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训练
1.拼一拼,写一写。
sēn lín zhàn lán kuò dà chuǎn qì
( ) ( ) ( ) ( )
kǎn fá lí míng luǒ lù gài fáng
( ) ( ) ( ) ( )
答案:森林 湛蓝 扩大 传奇 砍伐 黎明 裸露 盖房
解析:
分析:注意在拼写时不要把“sēn lín”拼成“shen lin”,“湛蓝”的“湛”拼成“shèn”, 把“扩大”误写成“阔达”,“传奇”不要写成“喘气”,“砍伐”不要写成“看法”,“黎明”的“黎”字不好写,书写时要看清楚;“裸露”误拼成“luolou”,“盖房”误写为“该房”。不要把它们混淆了。
点评:考查常用字字形,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读准字音和看准字形,就找出答案了。
2.拼一拼,组词语
juǎn( ) dé( )
卷 得
juàn( ) děi( )
答案:卷走 答卷;得到 得走了。
解析:
分析:“卷”和“得”都是意思变了,调号就变了或者说是读音就变了,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在具体的语境中什么读音就会有什么意思。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3.给加点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森林(sēn shēn) 郁郁葱葱(cōng chōng) 湛蓝(zhàn zàn) 砍柴(chái cái)
喘息(chuǎn cuǎ) 咆哮(páo báo) 裸露(guǒ luǒ) 清澈(c ch )
答案:sēn cōng zhàn chái chuǎn ch luǒ páo
解析:
分析:这些都是读音易混淆的词语,“森”有时候方言易误读做“shēn”,“葱葱”不要误写作“匆匆”;“湛蓝”容易误读作“shenlan”;“咆”不要误写作“抱”或者“饱”。
点评:考查常用字字形,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读准字音和看准字形,就找出答案了。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 )
(2)(影响、意义等)深刻而长远。 ( )
(3)没有东西遮盖。 ( )
(4)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 )
答案:郁郁葱葱 深远 裸露 应有尽有
解析:
分析:这些词语都不难写,只是要注意不要把字来写错了。如“郁郁葱葱”的“葱葱”不要写成“匆匆”;“”,“裸露”的“裸”是“衤”旁,不要写成“礻”旁;“应有尽有”不要写成“一应俱全”,要考虑到课本因素。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相近词语的含义的辨析,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5.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 ) ( ) ( ) ( )
各式各样 ( ) ( ) ( ) ( )
答案:高高兴兴 轻轻松松 平平安安 漂漂亮亮
一排排 一阵阵 一堆堆 一条条
解析:
分析:“AABB式”的词语是前后两个分别一样;“ABB式”是后面一个字重叠,他们大都是形容词,修饰限制的基本上是名词。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就找出答案了。
6.想一想,填一填。
郁郁( )( ) 雨过( )( ) 春( )花( )
( )清( )秀 景色( )( ) 和风( )( )
答案:葱葱 天晴 暖 开 山 水 迷人 送爽
解析:
分析:所谓成语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大多由四字组成。注意不要把“葱葱 天晴 暖” 、“开 山 水 迷人 送爽”写错。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词汇掌握多了,就找出答案了。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谁家想( ),谁家想( ),就 ( http: / / www.xkb1.com )( ),把树木( )下来。
(2)、一年年,(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裸露的土地不断( )。
答案: 盖房 造犁 拎起斧头 一棵一棵砍
一代代 减少 扩大
解析:
分析:“盖房 ”“ 造犁”“ 拎起斧头 ”“ 一棵一棵砍”这些词语把人们随意的、把“砍树”不当做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代代 减少 扩大”这些词语说明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这些词语生动形象。
点评:考查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要结合前面的修饰成分去选择,认真体会弄明白词语特点就做出答案了。
8.选择。
( )咆哮的 A 土地 河水( ) E 湛蓝深远
( )锋利的 B 村庄 天空 ( ) F 清澈见底
( )裸露的 C 洪水 空气( ) G 郁郁葱葱
( )美丽的 D 斧头 森林( ) H 清新甜润
答案:C D A B F E H G
解析:
分析:“洪水”“斧头”“土地”“村庄”都是名词,所以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形容词,再比如“滔滔”“锐利”“肥沃”“整齐”等等;“湛蓝深远”“清澈见底”“郁郁葱葱”“ 清新甜润”等是副词,用在名词的后面,起修饰限制作用。
点评:考查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要结合前面的修饰成分去选择,认真体会弄明白词语特点就做出答案了。
9.比一比,再组词。
喘( ) 栋( ) 砍( ) 郁( ) 湛( )
瑞( ) 拣( ) 吹( ) 都( ) 甚( )
答案: 喘气 栋梁 砍树 浓郁 湛蓝
祥瑞 拣拾 吹气 都是 甚至
解析:
分析:对形似的字首先应该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如“喘”和“瑞”字右边都一样,但左边一个是“口”字旁,另一个是“王”字旁;再如“栋”和“拣”字右边都一样,但左边一个是“木”字旁,另一个是“提手”字旁;“砍”和“吹”字右边都一样,但左边一个是“石”字旁,另一个是“口”字旁;“郁”和“都”字左边都一样,但左边一个是“有”字旁,另一个是“者”字旁;“湛”和“甚”字右边都一样,但左边“湛”字多得是“三点水”旁。
点评:考查形近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近字的字音和字形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10.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清新——( ) 消失——( ) 各式各样——( ) 包括——( )
答案:新鲜 消散 各种各样 包含
解析:
分析:“清新”是“指新颖不俗气 ,再指清爽而新鲜”和“新鲜”是同义词;“消失”和“消散” 两者是近义词。区别在于:消失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而消散侧重于指烟雾、气味、情绪等消失、散开;“各式各样”和“各种各样”都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和方式”的意思;而“包括”和“包含”都有“一包在内”的意思;它们的意思大都相同或相类似,只是侧重点不同。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少——( ) 消失——( ) 扩大——( ) 黎明——( )
答案:减少——(增多)消失——(显现) 扩大——(缩小) 黎明——(黄昏)
解析:
分析:“减少”的意思是越来越少,相反的也就是越来越多,即是“增多”;“消失”的意思是“看不见了”,而看得见的的也就是“显现”;“扩大”意思是“指范围等越来越大”,相反的意思是“越来越少,逐渐减少 ”,也就是“缩小”;“黎明”的意思是“早晨天刚放亮”,相反的意思也就是“黄昏”。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反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12.阅读课文,填写不同的叠词。
一( ) 一( ) 一( ) 一( )
答案:一排排 一阵阵 一堆堆 一条条
解析:
分析: “ABB式”的叠词是后面一个字重叠,前面都是“一”字开头,这就对重叠词用于做出了限制,他们大都是形容词。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就找出答案了。
13.选择
( )美丽的 A家具
( )裸露的 B小村庄
( )咆哮的 C土地
( )大量的 D洪水
( )锋利的 E树木
( )各种各样的 F斧头
答案:B C D E F A
解析:
分析:“家具”“小村庄”“土地”“洪水”“树木”“斧头”“”都是名词,所以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形容词,比如“各式各样”“富裕”“肥沃”“肆虐”“迟钝”等等,但答案不唯一。
点评:考查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要结合前面的修饰成分去选择,认真体会弄明白词语特点就做出答案了。
14.修改病句
(1)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改病句)
(2)昨天下午,全校师生和学生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大演练。(改病句)
答案:(1)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2)昨天下午,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大演练。。
解析:
分析:“五颜六色”和“红花”不搭配,前者包含着后者,“学生”包含在“全校师生”之中。
点评:修改病句常见的有各种成分不搭配,重复啰嗦等,做这类题目,必须首先把握修改病句的要领。
1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 )( )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
(3)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 )
(4)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
答案:(1)显露 扩充 (2) 各种各样 (3) 清莹透明 深蓝高远(4)锐利
解析:
分析:“裸露”“扩大”“各式各样”“锋利”“清澈见底”“湛蓝深远”和“显露”“扩充”“各种各样”“锐利”“清莹透明”“深蓝高远”它们都是近义词,都表达了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意思。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洪水冲毁了小村庄。(改成“把”字句)
(2)人们拎起了斧头把一棵棵树砍死。(改成“被”子句)
(3)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改成“把”字句) 答案: (1)洪水把小村庄冲毁了。
(2)一棵棵树被人们拎起斧头砍死了。
(3)可是咆哮的洪水不知把小村庄卷到了何处。
解析:
分析:上面两个句子“把字句”强调的是受事主语的不同,第一三句强调的是“洪水”和“咆哮的洪水”“被字句”强调的是受事主语“一棵棵树”,句式不一样,表达效果就不同。
点评:考查句式转换,此题从强调内容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
17.为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反问 B、对比 C、排比 D、拟人
(1)把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
(2)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
(3)这样乱砍滥伐,小村庄怎么可能不被洪水冲走呢?( )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 )
答案:(1) C (2) D (3) A (4)B
解析:
分析:第一句中的“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构成了排比句式;“喘气”指的是人或者物的动作,第二句中的“大雨没喘气”是把“大雨”拟人化了;第三句反问句语气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明知故问,是反问;第四句中的“前人”和“后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点评:把握好了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去选择就可以了。
18.花落谁家
裸 棵 颗
(1)山坡上出现了( )露的土地。
(2)大鹏有一( )金子般的心。
(3)人们把大树一( )一( )地砍下。
答案:(1) 裸 (2) 颗 (3)棵 棵
解析:
分析:“裸”“ 棵”“ 颗”三个字只是偏旁部首不一样,同时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裸”表达的是没有的意思,“颗”和“棵”都是量词,但修饰的成分不一样,“棵”主要指的是修饰“树木”。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19.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小村庄的人们很勤劳。
B.洪水威力大,连小村庄都冲走了。
C.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乱砍乱伐,破坏了生态平衡,终于造成水土流失,招来洪水,毁灭了家园。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自己的家园连同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都被洪水无情卷走的故事,解释了人类若果不热爱珍惜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惩罚的道理,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0.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___次,它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它象征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什么”指“自己的家园连同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
解析:
分析:“锋利的”“什么”突出表现了人们对于破坏行为的残酷无情,以及大自然对于人们的惩罚。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______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________,村前河水________,天空________,空气________。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按原文填空。
(2)通过“拎”、“一棵一棵”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2)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1)从“美丽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村庄很美丽,环境宜人。(2)“拎”、“一棵一棵”把人们那种随意的,把砍伐树木不当做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2.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的斧头。
“喘气”通常是写人的,而这里说“大雨没喘气儿”这是( )的写 法。 “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 “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用斧头砍来的树木制成的犁、家具、工具、房子以及烧柴等生活中的一切。
解析:
分析:这句话突出写出了滥砍滥发树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人们体会到灾害的无情,引起我们的深思:人类如果不爱惜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3.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子的含义:小村庄的人们不注意保护树木,任意地乱砍乱伐,村庄的土地没有了树木的保护,被洪水冲得一无所有了。
解析:
分析:这句话突出写出了滥砍滥发树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人们体会到灾害的无情,引起我们的深思:人类如果不爱惜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4.课内阅读
( )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 )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即使……也…… 不管……还……
(2)结合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奇多:
(3)“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
(4)对“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人们生活变得更好,不要这一切了。
② 因人们没有保护好环境,引发山洪暴发,淹没了这一切。
③ 这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答案:(1)不管……还……
(2)奇多:形容数量非常之多,也比喻多得出奇。
(3)拟人 大雨一直没停下
(4)②
解析:
分析:(1)弄清楚“不管……还……”这个复句表示的“让步关系”,再考虑课文内容去分析做题就好。(2)要弄明白“奇多”的意思,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考虑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含义就好做了。(3)这句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写出了大雨下的大而且很长。
(4)这句话突出写出了滥砍滥发树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人们体会到灾害的无情,引起我们的深思:人类如果不爱惜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点评:考查对段意的分析和理解,抓住词语的运用,完成题目难度不大。
25.课外阅读
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蜗牛决心爬出去,可是井壁很滑,爬三步退两步。它毫不灰心,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着。 青蛙看蜗牛爬得很吃力,就劝蜗牛说: “像你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到什么时候才能爬出去?别费这个劲了,听天由命吧!”蜗牛满怀信心地说: “不怕慢,就怕站。我虽然爬得很慢,但前进一步,就离井口近一步。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爬出这井口。”说完,它又不停地向上爬。
天渐渐黑了,青蛙坐在井下,先是 “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后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它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黎明。它抬头望去,蜗牛已登上井台。蜗牛望着那广阔无际的蓝天和大地,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而青蛙仍旧坐在井下,只能低头司气,或者抬起头仰望蓝天。
(1)填空。
( )的井壁 ( )地向上爬 爬得( )
(2)照样子写词语。
一步一步
迷迷糊糊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打 “√”
①毫不灰心: A 细长而尖的毛 B 长度单位 C 数量极少,一点
②广阔无际: A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B 彼此之间 C 当,正逢这个时候
(4)用 “_____”画出文中表现蜗牛爬出井台决心大的句子。
答案:(1)光滑 不停地 很慢 (2)一点一点 马马虎虎
(3)① C ② A
解析:
分析:(1)写“井壁光滑”“蜗牛不停地爬”“爬得很慢”突出赞扬了蜗牛不怕吃苦、锲而不舍的精神。(2)“一步一步、迷迷糊糊”分别是“ABAB”式和“AABB”式的词语,在写词语时候必须按照这个格式去写。(3)“毫”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他们的本身意义;“际” 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他的本身意义;
点评: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抓住物体的特点的写法,结合具体的题目,理解了内容节容易做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