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2 13: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认识co2的化学性质
2.掌握检验co2的方法
3.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
第二课时教学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引入,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从学生活动引入,希望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其情感体验。
3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与水、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难点:二氧化碳的与水、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准备2支相同大小的试管,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的5ml水
2.往其中一支试管内借助吸管用洗耳球鼓入空气,另一支试管借助习惯吹入呼出的气体
3.观察颜色变化
文字表达式:紫色石蕊试液+空气——(不变色) 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变红色)
前提知识:1.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最大的差别就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了近100倍。
2.石蕊的性质:酸红碱蓝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活动2【活动】碳酸不稳定
1.将活动一中变红的试管用试管夹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红色液体变紫色
文字表达式:碳酸→二氧化碳+水(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碳酸,非常不稳定,在受热的条件下容易重新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活动3【活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准备2支相同大小的试管,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的5ml澄清石灰水
2.往其中一支试管内借助吸管用洗耳球鼓入空气,另一支试管借助习惯吹入呼出的气体
3.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吹气的那只试管溶液开始出现白色浑浊,鼓气的那只试管不变色,依旧澄清。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难溶物碳酸钙和水。
此反应可以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活动4【活动】溶洞景观的形成
1往活动三变浑浊的试管内继续吹入气体
2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白色浑浊消失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了解)
结论: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逐渐形成溶洞。
活动5【导入】辨别气体
1准备三瓶无色无味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2问学生如何区别?
3能让燃烧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盛的是氧气,灭了的是二氧化碳,正常燃烧的是空气
思考:如果再多一瓶无色无味不能助燃的氮气,又该如何区分呢?
转折:光靠已经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再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活动6【讲授】小结
看了这么多二氧化碳的反应,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如果我是二氧化碳”为题,来总结下二氧化碳的性质。
生:如果我是二氧化碳,我能和水发生反应,生存能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但碳酸不稳定,在受热时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我也能和澄清石灰水起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同时还有水生成。我还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他们通常叫我气肥,因为我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养料。我不能助燃也不能够燃烧,消防员叔叔用我制成了灭火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7【练习】试剂瓶口的白色固体哪里来的?
在实验室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和口上,往往会有白色的固体,这些固体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