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乾坤湾是黄河在流经延川境内时形成的陡然急转的大转弯,被人们称为“黄河第一湾”。下图为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蚀 B.风力侵蚀
C.河流侧蚀 D.风力堆积
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
C.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
距今260万年以来,黄土粉尘不断在黄土高原堆积。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耕种的影响,沟壑不断在黄土高原发育生长,形成现今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地质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据此完成3~4题。
3.间冰期和冰期黄土高原沟谷演变所遭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风力沉积 D.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4.与间冰期相比,冰期图示沟谷的主要特征是( )
A.谷底变得陡峭 B.谷底变得平坦
C.土壤分层无规律 D.古土壤层变薄
(2024·烟台模拟)广州,古称“任嚣城”,是古人在越秀山南部高地上筑造的城市。下图为不同时期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及珠江岸线位置演变图。据此完成5~6题。
5.“任嚣城”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受冬季风影响小 ②坡度大,便于采光 ③山南抬升夏季风 ④利于防洪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关于珠江岸线主要的空间拓展方向及原因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向西南拓展—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量大
B.向东南拓展—地形平缓,利于泥沙的沉积
C.向西南拓展—凸岸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
D.向东南拓展—距海洋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
(2024·日照模拟)早期,随着大青山、蛮汉山的隆升,呼和浩特断陷盆地广泛接受湖相淤泥质黏土沉积。当山脉隆升到一定高程后,湖水退出,淤泥质黏土层停止发育,且基本不受破坏。下图示意现代呼和浩特盆地淤泥质黏土层厚度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推测湖相沉积时期湖盆( )
A.东部高、西部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北部高、南部低 D.西北高、东南低
8.甲、乙两地河床表层沉积物的特点是( )
A.甲地颗粒较小,分选性较好
B.乙地颗粒较大,分选性较好
C.乙地颗粒较小,分选性较差
D.甲地颗粒较大,分选性较差
一个地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同一时代河流阶地在河流纵剖面上的连线称河流阶地位相。下图示意长江三峡及其附近河流阶地位相。据此完成9~10题。
9.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
A.庙河、香溪、巫山、奉节
B.奉节、巫山、巴东、云阳
C.巫山、巴东、秭归、万州
D.万州、云阳、奉节、巫山
10.奉节—巴东河段阶地级数较多,原因是该河段( )
A.附近山地海拔高 B.地壳下陷幅度较大
C.地壳抬升更明显 D.软硬岩层相间分布
(2024·深圳模拟)潼关断面位于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上游113.5 千米处,为渭河下游河道和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的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是指潼关断面流量为1 000米3/秒的水位。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进行了蓄清排浑工程,对潼关高程升降产生了一定影响,1973—2000年潼关河段高程升降不断变化。渭河河道摆动不定,会造成河势多变、河床易冲易淤,对河道两岸的堤防及下游生产生活造成威胁。下图为潼关断面位置示意图及潼关高程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1973 年以来,潼关高程的变化特征有( )
①潼关高程总体升高
②潼关高程总体下降
③汛期潼关高程升高
④汛期潼关高程下降
⑤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高
⑥非汛期潼关高程下降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12.下列关于渭河下游河道摆动幅度与潼关断面高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潼关高程上升,渭河河道变浅变宽,河道摆动幅度增大
B.潼关高程上升,渭河河道变浅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减小
C.潼关高程下降,渭河河道加深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增大
D.潼关高程下降,渭河河道加深变宽,河道摆动幅度减小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越溪河位于川东丘陵区,是嘉陵江的支流。由于干流、支流河道下切侵蚀速率的差异,越溪河河口出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裂点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在距河口2.3千米处,不断向上游移动的裂点发育为瀑布(下图)。以瀑布为界,上游河道宽浅,而下游河道则为“V”形。
(1)简述河口处形成裂点并发育为瀑布的地质过程。
(2)分析越溪河瀑布上下游河道形态差异的成因。
14.(2024·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杨河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了大规模山前冲积扇。受暴雨、融雪的影响,该河晚春季节经常发生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特点的阵发性洪水,对白杨河冲积扇形态影响很大。受内力、外力共同作用,该地发育了多期冲积扇(下图),并在冲积扇顶部形成了深切河谷。
(1)简述白杨河流域融雪洪水形成的气象条件。
(2)分析阵发性洪水在该地冲积扇顶部形成深切河谷的原因。
(3)说明该地多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第1题,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与风力作用无关,B、D错误;河流下蚀使河床加深,A错误;河流侧蚀使河道弯曲,形成凹岸和凸岸,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甲岸水域较浅,不利于防御,B错误;甲岸与周边地区相比,降水、热量相差不大,C错误;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蓄水能力弱,不利于防洪,D错误。
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间冰期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产生大量地表径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遭遇侵蚀严重;冰期气候干冷,流水侵蚀作用减弱,风力大,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挟带大量沙尘在黄土高原沟谷中沉积,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使得沟谷被填平或部分填充。第4题,与间冰期相比,冰期图示沟谷的主要特征是以风力堆积为主,谷底变得平坦,B正确,A错误;土壤层分层堆积,分层有规律,古土壤层变厚,C、D错误。
5.A 6.C 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任嚣城选址于越秀山南部高地上,北部山地可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①正确;当地纬度低,光照强,不需要考虑采光问题,②错误;当地降水多,无需为了更多的降水而选址在山南,③错误;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利于防洪,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A。第6题,据图中信息可知,珠江岸线主要向南迁移,西侧的岸线向西迁移,B、D错误;该河段为弯曲河段,表层水流向凹岸,凹岸水量大,流速快,而凸岸水量小,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故不断向西南拓展,C正确,A错误。
7.B 8.D 解析:第7题,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地势会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淤泥质黏土层的颗粒越来越细,黏土层厚度越来越厚,故湖相沉积时期湖盆黏土层越厚,地势越低。读图可知,淤泥层厚度等值线数值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故可推测淤泥层区域地势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B正确。第8题,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该地东北高、西南低,甲地位于东北部,且是河流出山口,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较大,分选性差;乙地位于西南部,地势较低平,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粒径较小,分选性较好。
9.D 10.C 解析:第9题,河流阶地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而形成的。河流谷地可以发生多次淤积和下切,从而出现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第一阶地(形成时间最晚,海拔相对最低),所以比较现代河床的高度应对比海拔最低的阶地。据图示可知,在众多的第一阶地中,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香溪、庙河,河流上游处较下游地势相对更高,所以第一阶地的海拔一定程度反映出河流的上下游关系,故此判断河流的流向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是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香溪、庙河,D正确;奉节在庙河的上游,云阳在奉节的上游、万州在巫山的上游,A、B、C错误。第10题,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切侵蚀和两岸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奉节—巴东河段阶地级数较多,说明地壳间歇性抬升次数更多,抬升更明显,C正确,B错误;河流的下切侵蚀和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与附近山地的海拔无关,A错误;软硬岩层相间分布,不利于河流持续下切侵蚀,不利于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D错误。
11.B 12.A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为正值,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为负值,汛末潼关高程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B正确。第12题,潼关高程上升,渭河下游河道侵蚀基准面上升,冲刷侵蚀能力减弱,河道变宽变浅,河道摆动幅度增大。潼关高程下降,渭河下游河道侵蚀基准面下降,冲刷侵蚀能力加强,河道加深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减小,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越溪河为嘉陵江支流,嘉陵江流量大、流速快,下切速率快,越溪河下切速度较慢,造成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河流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沿越溪河向上游移动;同时由于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不同硬度岩石遭受侵蚀的速度存在差异,最终形成瀑布。第(2)题,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越溪河瀑布上游河床地区为砂岩,岩性较硬,不易被侵蚀,河道较浅;上游主要对岩性相对较软的两岸发生侧蚀,因此河道逐渐变宽,最终形成宽而浅的“U”形河谷;下游地区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易遭受河流侵蚀,且该地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显著,在河流下蚀作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
答案:(1)嘉陵江流量大于越溪河流量,下切速率快,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地向河流上游移动;不同硬度岩石的下切侵蚀差异,形成瀑布。
(2)以瀑布为界,越溪河上游河床岩石为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以侧蚀为主,形成相对平坦开阔的宽而浅的“U”形河谷;下游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
14、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受暴雨、融雪的影响,该河晚春季节经常发生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特点的阵发性洪水。晚春季节具备大量的季节性积雪,可能是由于前一年冬季至晚春前降雪量较大,冬季至早春气温偏低,积雪难以融化,积累的积雪较多;由于晚春气温快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融雪径流量较大;由于晚春气温升高,空气对流旺盛,还有可能出现暴雨。第(2)题,读图可知,白杨河流出山口的阵发性洪水流经陡崖,由于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挟带泥沙多,下切侵蚀力量强,形成深切河谷;由于白杨河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了大规模山前冲积扇,山体碎屑物质较多,冲积扇顶部的堆积物比较松散,容易被流水侵蚀;阵发性洪水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特点,侵蚀搬运能力较强。第(3)题,由材料可知,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该地发育了多期冲积扇。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碎石泥沙,在出山口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第1期冲积扇。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积扇逐渐变大,与上游落差减小,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冲积扇增长速度变慢。第2期冲积扇形成时期构造活动较强,山体抬升速度较快,落差变大,水流落差大提供了较强的动力,下切侵蚀强烈,冲积扇形成速度重新变快,在第1期冲积扇的上面形成了第2期冲积扇;以此类推,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形成多期冲积扇。
答案:(1)前一年冬季(晚春前)降雪量较大;冬季至早春气温偏低;晚春气温快速回升;晚春出现暴雨。
(2)冲积扇顶部堆积物比较松散,易被侵蚀;阵发性洪水流量大;洪水流经陡崖,落差大,流速快,挟带泥沙多(密度大),下切侵蚀力量强,形成深切河谷。
(3)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第1期冲积扇;冲积扇逐渐变大,与上游落差减小,冲积扇增长速度变慢;随后,上游地区地壳抬升,落差变大,冲积扇形成速度重新变快,在第1期冲积扇的上面形成了第2期冲积扇;以此类推,形成多期冲积扇。