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1 14:12:13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了解海陆变迁的形成过程,领会魏格纳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会叙述“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板块理论”的基本要点。 了解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会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山脉、海沟、高原的形成的原因。
2学情分析
“火山与地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还沉浸在火山地震的场面,和如何保护自己的兴奋当中,当然他们也留着设想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地震与火山,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他们有很大的兴趣想去知道、想去了解和探个究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充分运用教学材料和工具调动学生的嘴、眼、耳等感官和大脑。
3重点难点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片1、2
图片1:喜马拉雅山(介绍: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2005年测出高度为8844.43米,位于亚洲的中国与尼泊尔之间,在青藏高原西南部。)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图片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应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讲述:从海洋变成陆地,或从陆地变成海洋,我们称之为海陆的变迁。
活动2【讲授】海陆的变迁
讲述:海陆变迁,可以用有一个成语来形容——沧海桑田。大家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沧海桑田,出自我国东晋人葛洪所著的《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过渡:既然海陆会变迁,那七大洲、四大洋会变化吗?
图片:世界轮廓图
讲述:大家的这个发现早在102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位科学家是德国的地球物理
学家魏格纳。若把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对接一下,神奇得简直像拼图,正好吻合在一起。他发现其他的大陆也有类似的情况。
提问:通过观察,他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讲述:我们用视频来看一下。请你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他的假设。
学生:魏格纳的假设:地球上原本只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
目前海路分布的格局——大陆漂移学说
提问:请大家找找魏格纳收集了哪些证据?
共同:1、被大洋分隔的大陆上有些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2、相隔遥远的两个大陆的相同地层中发现了同类古生物化石
3、非洲的古山脉与南美南部相连且地层的重叠方式完全一致。
4、北美洲大陆、格林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刚好嵌在一起
提问:你赞同魏格纳的观点吗?你觉得他的证据足够了吗?
讲述:有很多学者不赞成这个说法。他们认为,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为什么没有完全拼合?有些岩层是连续的,其他岩层是否连续?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什么力量能把它撕裂呢?大陆并不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魏格纳生活的年代科技比较落后,地质和地壳的研究规模很小,其相关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都是有限的,所以魏格纳没有给出完美的解释。
图片:大西洋底部的地形
讲述: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探测技术有很大发展。科学家们能精确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科学家发现,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中部都有一条巨大的海底山岭。请在左边的图片中找出海底“S”形的山岭。
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速度大约是每年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移动的大洋地壳在碰到大陆地壳时发生挤压,并且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屿,而在大陆上则会形成高原和山脉。因此,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而去。这个学说称为:海底扩张学说。
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学以致用: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两陆地板块张裂
红海在扩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地中海在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在碰撞挤压
提问:比较全球板块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3、板块中间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地方。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1、掌握地震火山的分布规律、发生原因,更好地预报和防预地震火山的灾害。
2、掌握地壳运动的规律,了解地下矿藏分布的规律。
3、预测世界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势。
讲述:板块构造学说有它先进的地方,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不能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所有的地质现象,所以板块构造学说需进一步完善,这有待于在座的各位同学努力学习和探索。
活动3【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学说诞生的这一过程中,你感受到科学家的发现和创造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学生:对待科学要严谨、实事求是、要勇于质疑。
课堂反馈
课件35张PPT。海陆的变迁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有人发现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变化?海洋变成陆地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原因是什么?由陆地变成海洋 你知道 “苍海桑田”的故事吗?的原意是指什么?
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请欣赏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请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轮廓,你发现什么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轮廓非常相似有关猜想的内容和证据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远飞。按理来说,他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你能解释这种巧合吗? 古生物大陆拼合及其证据 过去人们对南极发现煤层迷惑不解,其实,在石炭纪时,南极正好位于南纬25度附近,是热带雨林地带。地球的昨天与今天考古界的惊异南极洲发现煤层!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认为在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魏格纳提出这一假说前搜集了很多证据,但也有不少科学家质疑。支持和反对的依据各有那些?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
(第一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有些岩层是连续的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南极洲的地层中有丰富的煤矿印度发现古代冰川!(1) 一般而言,冰川分布在寒冷地区
但目前在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地区发现有
古冰川,请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这一现
象。拓展思考不足大西洋两岸大陆不能完全拼合并不是所有岩层都连续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什么力量来撕裂?大陆并不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太平洋、印度洋的中部都有海底山岭。二、寻找海底的秘密大西洋海底地形(S形的海底山岭)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的分裂和远离。 P110 思考与讨论移动的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发生挤压,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地下,
在邻近大陆的海底形成海沟和岛屿;
在大陆上形成高原和山脉。
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移动,当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撞的时候,发生挤压,大洋地壳因其密度较大,较薄,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邻近大陆的海底往往会形成海沟和一系列岛屿,大陆地壳受挤上拱,隆起形成高原和山脉。海底扩张学说大洋地壳俯冲图海沟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而去。地 壳 如果说海底在发生扩张,它的力量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导致大陆的移动?软流层向上运动的物质从海岭中部涌升,并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 海底扩张学说:(地球内部圈层)三.板块学说和火山地震带 阅读111-112页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层是否是一个整体?如果不是,分几块?
2、板块是活动的还是静止的?哪里较活跃,哪里较稳定?三.板块学说(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
主要观点:
1.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漂浮” 在软流圈上;
3.一般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比较活跃,地球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两个板块交界处。
4.可解释地下矿藏形成原因,预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板块挤压板块运动
(运动方向不同)使地表发生断裂使地表隆起抬升板块挤压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板块挤压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二、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
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1 .东非大裂谷2.大西洋3.喜马拉雅山脉
和青藏高原(板块的相互张裂)(板块的相互张裂)(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板书设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小结海陆{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大西洋的扩张太平洋的收缩六大板块两大火山地震带过去现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