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1 14: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知道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是可以预报的。
3、知道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4、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表达等能力。
5、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2学情分析
这一章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
《地震》第一节课共有5个知识点:地震的现象及危害、产生原因、地震的预兆和预报、地震的分布、地震来临的措施。地震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完整。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来说,地震的体验基本没有,又难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对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还不了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的重点是: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⑵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积极参与讨论、学会概括总结等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
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以课件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补充。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教师以汶川地震引入,引起学生的心灵触动,从而切入主题: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汶川大地震,来了解地震。接着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解决地震问题的链条:地震会有什么后果(危害)——为什么会发生(产生原因)——什么地方会发生(分布) ——危害能否降低(预兆和预报)———地震来了怎么办(逃生、自救、互救),然后以汶川大地震为实例师生共同逐一解决这5个问题。
3重点难点
1、地震的危害;
2、地震发生的原因;
3、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2008年的5月12日,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暴力的一面。在那段日子里,充满了泪水、充满了牵挂、充满了感动;在那一段日子里,电视、报纸、网络、聊天中出现多的一个词便是“地震”。地震在突然间,变得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汶川地震的点点滴滴,陌的是地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大家想了解地震的哪些知识
活动2【活动】构建解决地震问题的知识链条
构建解决地震问题的知识链条
地震会有什么后果?(危害)——为什么会发生?(产生原因)——什么地方会发生?(分布) ——危害能否降低?(预兆和预报)———地震来了怎么办?(逃生、自救、互救)
活动3【活动】解决各个地震问题
1、地震会有什么后果?(地震的危害)
(1)组织学生交流,并及时给予评价。
(2)结合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图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补充,让学生了解地震会导致的一系列灾害:地面凹陷或隆起、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引起海啸等等。
(3)提出问题:所有的地震都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危害吗?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4页“小资料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了解震级和烈度的概念。知道汶川8.0级地震、四川7.8级地震,其中的8.0、7.8是什么意思。介绍2009年9月10日余姚与鄞县交界处发生过1.9级地震。
活动4【活动】地震为什么会发生?(产生原因)
(1)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如同一个鸡蛋,内蛋黄就是地核,中蛋白就是地幔,外蛋壳就是地壳。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结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的视频短片,解释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地壳的断裂和移动。
(3)演示实验:折断细木片,并说明
(4)播放视频:洛杉矶地震,让学生了解地震产生时的现象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5)从地震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3、什么地方会发生地震?(分布)
(1)课件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火山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得到结论: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重合很多,集中在两个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和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中国的一些地方如四川、台湾处于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多地震;而一些地方如宁波不在交界处,所以极少有地震。
(2)提出问题:宁波不是地震多发地带,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呢?
活动5【讲授】什么地方会发生地震?(分布)
(1)课件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火山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得到结论: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重合很多,集中在两个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和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中国的一些地方如四川、台湾处于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多地震;而一些地方如宁波不在交界处,所以极少有地震。
(2)提出问题:宁波不是地震多发地带,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呢?
活动6【活动】危害能否降低?(预报和预兆)
(1)分析:地震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害,这种灾害能不能降低呢?
(2)地震的预兆:
谁知道地震来临前有什么预兆?
(3)地震的预报:
教师以动画或图片介绍张衡的地动仪、现在的各种地震仪。以及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76年的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没有预报,损失惨重。
活动7【活动】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来临的措施)
(1)提出问题:地震来了怎么办?
(2)组织交流,并做适当的评价
(3)归纳:地震来了,首先要想能否逃生,若不能,如何自救?
a、逃生
房屋倒塌一般在左右摇晃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约有12秒时间,这就是逃生的时间。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逃到空旷的地方。但在高楼上的,千万不要从楼上跳下,应作出正确躲藏的选择。
b、自救
如果来不及逃生,就极可能被掩埋。这时我们要冷静、迅速做出反应:若在用火,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火炉、切断电源,然后迅速选择躲藏的地方——狭小的空间如卫生间、坚实的桌椅下。教师以汶川地震中,谭千秋和刘宁老师救人实例说明。
掩埋后,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乐观,要保存体力,不盲目喊叫,等到有救援的人靠近,再呼救或以物体敲击发出声音。以李克成的事例说明。
c、救人
救援专家说:“地震后黄金72小时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汶川地震后,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及时开展了救援。
(4)练习:以网络游戏“地震小游戏”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
活动8【活动】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有关地震的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知道了关于地震的哪些知识?
活动9【作业】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课堂练习:《全程助学》的当堂训练
课外作业:《全程助学》、《作业本》
板书设计
地 震
1.危害
2.成因:地壳的断裂、移动
3.分布: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4.预兆、预报
5.逃生、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