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件)(共45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地理(内嵌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件)(共45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地理(内嵌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9 20: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颂平常心是道》
无门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球公转的规律和原理解释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目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
三、 四季与五带划分
四、 太阳视运动(补充内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取值范围:0°≤ H ≤ 90°)
O
h
地平面
1.太阳高度角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_____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_____
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
出现在当地______,
即地方时__________。

90°
正午
12:00
1.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概念: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用H表示。
2.正午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求A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A=90°-(30°-10°)=70°
HC=90°-(10°+23°26′)=56°34′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思考: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太阳光照图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四季和五带
思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四季和五带
思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光照图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日期 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地区 最大值 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 每年收到太阳直射两次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②季节变化规律
(1)“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特点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地方时是12时
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直射点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
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④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太阳直射点上,正午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⑤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北极点日影只朝南
南极点日影只朝北
全年朝北,正午日影冬至日最长,夏至日最短
时南时北
时南时北
全年朝南,正午日影夏至日最长,冬至日最短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以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来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前楼的影子最长时,不遮挡后楼一楼的采光最为合适。
23°26′N
N
h
H
L
楼高 h 与楼间距最小值 L 的关系是:
L=h×cotH(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⑥确定楼距、楼高
⑦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因此集热板夹角与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H+α=90°
α =90°-H
α =90°-(90°- 纬度差)
=纬度差
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 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2.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 28° B. 62° C. 38°34′ D. 85°26′
A
D
随堂训练
3.下列节日中,图中∠α最大的是( )
A.清明节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4.图中∠α一年中的最小值为( )
A.0° B.16°34'
C.23°26' D.46°52'
下图为我国北京市(40°N,116°E)某小区楼顶太阳能景观图,其中∠α表示太阳能集热管与楼面的夹角。据此完成3-4题。
D
B
随堂训练
5.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EF线
为   (“晨”“昏”)线。
(2)该日,A、B、C、D、E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D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点。
(3)该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该日C点的昼长为    小时。
(5)在图中绘出太阳光线。
当堂巩固
冬至

E
6
66°34'
8
随堂训练
3.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同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太阳辐射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四季更替
1.四季更替
①成因
观看视频: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2
3
4
5
6
12
11
10
9
8
7
天文四季与气候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春季:过渡季节
秋季:过渡季节
1.四季更替
②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国传统四季:以节气中的“四立”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1.四季更替
有直射现象
既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现象
长夏无冬→热带
长冬无夏→寒带
四季分明→温带
2.五带划分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差异
1.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①地处中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D
随堂训练
青岛地处约36°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完成1-2题。
3.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A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随堂训练
4.太阳视运动(补充内容)
1.太阳视运动
①概念: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动过程。
1.太阳视运动
②意义:
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方位的变化。
③方向:
总体上自东向西。
夏天日出早,日落迟。
白天夏季比冬季时间长。
这有什么原因,何种规律?
夏天日出早,日落迟。
白天夏季比冬季时间长。
这有什么原因,何种规律?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南北半球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南北半球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春分 3 21
夏至 6 22
秋分 9 23
冬至 12 22
春分 3 21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1.太阳视运动
④规律:
非极昼极夜区
1.太阳视运动
④规律:
极昼极夜区
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 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0点(24点)太阳高度最小;
北半球,正北升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
南半球,正南升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
南极点 (沿纬线自东向西水平移动,
即逆时针方向移动)
北极点(沿纬线自东向西水平移动,即顺时针方向移动)
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只有方位变化。
南极点
北极点
1.太阳视运动
④规律:
极点
下图示意一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1. 图示景观拍摄的月份和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 日落 B.4月 日出
C.7月 日落 D.10月 日出
2.拍摄图示景观当月( )
A.南京太阳高度日较差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北极地区可见极光现象 D.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大
C
随堂训练
A
下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3—4小题。
3.该地位于( )
A.(45°N,110°E) B.(21°34′N,110°E)
C.(45°N,130°E) D.(21°34′N,130°E)
4.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
随堂训练
C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
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方
B.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方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到西南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到正西方向落下
B
随堂训练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6.从昼夜长短来看(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B.此日从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小于丁地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
A
随堂训练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5——6小题。
5.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一西北向 B.东北一西南向
C.南北向 D.东西向
6.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 )
A.1月8日前后 B.2月6日前后
C.8月6日前后 D.11月8日前后
A
随堂训练
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