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3)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蒸发和沸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沸腾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分组实验、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
1、取两支温度计放在教室中,观察它们的示数;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上酒精,过一会儿,再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2、现象:发现涂酒精的温度计示数降低了。
分析得出结论:蒸发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蒸发可以制冷)。
实验探究1:水沸腾的特点
1、利用水壶烧水的生活经验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水沸腾的实验,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带领同学填如下表格: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现象:
1、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烧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
2、烧杯中水的状态的变化情况:沸腾前,烧杯口有少量“白气”出现;沸腾时,烧杯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3、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消失;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4、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大;沸腾时较小。
实验探究2:教师演示乙醚的液化实验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化的第二种方式,即压缩体积。
分组实验:蒸发吸热
1、取两支温度计放在教室中,观察它们的示数;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上酒精,过一会儿,再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2、现象:发现涂酒精的温度计示数降低了。
分析得出结论:蒸发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蒸发可以制冷)。
实验探究1:水沸腾的特点
1、利用水壶烧水的生活经验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水沸腾的实验,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带领同学填表格。
3、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现象:
①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烧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
②烧杯中水的状态的变化情况:沸腾前,烧杯口有少量“白气”出现;沸腾时,烧杯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③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消失;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④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大;沸腾时较小。
实验探究2:教师演示乙醚的液化实验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化的第二种方式,即压缩体积。
课件31张PPT。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冬天,河水结冰了固态(冰)液态(水)熔化凝固吸热放热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烧在炉子上的锅中的水变少了。
天冷时,窗玻璃上“水”从哪里来的?
这些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液态气态汽化液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认识汽化和液化吸热放热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是吸热的汽化现象
蒸发沸腾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比较缓慢的
一种汽化现象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做一做:回答下列问题!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蒸发吸热。手背上有凉凉的感觉,酒精蒸发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你能使未干的衣服尽快晾干吗?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你认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对照实验 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为什么要这样晒稻谷?水的沸腾探究实验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前、后的现象和温度情况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石棉网、烧杯、
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
温水、秒表 实验器材:沸腾前气泡上升由大变小温度上升沸腾时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达液面破裂温度不变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沸点2.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是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几种液体的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熔点E沸点固态液态气态冰沸腾过程水水蒸气停止对水加热后,水 沸腾,
可见水沸腾时需要 吸热.不能继续 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蒸发没有条件,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滴下, 这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是水蒸气吗?“白气”:看到的是小水珠,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小水珠水蒸气“白气”:液态气态水(蒸)汽液化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液化放热冬天室内玻璃上的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所有的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时,都可以液化。小水珠水蒸气思考有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呢?1.降低温度你知道打火机和煤气罐里的气体是怎样液化的吗?2.增大压强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1)从冰箱里取出一杯冷饮放在桌上,不一会儿,杯子会“出汗”;(2)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出汗”的现象 小结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