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3: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同步练习
1、拼一拼,写一写。
yī yuàn shì fǒu cǎo diàn jiǔ jīng
( )( )( ) ( )
yǎn gài quán tóu zhì zhǐ qīng róu
( ) ( )( ) ( )
答案:医院 是否 草垫 酒精 掩盖 拳头 制止 轻柔
解析:
分析:医院:看病的地方;是否:是不是;草垫用干枯的草做的垫子;酒精:乙醇的统称;掩盖:遮盖;拳头:手指向内弯曲的手;制止:不允许继续;轻柔:轻轻地,很温柔。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考考你的眼力。
血型(xiě xuè) 附近(fǔ fù) 擦拭(chā cā)
呜咽(yàn yè ) 抽泣(lì qì) 休克(kē kè)
答案:血型 xuè 附近fù 擦拭 cā 呜咽yè 抽泣qì 休克 kè
解析:
分析:血型:人类血液的类型;附近:不远的地方;擦拭:擦;呜咽:低声哭泣;抽泣: 一吸一顿的哭泣;休克:一种细胞急性缺氧综合症。
点评:本题中“血”、“咽”是多音字。血读xuè时,意思是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比如,血型,血脂,血压,血糖等;还有一层意思是指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再者也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血读xiě时,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咽在“呜咽” 中读yè;在“咽喉”中读yān;在“咽东西”中读yàn。
“附”和“克”的声调易错;“泣”读qì,学生容易当成形声字,读成“lì”; “擦”的声母容易读成ch。所以,在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看准字形选拼音。
3、我会读拼音,写汉字
shū quán diàn xíng fǒu
( )血 ( )头 草( ) 血( ) 是( )
yǎn zhì pò zài méi jié chí xù bú duàn
( )盖 ( )止 ( ) ( )
答案:输 拳 垫 型 否 掩 制 迫在眉睫 持续不断
解析:
分析: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拳头:手指向内弯曲的手;草垫用干枯的草做的垫子;血型:人类血液的类型;是否:是不是;掩盖:遮盖;制止:不允许继续;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持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点评:本题填空的这几个词语都是易错字词,需要平时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手、眼、心同时用到。
4、我会用同音字组词
( )序 ( )号
( )止 ( )态
zhì xíng
旗( ) ( )为
( )敬 ( )场
答案:秩序 制止 旗帜 致敬 型号 形态 行为 刑场
解析:
分析:秩序: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制止:不允许继续;旗帜:泛指悬挂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颜色、图案的布;致敬:表示恭敬,表达敬意;型号: 指用汉语拼音(或拉丁文)字母和一个或几个数字来表示不同形状、类别的型材及硬质合金等产品的代号;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刑场:行刑的场所,一般是指执行死刑的场所。
点评:语言的音节是有限的,要表示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同音词。同音词是“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指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组词时,应该根据词语的意思去组词。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1)小姑娘伤得最重,( )不立刻抢救,( )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 )马上为小姑娘输血,( )可以挽救小姑娘的生命。
(3)( ) 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 ) 阮恒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小姑娘。
答案:(1)如果……就……,(2)只要……就……,(3)因为……所以…… 。
解析:
分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以上三个题目中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1)是表示假设关系,应选择如果……就……,(2)是表示条件关系,应选择只要……就……,(3)是表示因果关系,应选择因为……所以……。
点评:做这类选择关联词填空的题目,只要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做对题目了。
6、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 小男孩躺在草垫上。
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1)一只小手举起来。
一只小手_________举起来。
(2)医生安慰他。
医生__________安慰他。
答案:(1)颤抖地 (2)用轻柔的声音
解析:
分析:(1)小男孩受伤后害怕自己很快死去,所以,用“颤抖地”修饰“举起来”,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2)医生看到小男孩很紧张,就想从心理上安抚他。所以,“用轻柔的声音”更能表现出安慰的程度。
点评:做这类题目,要选择能表现人物动作的形态的词,使人物动作状态显得更加丰满,更加具体,力争通过这些词语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7、我知道课文写什么
“她是我的朋友”中“她”指_______,“我”是_______,这对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受伤的小女孩 小男孩(阮恒) 小男孩为受伤的小女孩献血
解析:
分析:文章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位小男孩在以为献血会死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帮助她的感人事迹。文中的小男孩阮恒内心十分挣扎,因为他以为输血后自己会死亡,所以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帮助那个小女孩,表现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概括能力。
8、我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沉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起来,又放下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男孩有些犹豫。(2)他以为输血后自己会死亡,所以有些害怕。(3)他内心十分纠结。(4)说明这时的小男孩已经下定决心。
解析:
分析:此时的小男孩内心十分挣扎,因为他以为输血后自己会死亡,所以有些犹豫。但后来还是朋友间的友谊让他下定决心,为受伤的小女孩献血。
点评:文中 “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这几个动作,让读者体会到了:阮恒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手。
9、请用四个词语分别概括出阮恒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矛盾、紧张、害怕、坚定
解析:
分析:此时的小男孩内心十分挣扎,因为他以为输血后自己会死亡,所以有些犹豫。但后来还是朋友间的友谊让他下定决心,为受伤的小女孩献血。所以,能概括出阮恒的心理变化的四个词语分别是:矛盾、紧张、害怕、坚定。
点评:文中 “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这几个动作,让读者体会到了:阮恒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手。要通读全文,从动作描写上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10、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1)“男孩”指的是____________。
(2)“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说明男孩对输血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阮恒 (2)阮恒知道献血后自己死不了了,也就不害怕了。(3)有了正确的认识,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解析:
分析:我们通过文章细致的描写,可以体会到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神情、动作的变化,会发现阮恒内心的痛苦是越来越大,但最后阮恒还是为了挽救朋友,无私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点评:读课文一定要从作者细致的描写中找到关键词语,从而去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11、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迫在眉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续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持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解析:
分析:“迫在眉睫”的意思是要抢救小姑娘,必须立刻给她输血,刻不容缓,非常紧急。“输血迫在眉睫。”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是指连续不断地低声哭,说明了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
点评:解释词语要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这样才能全面地解释词语的含义。
12、根据课文的内容,题目还可以拟为“献血”、“可敬的阮恒”等,然而,作者却用阮恒的话当题目。从“她是我的朋友”中,我理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朋友就是在关键时刻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人。朋友就是在患难中能够相濡以沫的人。
解析:
分析: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就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发言。比如:真正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知己;真正的朋友是这么一批人:是你快乐时容易忘掉的人 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找的人 是给你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 ,是你惊扰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课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医生在给阮恒抽血的过程中,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使他停止了哭泣。请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对阮恒说些什么话?写几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医生会说:“不要害怕,输血不会有危险,你更不会死去,一会就好了。你这样爱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
解析:
分析:阮恒只是害怕自己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自己就会死。医生会说:“不要害怕,输血不会有危险,你更不会死去,一会就好了。你这样爱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阮恒知道献血后自己死不了了,也就不害怕了。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就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发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课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4、选词境空。
呜咽 哭泣 抽泣 啜泣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 )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地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 ),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3)接着,他那不时的( )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的( )。
(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 )。
(5)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 ),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答案:啜泣 ;呜咽 ; 啜泣 哭泣 ;抽泣 ; 哭泣。
解析:
分析:啜泣:哭泣;抽噎。指小声地哭;呜咽:低声哭泣;哭泣:轻声哭;抽泣: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像打嗝说不出话来。本文作者用这几个近义词,形象细致地刻画出阮恒想帮助自己的朋友,又害怕死去的矛盾心理。
点评: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15、造句。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在眉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竭力——他竭力帮助她度过难关。 迫在眉睫——危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马上撤离。
解析:
分析:竭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竭力,尽力,尽心,用尽全力。比如,他竭力帮助老奶奶度过难关;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比如,天气越来越干旱,寻找水源已经迫在眉睫。
点评:只有理解了词语的真正含义,才能把它运用到恰当的语言环境中去。
16、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她是我的朋友”,“她”指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她”和“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阮恒献血时不停地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仍然愿意把血献给那个小姑娘,仅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受了重伤的小姑娘 阮恒 朋友(2)阮恒献血时不停地哭泣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但是他仍然愿意把血献给那个小姑娘,仅仅因为他们是朋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男孩为了他人宁可献出自己的一切。
解析:
分析: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是因为从阮恒的话---“她是我的朋友”中,我们感受到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无私献出鲜血的精神。
点评:通读全文,细心把握全文的脉络,仔细品味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到文章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17、写近义词。
啜泣( ) 持续不断( ) 竭力( )
掩盖( ) 痛苦( ) 制止( ) 迅速( )
答案:抽泣 连续不断 尽力 快速 掩饰 悲伤 阻止
解析:
分析:啜泣:哭泣;抽噎。指小声地哭;抽泣: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像打嗝说不出话来。掩盖指隐藏;隐瞒;掩饰:设法遮盖、掩盖。持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连续不断: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竭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竭力;尽力:尽心,用尽全力。痛苦:外界事物引起人 ( http: / / baike. / doc / 5346202.html" \t "_blank )内心不好受的滋味。悲伤是种情绪反应,多数高等哺乳动物均有此反应,人类最为显著,是悲痛哀伤之意。制止:不让继续。阻止:阻拦制止。迅速:速度快。快速:指速度快,迅速。
点评: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18、我会选。把下面词语填到正确的解释前的括号内。
A抽泣 B啜泣 C哭泣 D呜咽
(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
(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 )常用来形容人低声哭泣。
( )一吸一顿地哭泣。
答案:C哭泣——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B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D呜咽——常用来形容人低声哭泣。A抽泣——一吸一顿地哭泣。
解析:
分析:啜泣:哭泣;抽噎。指小声地哭;呜咽:低声哭泣;哭泣:轻声哭;抽泣: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像打嗝说不出话来。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19、“他忽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了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动作、神态描写 表现了阮恒对自己生命的担心。
解析:
分析: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比如:抽泣、颤抖、捂住;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比如:抽泣、颤抖、迅速。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表现了阮恒对自己生命的担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别能力。
20、“一种消除了顾虑与痛苦的释然表情立刻浮现在他的脸上。”你能猜出恒当时的心理吗?
答案:阮恒可能会想到:真高兴,朋友得救了,我也不用死啦
解析:
分析:我们通过阅读全文,仔细体会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神情、动作的变化,会发现阮恒内心的痛苦是越来越大。因为他害怕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自己就会死。但他想到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朋友,自己不能见死不救,所以内心十分矛盾。后来男孩对输血这件事有了正确的认识,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点评:鼓励学生学会找到重点词语,发现情感线索,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1、故事发生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叙述一件什么事情?
答案:孤儿院 恒 在一个孤儿院里,有个小姑娘受伤严重,急需输血。有个叫恒的小男孩为了朋友主动献血,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解析:
分析:本文故事发生在一个孤儿院里,主人公是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这个孤儿院里,有个小姑娘受伤严重,急需输血。这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朋友主动献血,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课文记叙六要素和主要内容的能力。
22、文章最后一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这段话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出了全文的主旨。
解析:
分析:文章通过小男孩对小女孩鲜血这件事表达了朋友的含义,小男孩一位鲜血就会自己死,确还是献出了自己的血为了就小女孩,证明了朋友的无私伟大。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是因为从阮恒的话---“她是我的朋友”中,我们感受到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无私献出鲜血的精神。文章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出了全文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23、阅读《她是我的朋友》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1)在第一段中用 “△”标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思考他此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哭”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文段选自课文《她是我的朋友》。读了课文,我认为阮恒是一个这样的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阮恒想:我不能让人看见自己痛苦的样子。(2)啜泣、呜咽、哭泣、抽泣。(3)我会说:“一个正常人献血是不会死的,你放心,不要害怕。”(4)阮恒是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有爱心、坚强的小男孩。
解析:
分析:(1)作者在文中用“啜泣、捂住、掩盖、摇、紧闭、咬”刻画出了主人公阮恒内心痛苦,但又不愿让别人看到的矛盾心理。(2)文中一共有四个表示“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啜泣:哭泣;抽噎。指小声地哭;呜咽:低声哭泣;哭泣:轻声哭;抽泣: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像打嗝说不出话来。本文作者用这几个近义词,形象细致地刻画出阮恒想帮助自己的朋友,又害怕死去的矛盾心理。(3)因为阮恒害怕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自己就会死。但他想到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朋友,自己不能见死不救,所以内心十分矛盾。所以,我会对他说:“一个正常人献血是不会死的,你放心,不要害怕。”男孩对输血这件事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一点儿也不害怕了。(4)读了课文,我认为阮恒是一个这样的男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有爱心、坚强的小男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24、发展练习
爷 爷
小时侯,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这时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会带来许多好吃的,而爷爷又总说他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自然成了我的。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了。“准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得藏在门外看。果然,姑姑掏出一大串鲜荔枝,对爷爷说:“爸,这是您最爱吃的鲜荔枝!“说着便剥开一个洁白晶莹的荔枝,我谗得直咽口水,可惜这时妈妈把我叫走了。
一会儿,姑姑走了。爷爷大声招呼我:“小琴,来,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有些奇怪,便问:”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爱吃了!“我一听,太棒了!于是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
当荔枝被吃得所剩无几时,妈妈进屋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è)地呵斥 小琴 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荔枝给吃了 说着 把剩下的荔枝一把夺了过去 放在爷爷床边 爷爷赶紧说 没关系 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房间,忽然明白了,并不是爷爷真不爱吃,而是他爱我胜过爱那串鲜荔枝!
(1)读准下面的词语,并写一写。
所剩无几 狼吞虎咽 怒不可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细心的你会发现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请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 第三自然段中“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①爷爷为自己撒谎成功而高兴。 ( )
②爷爷看我的样子好笑 ( )
③体现了爷爷对“我“的 疼爱。( )
(4)爷爷为什么总说“我不爱吃” ?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答案:(1)略 (2):“ ,?”,,。:“,。”(3)③ (4)爷爷总说“我不爱吃”, 是想要我安心地吃,不想让我感到内疚,从侧面反映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爱。
解析:
分析:(1)这几个词语中,书写时需要注意的是:“所剩无几”中的“剩”,“ 狼吞虎咽”中的“吞、咽”“ 怒不可遏”中的“遏”。 (2)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她怒不可遏(è)地呵斥:“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荔枝给吃了?”说着,把剩下的荔枝一把夺了过去,放在爷爷床边。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不爱吃。”(3)当长辈的总是希望晚辈能过得好一点。所以,第三自然段中“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这句话体现了爷爷对“我“的 疼爱。(4)爷爷总说“我不爱吃”, 是想要我安心地吃,不想让我感到内疚,从侧面反映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