:~种、~缘;尽,穷尽:~命、~望、~境。决: jué,部首:冫;部外笔画:4;总笔画:6;堤岸被水冲开:~口、溃~。含:东西放在嘴里, 不咽下也不吐出。令:lìng,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法~。舟:zhōu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形三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用形近字组成词如:“含”、“令”组成词:包含、命令。“舟、船”组成词:小舟、轮船。
7、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鸣翠柳 一行 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书写时应注意,独体字:天,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黄、翠、吴”是上下结构,“翠”,上边不是“羽”下边是“卒”。“鹂、鸣、柳、岭、秋、流、泊、船”是左右结构,“柳”字比较难写,左边是“木”右边是“卯”。
8、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山:( )( )、( )( )、( )( )
寺:( )( )、( )( )、( )( )
天:( )( )、( )( )、( )( )
答案: 山:汕(汕头)、仙(神仙)、灿(灿烂);寺: 持(支持)、诗(古诗)、侍(侍奉);天: 吴(吴国)、吞(吞没)、蚕(蚕丝)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字加一个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 山:汕(汕头)、仙(神仙)、灿(灿烂);寺: 持(支持)、诗(古诗)、侍(侍奉);天: 吴(吴国)、吞(吞没)、蚕(蚕丝)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 、比较 。如:寺: 持(支持)、诗(古诗)、侍(侍奉)。
9、 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1)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 。
  “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 。
(2)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
答案:(1)不正确 ,ノ レ 丿 卩 。
(2)“含”字上面是个“今”,“岭”右边是个“令”,多了一个点。“含”下面是个“口”
解析:
分析:(1)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这种说法不正确,“羽”字不带购;“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ノ レ 丿 卩 。(2)“含”字上面是个“今”,“岭”右边是个“令”,多了一个点。“含”下面是个“口”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察字的结构和笔顺。比如:“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ノ レ 丿 卩 。
10、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两个黄鹂( )翠柳,一行白鹭( )。
(2)窗( )西岭( ),门( )东吴( )。
答案:(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解析:
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书写时应注意,“鹂、鸣、柳、岭、秋、流、泊、船”是左右结构,“柳”字比较难写,左边是“木”右边是“卯”。独体字:天,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黄、翠、吴”是上下结构,“翠”,上边不要写成“羽”下边是“卒”。11、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错误的打“×”。
(1)“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
(2)“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
答案:(1)(√)(2)(×)
解析:
分析:(1)“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是正确的。(2)“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是错的。“青天”指的是天空。
点评: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12、填空。
《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 )代伟大诗人( )和( )。在内容上都侧重于( )。并借景( )。《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 
答案:唐 杜甫 写景 抒情 安适愉快
解析:
分析:《绝句》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安适愉快的心情。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绝句》是诗人杜甫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13、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翠、青、白(2)上(3)两个 一行、(4)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解析:
分析: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点评:理解诗句的意思做此题不难。但在朗读时应注意语气的舒缓和停顿。
14、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鸣:_____ 窗含:_____泊:_____
答案:鸣:鸣叫;窗含:从屋内往外看,景物就像是被窗框在其中。泊:停泊着。
解析:
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鸣:鸣叫;意思就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欢快地鸣叫;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户看到西岭(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千秋:指时间久远的意思。窗含:这是一种把生活风景陌生化、艺术画、距离化的手法。 有距离才有美,当美在身外之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 窗就象一个画框,把西岭的雪色风光框在画中了。门泊东吴万里船:“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点评:这道题是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所以,必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才能为完成。比如:窗含:这是一种把生活风景陌生化、艺术画、距离化的手法。 有距离才有美,当美在身外之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 窗就象一个画框,把西岭的雪色风光框在画中了。
15、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 )(1)放在嘴里不咽下去(2)包含,藏在里面(3)带着、怀着(4)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泊:( )(1)停船靠岸 (2)停留 (3)湖泽
答案:含: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泊:停船靠岸。
解析:
分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千秋:指时间久远的意思。泊:停船靠岸。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点评:这道题必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才能为完成。比如:窗含:这是一种把生活风景陌生化、艺术画、距离化的手法。 有距离才有美,当美在身外之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 窗就象一个画框,把西岭的雪色风光框在画中了。
16、选词填空
忆 亿 异
(1)我们国家有十三( )人口。
(2)同学们( )口同声地说:“好”!
(3)奶奶( )起往事。
倍 被 陪
(4)我( )小红去书店看书。
(5)门( )他轻轻地关上了。
(6)我要加( )努力学习。
答案:(1)亿 (2)异 (3)忆 (4)陪 (5)被 (6)倍
解析:
分析:亿:数目,一万万;古代指十万:~万(泛指极大的数目)
忆:本义是思念,回想。还有忆想(回想);留在记忆中,记住;忆记(记忆);回忆等意思。异: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
倍:等于原数的两个:加~、事~功半、~道而行(兼程而行)
被: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
陪: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伴、~同、~客、~葬、~嫁、失~。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比较同音词就容易了。近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要注意搭配得当,比如:可以说“我们国家有十三亿人口。”不能说“我们国家有十三异人口。”。
17、扩句
(1)梨树开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种的梨树终于开花了。
(2)小明当学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明留在他姑姑家当学徒。
(3)心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样。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考察学生对扩写句子的掌握,(1)在“梨树”的前面加上了“我种的”,在“开花了”的前面加上了“终于”(2)在“当学徒”的前面加上了“留在他姑姑家”(3)在“心痛”的前面加上了“我的”,在“心痛”的后面加上了“得像刀绞一样”这样使句子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18、缩句
(1)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奶奶笑。
(2)初升的太阳红得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阳红。
(3)蔚蓝色天空中飘动朵朵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空中飘动白云。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掌握。(1)去掉“得合不拢嘴”(2)去掉“初升的、得可爱”(3)去掉“蔚蓝色”和“朵朵”。这样一改,意思没变,但更简单了。
19、修改病句。
(1)夜深了,老师仍然在灯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深了,老师仍然在灯下备课。
(2)大家排着队争先恐后地进入电影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家排着队进入电影院。
(3)我一定要发挥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一定要发扬优点。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1)句尾加上“备课”。(2)把“争先恐后地”去掉。(3)把“发挥”改为“发扬”。
点评:了解病句的类型,找出语病并改正。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中能准确应用。(1)成分残缺:句尾加上“备课”。(2)前后矛盾:把“争先恐后地”去掉。(3)搭配不当:把“发挥”改为“发扬”。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2)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3)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蜜蜂是有益的昆虫。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1)去掉“难道、呢”、把“是”换成“不是”,把“?”换成“。”(2)去掉 “怎么、呢”,把“能”换成“不能”把“?”换成“。”(3)去掉 “难道、不、吗”,把“?”换成“。”
21、我会选(将节日与传统食品放在一起)
水饺(   ) 元宵(   ) 粽子(   ) 月饼(   ) 千人糕(   )
A.重阳节  B.春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E.中秋节
答案:B.   C.   D.   E.   A.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传统观节日的认识,学生要多积累只是,才能准确的回答这道题。水饺(春节)、元宵(元宵节)、粽子(端午节)、月饼(中秋节)、千人糕(重阳节)
点评:考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如:重阳节,又称为“重九”,是我国第一个老人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2、按课文内容填空
《绝句》是( )朝诗人( )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 )、( )、( )、( )。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 )、( )、( )。我还知道《 》、《 》也是他写的。
答案:唐 杜甫 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秋雪
四种颜色:黄、翠、白、青 《山行》《江畔独步寻花》
解析:
分析:《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秋雪。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我还知道《山行》、《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点评:做文学常识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学完一首古诗,要经常的复习巩固。
23、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
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理解为: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点评: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主要是对古诗《绝句》背得熟,诗句理解的透彻。
24、多彩的诗句。
(1)月( )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 )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 )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答案:(1)黑(2)红(3)白 黄
解析:
分析: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没有月亮的晚上出现了一盏渔灯,孤零零的灯光像萤火虫。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的时候它会发芽生长。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点评:对于诗句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读懂,才能进一步的理解。
25、课外阅读
江上渔人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句子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_________ 但:_________ 美: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舟: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
答案:(1)捕鱼者的辛苦。(2)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舟:小船。出没:一会看见,一会儿消失不见。
解析:
分析: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小船。出没:一会看见,一会儿消失不见。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打渔人的艰辛。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