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数不包括 ( )
A.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 ( http: / / www.21cnjy.com )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5、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当天,美国政府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后,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将在没有官方代表机构,也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本政府将寻求调整我们的法律和规章,以便在正常化以后的新情况下得以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非政府的关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美国与台湾交往属民间交流 ②美国政府仍将插手台湾问题③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6、“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是新中国的两次外事活动,它们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共同原则是
A. 独立自主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9、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此材料下列解读准确的有
①对当时美国亚太霸权政策有一定约束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④直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实现军事停火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10、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1、“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C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D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12、 1971年7月,中美两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 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3、《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视为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新中国始终得不到美苏的承认
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其实现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14、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关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中关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喜欢中国人民,70年代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但此后我就一直研究中国文化,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并确实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并不只是因为个人的好恶,因为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的利益。
——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材料二 1970年9月,尼克松接见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
回答:
(1)你如何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的利益?由此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的原因。
(2)用史实说明基辛格与尼克松对中美关系发展做出的贡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
(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谁提出的?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4)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A
6、A
7、D
8、A
9、D
10、A
11、D
12、D
13、D
14、D
15、(1)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中国: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
美国: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4)国家利益。
16、(1)影响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利益。当时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实际上也是其外交政策的一大调整,此前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已遭到失败;美国当时与苏联争霸中才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可以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地位;美国在许多国际事物中需要中国的合作。对于中国来说,改善中美关系,以对付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
(2)基辛格于1971年7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而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这些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