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建构新板块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树立科学探究的“常人化”,任何人都可以探究,但探究之路是曲折的。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学活动:寻找同伴
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现在你们的面前有一些图片,你能找出这些图片当中,原来是合在一起的两张吗,试一试?
引学:请学生说说它们合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轮廓相似来判断,自然过渡到魏格纳的发现。
活动2【活动】二、读图:发现拼合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什么?
1.提出问题:
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2.建立假设:
假如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那么大陆可能是会移动的!
小结:魏格纳是提出大陆漂移说。
3.寻找证据:(如果你同意魏格纳的“假设”,请为他寻找足够的证据。)
自然过渡,提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并尝试为他寻找证据。
活动3【活动】三、活动:找回自己
现在你们的面前袋子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当中,找出与另一个袋子里的半张纸相合的另一半吗?试一试,并说说依据是什么?
A.两张合并起来,拼合得很紧密---------迁移到--------大陆轮廓
B.根据两张纸上的文字或图片来拼合-----迁移到------古大陆上的生物学关系
C.根据两张纸的纸质是一样的-----------迁移到---------地质构造
D.......
寻找证据很多学生往往是从书中直接寻找答案,很难重现科学的思维过程。
因而在此环节先铺垫一个学生活动--找回自己。
活动4【活动】四、质疑环节
你对大陆漂移学说的困惑
1.
2.
3.
4.?
......
让学生放开思维,尽情思考这些证据的有效性,严谨性,合理有据即可,并最后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思考大陆漂移学说不被科学界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大陆漂移的动力。
活动5【活动】五、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分成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视频:(了解岩石圈和软流圈)与(软流圈中地幔物质热对流运动)
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可能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带动板块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板块运动的动力问题。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那么这些板块之间运动会发生什么现象?
科学探测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从找不到力,过渡到找到模糊的力,并重新建构并修正原来的学说,发展成新的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6【活动】六、视频:板块张裂
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举例:展示图片:裂谷的形成(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的形成(如红海、大西洋)
活动7【活动】七、活动:两书挤压
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
举例:展示图片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通过两书挤压活动过渡到板块构造学说对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重要意义,了解科学假说的应用。
活动8【活动】八、视频:两书挤压模拟311日本大地震
知识应用:日本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由哪两个板块不断挤压造成的?
活动9【活动】九、读图:地震火山分布
知识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对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世界分布图,思考: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小结: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两大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
活动10【练习】十、课堂小结与练习:
1.思考题: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填空:
(1)日本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_和____。
(2)喜马拉雅山是由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产生的,阿尔卑斯山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活动11【作业】十一、课外作业
请你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张世界海陆轮廓简图,并完成作业本。
作业设计意图:
1.使学生掌握几个学说的变迁、发展、修正的过程,了解每个阶段每种学说的创新性和不足,使学生对科学假说有一种深层次认识。
2.使学生掌握用建构的科学假说来解释一定的现象,知道科学假说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要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脑海中强化形成世界海陆分布图,因而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通过板块学说来记忆世界海陆分布图。
课件24张PPT。一、提出问题: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二、建立假设:
假如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那么大陆可能是会移动的!三、寻找证据:活动一:找回自己问题:再请你说说它们拼合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要求:从A袋里的纸片中找到能与B袋里的纸片拼合在一起的另一半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大西洋两岸等大陆轮廓(地貌)地质构造古生物学
……证据1:大西洋两岸等大陆轮廓(地貌) 南美、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地层两两相似,
大西洋两岸具有相同的地质现象更加证明这两块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证据2:地质构造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南美和非洲都能见到中龙和鸵鸟,而中龙不能游过大洋,鸵鸟是不会飞的。 证据3:古生物学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魏格纳提出:你对大陆漂移学说的困惑 1、如此巨大的陆地,是什么力量让它移动而四分五裂的呢?讲讲主要观点:海底的扩张推动海底两侧的大陆分裂、彼此远离而去。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50年代)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陆会移动、“大陆漂移学说”又重新得到重视。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划分为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讲讲了解软流层和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共同组成的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处,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能量极大,能不断的流动讲讲软流层岩石圈 因地幔物质的热对流,造成软流圈的运动并带动板块运动。板块运动之一:板块张裂 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
则会形成 .裂谷和海洋裂谷的形成(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的形成(如红海、大西洋) 举例想一想:板块与板块之间还能发生什么运动情况?板块运动之二:板块碰撞 活动二:两书挤压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
常形成 .山脉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地震 日本特大地震主要原因: 板块对 板块的不断挤压造成的 太平洋亚欧 一般说来,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比较活跃,是地震和火山的多发地带;而板块的内部,相对比较稳定。 讲讲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世界火山分布图 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向 板块俯冲造成抬升和张裂,使地壳很不稳定。 亚欧印度洋练练汶川讲讲 从板块构造理论方面讲讲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然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的原因?喜马拉雅山
说一说,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 1.请你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张世界海陆轮廓简图。
2.完成作业本相应课时的作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