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4、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对此解释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成为革命的目标
6、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7、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该教科书删除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中、韩等国政府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了强烈抗议。下面有关论述中正确的是①这类事件的发生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②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较快③亚洲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任重道远④我们应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抵制日货(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10、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 )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1、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12、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五四运动主将之一、著名学者罗家伦在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声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抗战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 ( )
①消除了中国党派间的分歧 ②促进了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异很大,其关键原因在于( )
A.民众觉醒程度和群众基础不同 B.清政府腐朽暴露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和方式不同 D.民族危机程度不同
1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对中共一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B.陈独秀、李大钊发挥了重要作用
C.确定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二、非选择题
16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寰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地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
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 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寰球心折”的?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 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振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以后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五四特有的精神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的精神。
——陈独秀
材料二 五四运动有三种真精神,是学生牺牲的精神,是社会制裁的精神,是民族自觉的精神。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觉的精神万岁!
——罗家伦
材料三 我认为五四学人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诉求的爱国精神和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但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应该具有大国心态,应当具有宽广发展的眼光。因此我们应当在不忘历史的基础上爱国,分清哪些是国外对我国的敌视,哪些是我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习。
——杨凤城
请回答:
(1)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
(2)你认为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有人说五四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是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的碰撞”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4)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青年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先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如何理解“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毛泽东)又说:“决议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
(3)材料三对树立党的理论旗帜有何贡献 ?
(4)材料四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简要分析毛泽东辞世是如何分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其思想精髓是什么?
材料五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6)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B
6、A
7、B
8、C
9、A [从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
10、D [结合材料中“20世纪前期”和图片中“公道待遇,玩弄于股掌之上”等信息,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符合此情况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国家所侵犯。]
11、D
12、.C
13、B [抗日战争后中国因为国共两党的分歧又出现了三年解放战争。故排除①。]
14、A
15、C
16、第(1)题,由材料一中“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回答前一问。从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回答后一问;第(2)题,从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转移到陕北,并揭开抗日民族战争的序幕的角度回答;第(3)题,要联系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即美苏冷战对峙和苏联压制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积累”要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历程,即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和十年“文革”时期的大事;第(4)题,由材料四可以直接回答前一问,后一问的回答要先明确“1946年破灭”和“1978年变成现实”分别指内战爆发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再回答原因;第(5)题,首先要认识到存在复杂的问题,但坚信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
答案:(1)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2)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政治环境: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后来苏联的封锁。历史事件:“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原因:①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7、(1)基本内容: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牺牲、敢于斗争、思想解放等。
(2)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史实:反对巴黎和会上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的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为此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些都体现了五四运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民主、科学思想。
(4)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
18、(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5)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态度:符合。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