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二、奈何江山稍纵逝——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三、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兵力60万
人口443万
户数103万
兵力10.2万
人口94万
户数28万
兵力23万
人口230万户数52.3万
观察三国后期实力对比,哪一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
诸葛亮,积劳成疾,234年病逝。蜀汉开始衰落,刘禅昏庸,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
一、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其子相继专权。
司马昭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司马氏家族掌握实权
一、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阅读教材98页,结合时间轴,梳理西晋的建立及统一过程。
266
280
316
晋惠帝时期
西晋建立
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西晋统一
西晋灭吴
西晋灭亡
西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国尽归司马氏”
51年
37年
为何短命?
二、奈何江山稍纵逝——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99页,分析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灭亡原因)
材料一: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到: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和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材料二:石崇、王恺斗富
1.西晋的腐朽统治:(世家大族)统治阶层缺乏治国才干,而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社会风气:
崇拜金钱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二、奈何江山稍纵逝——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99页,分析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灭亡原因)
材料三:(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材料四:(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
——《晋书·惠帝纪》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昏庸无能
2.八王之乱:晋惠帝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二、奈何江山稍纵逝——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八王之乱: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影响: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③严重削弱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这是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
材料五: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晋书》
3.民族矛盾激化: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
启示:统治者应勤俭治国;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各族的内迁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结合诗歌和墓壁画,说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北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长 城
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
先进的中原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观察《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了解北方各族内迁分布情况,完成下表。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鲜卑
时间 路线 西北的 氐人、羌人
漠北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
鲜卑人
结果 巧记:五胡内迁:“兄(匈奴)弟(氐)皆(羯)背(鲜卑)枪(羌)”
东汉、魏、晋时期
关中地区
汾河流域
一带
辽河流域南部;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西晋时,内迁各族人口占关中总人口的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三、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后活动
据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内迁各族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
课堂小结
魏灭蜀
263年
西晋建立
266年
西晋统一
280年
八王之乱
由盛转衰
291-306年
西晋灭亡
316年
短暂统一
大分裂
大动乱
大迁徙
少数民族内迁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1.如图,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封建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民族交融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牛刀小试
2.对于“短命王朝”西晋,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道:“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材料中“封同姓而骨肉残”是指( )
A.淝水之战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3. 《晋纪·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故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京城是( )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开封
牛刀小试
4.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B.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