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3: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dé dài yì gǎn
( )意 ( )表 ( )义 ( )觉
答案:得 代 意 感
解析:
分析:得:获取,接受:~到。~失。~益。~空。~便。~力。~意;代:替,~替。~办。~销。~序。~表;意:心思:~思。~见。~义。~味;感:觉出:~触。~觉。~性。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词语接龙,看看自己能接多少。
例:画师—师生— 生活— 活动
召集—( )—( )—( )
得意—( )—( )—( )
答案:召集—集会—会场—场面—面粉
得意—意见—见到—到底—底下
解析:
分析:释义:招集;聚合;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词语 ,招集;聚合。得意,指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内心活动从面部显露出来的表情 ( http: / / baike. / view / 677444.htm" \t "_blank )。集会:泛指有思维或行为能力的个体,在指定场所或固定场所为主动或被动展示目的而进行聚集的行为。会场:指聚会或集会的场地。场面: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意见: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见到:看见 他在梦中见到她 。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词的理解
3、我是拼音小能手
zhāo jí luò tuó dé yì chēng zàn qún shān
( ) ( ) ( ) ( ) ( )
lián mián qǐ fú ruò yǐn ruò xiàn huǎng rán dà wù
( ) ( ) ( )
答案:召集 骆驼 得意 称赞 群山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解析:
分析:召集:就是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跟集合有些类似,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骆驼: 一种动物,生活在沙漠中,用来载东西.得意:指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称赞: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连绵起伏: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若隐若现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三组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4、写出近义词
满意—( ) 称赞 —( ) 召集—( )
答案:满足 赞扬 聚集
解析:
分析:满意:注音:mǎn yì。意思是意愿得到满足。赞扬:拼音:zànyáng,解释:称赞;表扬;称扬。聚集:(动)集合,凑在一起。并列式:聚+集,例举, ~力量;打击敌人。聚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聚集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5、写出反义词
称赞—( ) 密密麻麻 —( ) 果然—( ) 恍然大悟—( )
答案:批评 稀稀疏疏 不然 百思不解
解析:
分析:称赞:称赞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不然:“不然”的本意为“不是这样”,现多用于连词,表示转折,有“要不”、“否则”的意思。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6、形近字组词
协( ) 索( ) 航( ) 握( ) 懈( )
胁( ) 萦( ) 般( ) 幄( ) 解( )
答案:协助 索要 航天 握手 不懈
威胁 萦绕 一般 帷幄 解答
解析:
分析:协与胁都读xié,属于同音字,担两者的字形不相同;索读suǒ,萦读yíng,这两个字的写法比较复杂,要看好字形在进行书写;航和般要注意有半部分的写法,这两个字的字形不相同;懈比解多一个竖心旁,要注意区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7、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大大小小 高高兴兴 弯弯曲曲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AABB式成语的掌握。大大小小: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高高兴兴: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弯弯曲曲:曲折不直 ( http: / / baike. / view / 93129.htm" \t "_blank )的。例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也指自身的经历坎坷。
点评: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8、词语解释
连绵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若隐若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像看得见,又好像看不见。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忽然醒悟。本课指两个徒弟听了师父的话,忽然一下明白了师父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
解析:
分析: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若隐若现:好像看得见,又好像看不见。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本课指两个徒弟听了师父的话,忽然一下明白了师父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
点评:考查对词义的掌握。
9、比一比,组成词语。
露:lù ( ) 禁:jīn ( )
lòu ( ) jìn ( )
称:chēng ( ) 曲: qū ( )
chèn ( ) qǔ ( )
答案:露:lù(揭露、露珠)禁:jīn(不禁、情不自禁)
lòu(露底、露面)jìn(禁止)
称:chēng(称赞、称号)曲:qū(弯曲)
chèn(露底、露面)qǔ(乐曲、歌曲)
解析:
分析:露:l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lòu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禁jīn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jìn不许,制止:~止。~绝。~书。~令。~赌。~欲。~锢。称chēng量轻重:~量(liáng )。叫,叫做:自~。~呼。~帝。~臣。chèn适合:~心。~职。相~。匀~。对~。曲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qǔ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与理解
10、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1)虽然…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天我虽然生病了,但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2)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东西真奇怪。
解析:
分析:虽然…但,关联词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407.htm" \t "_blank ),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47739.htm" \t "_blank )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奇怪:感到出乎自己的意料。
点评: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运用。
11、补充词语
震耳( )聋 坚持不( ) 风华正( )
兴奋不( ) ( )而不舍
答案:震耳欲聋 坚持不懈 风华正茂 兴奋不已 锲而不舍
解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 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兴奋不已:因为受到外界某种信息的刺激,心情愉快并十分激动;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12、选择正确的字。
(促 猝)然 (瞬 顺)间
(阔 括)号 (弯 蜿)蜒
答案:猝 瞬 括 蜿
解析:
分析:促:近,时间紧迫:~膝。~席(坐近)。急~。短~。仓~。猝:突然:~然。~尔。~生变化。~不及防。~死;瞬:眨眼,眼球一动:“尔先学不~,而后可言射矣”。一~即逝。顺: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阔: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括:扎,束:~发(束起头发)。~约肌。弯:.屈曲不直:~曲。~度。~腰。拐~。转~。蜿:〔~蜒〕a.蛇爬行的样子;b.弯弯曲曲地延伸。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1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
(2)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   )
(3)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   )
(4)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   )
答案 :(1)拟人(2)比喻(3)夸张(4)反问
解析:
分析:拟人: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1)把“波浪”写成“人”“轻轻吻”。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含本体、喻体、喻词。(2)把“哆嗦”比作“像风雨中的树叶”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定义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3)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就是夸张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反问句一般用上“难道……不”“怎么……会”。
点评:掌握了什么是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指出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不难了。
14、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 衣)
穴( )( )
竹( )( )
答案:窟 窟窿 篮 花篮
解析:
分析:有窟:洞穴:石~。狡兔三~。~窿。;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窟窿:洞;孔:冰~ㄧ老鼠~ㄧ鞋底磨了个大~。篮:用藤、竹、柳条编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网~。藤~。竹~。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15、比一比,组词语。
著( )赛( )蔚( )迷( )
暑( )寒( )慰( )谜( )
答案:著名 暑假 比赛 寒冷 蔚蓝 安慰 迷路 谜语
解析:
分析:著的上半部分为草字头,暑的上半部分为日子头,不要弄混这两个字;赛的下边为贝,寒的下边是两点,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蔚是草字头,慰为心字底,这两个字为同音字,不要弄混;迷比谜少了一个言字旁,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
点评: 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16、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故事的起因:( )要考查( ),看谁能在( ),画出的( );经过: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 结果( )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答案:画师 三个徒弟 一张同 样大的 纸上 骆驼最多 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 画了一只 骆 驼 从 山 中 走 出来 ,另 一 只 骆 驼 只 露 出 脑 袋 和 半 截 脖 子 小徒弟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7、扩句
(1) 老师批改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2) 战士保卫边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祖国的边疆。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考察学生对扩写句子的掌握
18、缩句
(1)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春设计了赵舟桥。2. 飞机飞行。3.眼里闪着泪花。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掌握。
19、给加了横线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它们在连绵不断的群山里走着。 ( )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
答案:(1)连绵不绝 (2)数不清
解析:
分析: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数不尽:表示数量多的数也数不清。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20、句子分析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按课文内容填空。
(1)赠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答案:精诚感落顽石泪
(3)花要________,人要________。
答案:叶扶 人帮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2、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个徒弟被画师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这样做。
解析:
分析: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句句型的转换通过把一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或定语等成分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句句型的转换。
点评:考查对句式转换的掌握
23、句子分析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画描写的是小徒弟的画。他的画很简单,但是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群山中走着,谁也不知道山谷中究竟有多少只骆驼,所以他画的骆驼最多。这说明小徒弟很有创意。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解析:
分析:这句画描写的是小徒弟的画。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4、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冬装,这时你如果用手拨开紧贴地面的枯草,就会看到一棵棵、一簇簇的小草,已经钻出针尖一样的嫩绿的尖儿,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那绿油油、软绵绵的草地,可供孩子们游乐,供大人们休息;那鲜美柔嫩的茎叶,是牛羊虫鸟的美餐。
  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毁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镰刀锄头,把它拦腰折断,车轮把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从地下倔强地挺直身躯,开始了新的生长。
  多么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写出第四小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
(2)写出开头与结尾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结尾:多么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3)短文赞扬小草( )。
答案: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每段的短意,(2)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前后的掌握,(3)赞扬了小草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25、课外阅读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看谁画的骆驼多。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于是他画了许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了脑袋和半截脖子。看到画室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弟子恍然大悟。
(1)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2)如果要我画“花香”,我会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梁山伯 ( https: / / www. / s wd=%E6%A2%81%E5%B1%B1%E4%BC%AF&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9njw9m1R4uhDknAcdnW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cLrHDdPWcvP6" \t "_blank )和祝英台 ( https: / / www. / s wd=%E7%A5%9D%E8%8B%B1%E5%8F%B0&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9njw9m1R4uhDknAcdnW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cLrHDdPWcvP6" \t "_blank )两人变成蝴蝶向花海飞去
(3)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密密麻麻,弯弯曲曲;若隐若现
解析:
分析:(1)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2)是仿写句子的题目,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回答,(3)考察的是AABB、ABAC式短语的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